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拦阻网的启闭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9089发布日期:2019-12-31 15:51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水下拦阻网的启闭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拦阻网的启闭门装置,属于水下拦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上装备发展以及海上安全环境的日益严重,海上的重要目标,如大型舰船、船舶、海上钻井平台、码头、人造岛礁、特殊军事用途海域等民用、军用设施的警戒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海上的重要目标的位置相对固定,重点要害部位多,区域范围广,目前多通过水下防护网(或者辅助水上防护装置)的方式进行防护,水下防护网安装在浮体上,其下端设有配重链条以防止船舶或蛙人等通过,浮体通过定位锚来限位。

为了保证船舶进出港口等防护目标,整个防护网系统需要预留若干启闭门供船舶进出,但是如何保证启闭门的安全,以及如何快速打开或关闭启闭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保证海上重要目标安全且能够供船舶快速进出的水下拦阻网的启闭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拦阻网的启闭门装置,包括第一浮箱、第二浮箱、牵引绳、门体拦阻网和卷扬机,所述第一浮箱、第二浮箱均通过锚泊固定,所述门体拦阻网上设有若干载重块;所述第一浮箱、第二浮箱均与水下拦阻网固接,所述门体拦阻网设置在所述第一浮箱、第二浮箱之间,其两侧分别与相邻的水下拦阻网连接在一起;所述卷扬机安装在第一浮箱上,所述门体拦阻网的顶部间隔固接有若干牵引环,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浮箱上,另一端穿过牵引环后缠绕在卷扬机上。

优选的,所述门体拦阻网的底部设有配重锚链。这样可以保证水下网的垂直态的同时配合海底锚使得网底部不会被抬起,从而形成无缝防护,不但可以有效防止蛙人将网底抬起后通过,而且会提高迟滞时间,给响应争取时间,防护能力大大提高。

门体阻拦网的上方不配置浮体,在使用时,门体阻拦网实际长度为过航宽度的1.5倍以上(一般2倍速左右最佳),并配置若干载重块,第一浮箱、第二浮箱通过锚泊固定,当船舶靠近时通过操作卷扬机释放牵引绳后,门体阻拦网可以迅速下降,成u字型开口,保证船舶顺利通过。船舶经过后通过卷扬机收紧牵引绳,当牵引绳拉紧后,门体阻拦网也会复原,维持防护状态。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快速,使用可靠,可以保证船舶快速进出,从而保护了海上重要目标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门体拦阻网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水下拦阻网连接在一起,但为了提高所述门体拦阻网的连接强度,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门体拦阻网的顶部两侧分别与第一浮箱、第二浮箱连接。

为了提高所述第一浮箱、第二浮箱的寿命,优选的,所述第一浮箱、第二浮箱的表面设有喷涂聚脲层。喷涂聚脲层的耐盐雾、耐腐蚀能力极强,并且该材料密度很小。

上述技术再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一浮箱、第二浮箱的外侧包裹有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绳网袋。所述绳网袋将拦阻网产生的线性力转化成浮体承受的面力,可有效防止集中力的产生,大大提高浮箱的使用年限。

上述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门体拦阻网是由一根完整的网目绳编织而成,所述门体拦阻网与相邻的水下拦阻网通过一根网目绳缠绕连接在一起;所述网目绳的绳芯是含有防水绝缘层的金属导线,所述绳芯的周围拧绕有高分子复合材料纤维丝层。这样就可以在网目绳中通电形成模块电子网,并监测是否断电,如断电就表明门体拦阻网被剪断,或者门体拦阻网与相邻的水下拦阻网被剪开分离,从而可以对入侵蛙人进行精确定位与识别,从而保证海上重要目标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门体拦阻网与相邻的水下拦阻网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配重锚链1,卷扬机2,第一浮箱3,第二浮箱4,载重块5,牵引绳6,水下拦阻网7,门体拦阻网8,锚爪9。网目绳1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水下拦阻网的启闭门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第一浮箱3、第二浮箱4、牵引绳6、门体拦阻网8和卷扬机2,所述第一浮箱3、第二浮箱4均通过锚泊固定,如图2中所示通过三锚(锚爪9和系泊缆绳)固定方式进行系泊,保证启闭门浮箱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门体拦阻网8的连接强度,所述门体拦阻网8的顶部两侧分别与第一浮箱3、第二浮箱4连接。为了提高耐腐蚀能力,所述第一浮箱、第二浮箱的表面设有喷涂聚脲层。

所述门体拦阻网8上设有若干载重块5;所述第一浮箱3、第二浮箱4均与水下拦阻网8固接,所述门体拦阻网8设置在所述第一浮箱3、第二浮箱4之间,其两侧分别与相邻的水下拦阻网7通过8字扣快速连接在一起。

所述卷扬机2安装在第一浮箱3上,所述门体拦阻网8的顶部间隔固接有若干牵引环(图中未示出),所述牵引绳6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浮箱4上,另一端穿过牵引环后缠绕在卷扬机2上。令所述门体拦阻网8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浮箱3、第二浮箱4之间的间隔距离为w,则l≥1.5w,即门体阻拦网实际长度为过航宽度的1.5倍以上,最好为2倍左右。

本实施例中所述门体拦阻网8的底部设有配重锚链1。这样可以保证水下网的垂直态的同时配合海底锚使得网底部不会被抬起,从而形成无缝防护,不但可以有效防止蛙人将网底抬起后通过,而且会提高迟滞时间,给响应争取时间,防护能力大大提高。本实施例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第一浮箱3、第二浮箱4的外侧包裹有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绳网袋,将拦阻网产生的线性力转化成第一、第二浮箱承受的面力,有效防止集中力的产生,大大提高第一、第二浮箱的使用年限。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门体拦阻网8是由一根完整的网目绳10编织而成,所述门体拦阻网8与相邻的水下拦阻网7通过一根网目绳缠绕连接在一起;所述网目绳的绳芯是含有防水绝缘层的金属导线,所述绳芯的周围拧绕有高分子复合材料纤维丝层。这样就可以在网目绳中通电形成模块电子网,并监测是否断电,如断电就表明门体拦阻网被剪断,或者门体拦阻网与相邻的水下拦阻网被剪开分离,从而可以对入侵蛙人进行精确定位与识别,从而保证海上重要目标的安全。当然,所述门体拦阻网与相邻的水下拦阻网仍然通过8字扣等连接扣进行连接。水下拦阻网可以采用现有的水下拦阻网,也可以采用一根完整的网目绳10编织而成的水下拦阻网,这样就可以通过监测通电状态来识别水下拦阻网是否被入侵。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彼此可以交叉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另外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