雨水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2917发布日期:2019-12-20 20:58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雨水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检查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是经过收集、暂存、过滤之后,排放到地面下由雨水收集箱组成的雨水储存池中。由于雨水储存池埋于地下,所以需要建设对应的检查井用于后期维护。然而,现有的检查井结构复杂,造价高,不便于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检查井,以使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雨水检查井,包括井盖、挂篮、进水块及多个单元块,所述雨水检查井从上往下依次由进水块及多个单元块堆叠而成,进水块、单元块均为方形,进水块、单元块上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井室,单元块侧面开设有固定槽及与井室相通的出水孔;进水块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挂篮挂设与进水块上;井盖盖设于进水块上,井盖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内还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块及单元块均采用聚丙烯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出一种雨水检查井,包括井盖、挂篮、进水块及多个单元块,通过采用进水块及多个单元块组成,解决了建造结构复杂的问题,进而降低了成本,达到了便于后期维护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元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若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请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检查井包括井盖10、挂篮20、进水块30及多个单元块40。

雨水检查井从上往下依次由进水块30及多个单元块40堆叠而成。城市建设中,雨水检查井直接设于地面下由雨水收集箱组成的雨水储存池中。进水块30、单元块40均为方形,进水块30、单元块40上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井室。单元块40侧面开设有固定槽41及与井室相通的出水孔42。优选地,单元块40的4个侧面均开设有固定槽41及与井室相通的出水孔42。出水孔42与雨水储存池中的雨水收集箱相通,进入雨水检查井中的雨水迅速通过出水孔42进入雨水储存池中的雨水收集箱;此外,雨水检查井的井室便于维修人员通过脚踩出水孔42和手扶出水孔42来攀进攀出。固定槽41与雨水检查井周边的雨水收集箱抵接固定,防止单元块40偏移、滑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检查井主体由多个标准的单元块40组成,便于雨水检查井的快速建设安装,在建设雨水储存池时,将方形单元块40放于雨水收集箱(雨水收集箱由多个方形的小收集箱堆叠而成)中,堆叠至地面,填土深埋即可,安装快速,大大降低了成本。

进水块30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建设时,进水管31外接雨水收集系统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将收集的雨水过滤后,排入雨水检查井;出水管32外接下一个雨水储存池,在当前雨水储存池及雨水检查井存满雨水后,雨水通过出水管32排出。挂篮20挂设与进水块30上,挂篮20用于阻挡从井盖10进入的树枝等杂物。井盖10盖设于进水块30上,井盖10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11。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出水管32内还设有单向阀。单向阀防止出水管32内的水逆流至雨水检查井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进水块30及单元块40均采用聚丙烯制成。聚丙烯抗压承载强度高,环保,且便于批量化注塑生产,降低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