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5810发布日期:2019-12-24 21:57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凝土排水管。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基础设置的建设越来越完善,排水设施作为基础设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污水的回收与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排水管一般都由混凝土材料制成,由于混凝土材料耐腐蚀性差,混凝土排水管的内壁通常都会设置一层玻璃钢层来增强排水管的耐腐蚀性;现有的混凝土排水管其玻璃钢层与混凝土层一般都是通过在玻璃钢外壁直接浇筑混凝土的方式进行连接,其连接强度较低,而且对混凝土的调配要求较高,不仅影响了混凝土排水管的使用寿命,还对排水管的生产效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排水管,有效提升了混凝土层与玻璃钢层的连接强度,延长了排水管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排水管,包括玻璃钢层,所述玻璃钢层外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与玻璃钢层固定连接,所述玻璃钢层的周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嵌于玻璃钢层且与玻璃钢层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层与玻璃钢层之间还设有砂石层,所述连接件贯穿砂石层且与混凝土层固定连接。

更佳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挡板与连接杆,所述挡板为两块且之间设有连接杆,其中一块挡板内嵌于玻璃钢层,另一块内嵌于混凝土层,所述连接杆与挡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更佳的:所述混凝土层内还设有钢筋层,所述连接件贯穿钢筋层且通过扎丝与钢筋层固定连接,所述钢筋层与混凝土层固定连接。

更佳的:所述玻璃钢层上还设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内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为楔形且与环形密封槽固定连接。

更佳的:所述挡板为圆弧形,其弧度与玻璃钢层的弧度相适配。

更佳的:所述环形密封槽为多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有效提升了混凝土排水管混凝土层与玻璃钢层的连接强度,延长了排水管的使用寿命;

2)通过连接件将钢筋层与玻璃层连接,再覆盖混凝土层,进一步提升了排水管的可靠性。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总体结构横剖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纵剖图;

图3是图2连接件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说明:1、玻璃钢层,2、混凝土层,3、连接件,4、砂石层,5、钢筋层,6、环形密封槽,7、橡胶圈,31、挡板,3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排水管,包括玻璃钢层1,玻璃钢层1的周侧设有连接件3,连接件3为多个且围绕玻璃钢层1的周侧等间距分布,每个连接件3均由挡板31与连接杆32组成,挡板31为两块,连接杆32将两块挡板31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连接完成后,连接件3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挡板31与连接杆32也可以直接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工字形连接件3的其中一块挡板31内嵌于玻璃钢层1,内嵌的方式可以是在玻璃钢层1制造的过程中直接将挡板31嵌入未冷却的软化的玻璃钢中,也可以是通过胶水直接将挡板31粘贴在玻璃钢层1上。

玻璃钢层1外还包裹着混凝土层2,具体的,玻璃钢层1外设有砂石层4,砂石层4直接浇筑在玻璃钢层1外,砂石层4的厚度要低于连接件3的连接杆32的高度,即工字形连接件3的另一块挡板31外露于砂石层4;砂石层4上架设有钢筋层5,钢筋层5为圆筒形且包裹在砂石层4外,具体的,钢筋层5由多根钢筋编织而成,另一块挡板31能够穿过钢筋层5的孔隙,即工字形连接件3的另一块挡板31同时也外露于钢筋层5,钢筋层5上的钢筋通过扎丝与连接件3的连接杆32连接,钢筋层5设置完毕后,浇筑混凝土层2,混凝土层2包裹着钢筋层5与工字形连接件3的另一块挡板31。

玻璃钢层1上还设有环形密封槽6,环形密封槽6为多条且内部设有橡胶圈7,橡胶圈7可以在管道连接后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橡胶圈7为楔形且与环形密封槽6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

为了使连接件3的受力更佳均匀,同时也为了增大单位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挡板31设置成圆弧形且其弧度与玻璃钢层1的弧度相适配。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有效提升了混凝土排水管混凝土层与玻璃钢层的连接强度,延长了排水管的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