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381发布日期:2020-02-14 16:04阅读:1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综合管廊施工越来越广泛,管廊施工尤以大开挖现浇的方式最为常见。

管廊施工中的管廊基坑通常采用明挖放坡的形式开挖,往往管廊基坑的开挖深度超过5米,由于管廊属于带状施工,需要频繁的转换场地,而人行马道作为工人进出管廊基坑内的唯一方式需要根据场地的转换进行安拆。传统的人行马道采用钢管、扣件和废旧木模板搭设,搭设好的马道往往存在坡度较大、不稳定、踏板不牢固或不设置踏板、两侧护栏不安全等缺陷。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安全牢固、且易于拼装的人行马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能够根据管廊的开挖深度进行灵活调整,同时便于拼装,保证人行马道的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包括:一组一级楼梯、两组二级楼梯和中央承台;其中,

中央承台包括第一混凝土基础、四根立柱和平台,第一混凝土基础设置在坑底、且第一混凝土基础沿坑底所在平面的截面呈矩形,四根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基础的四角上,平台设置在四根立柱上;

两组二级楼梯分别设置在中央承台的两侧,且分别与平台连接并向下延伸至坑底;一级楼梯与平台连接并向上延伸至地面。

可选的,二级楼梯包括:第二混凝土基础、梯架和护栏;其中,

第二混凝土基础设置在坑底,梯架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混凝土基础和平台,护栏通过螺栓设置在梯架两侧。

可选的,一级楼梯包括:第三混凝土基础、梯架和护栏;其中,

第三混凝土基础设置在地面上,梯架通过螺栓连接第三混凝土基础和平台,护栏通过螺栓设置在梯架两侧。

可选的,立柱靠近第一混凝土基础的一侧焊接有铁板,铁板两侧具有螺栓孔,立柱通过螺栓与第一混凝土基础连接,立柱远离第一混凝土基础的一侧具有一排螺栓孔,相邻螺栓孔的间距为5cm;平台靠近立柱的四角上焊接有四个套接管,套接管的一侧具有三个螺栓孔,套接管分别与立柱套接连接,并通过螺栓孔调节高度。

可选的,立柱为9cm×9cm的方管,套接管为10cm×10cm的方管或者8cm×8cm的方管。

可选的,第一混凝土基础的尺寸为100cm(宽)×110cm(长)×20cm(高)。

可选的,梯架包括侧架和踏板,踏板和侧架两侧焊接固定,侧架采用160×50×20×2.5mm的c型钢制作,踏板采用900×250×2mm的轧花钢板制作。

可选的,护栏采用4cm×4cm和2cm×2cm的方钢制作。

可选的,二级楼梯与坑底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5°。

可选的,第三混凝土基础的尺寸为150cm(宽)×110cm(长)×20cm(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包括:一组一级楼梯、两组二级楼梯和中央承台;其中,中央承台包括第一混凝土基础、四根立柱和平台,第一混凝土基础设置在坑底、且第一混凝土基础沿坑底所在平面的截面呈矩形,四根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基础的四角上,平台设置在四根立柱上;两组二级楼梯分别设置在中央承台的两侧,且分别与平台连接并向下延伸至坑底;一级楼梯与平台连接并向上延伸至地面。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人行马道可以分解成可以组装的模块,并依据管廊的开挖深度对所需模块进行灵活调整,同时由于各模块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拼装,保证了人行马道的使用安全,提升了人行马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同时,除非明确地描述,否则词语“包括”和诸如“包含”或“具有”的变形将被理解为暗示包含该元件,但不排除任意其它元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应该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并且,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

另外,本实用新型下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单独执行,各个实施例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的结构示意图。该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包括:一组一级楼梯、两组二级楼梯和中央承台。

中央承台包括第一混凝土基础30、四根立柱31和平台32,第一混凝土基础30设置在管廊基坑的坑底、且第一混凝土基础30沿坑底所在平面的截面呈矩形,四根立柱31分别竖直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基础30的四角上,平台32设置在四根立柱31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柱的结构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立柱31靠近第一混凝土基础30的一侧焊接有铁板310(图2中虚线框所标注的部分),铁板310两侧具有螺栓孔,立柱31通过m16-150膨胀螺栓与第一混凝土基础30连接,立柱31远离第一混凝土基础30的一侧具有一排螺栓孔311,相邻螺栓孔的间距为5cm,示例性的,螺栓孔311的个数可以为6个,立柱31的长度可以为213cm。

进一步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平台32靠近立柱31的四角上焊接有四个套接管320,套接管320的一侧具有三个螺栓孔,套接管320分别与立柱31套接连接,并通过m24-160螺栓孔调节高度。平台32可以包括平台骨架和饰条,平台骨架采用10cm×10cm的方管焊接成型,饰条采用5cm×5cm的方管焊接。

可选的,立柱31为9cm×9cm的方管,套接管320为10cm×10cm的方管或者8cm×8cm的方管,以方便立柱31和套接管320套接。

又可选的,第一混凝土基础30是浇筑形成的,其浇筑高度可根据现场测量尺寸确定。示例性的,第一混凝土基础30的尺寸为100cm(宽)×110cm(长)×20cm(高)。

两组二级楼梯分别设置在中央承台的两侧,且分别与平台32连接并向下延伸至坑底。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两组二级楼梯分别设置在中央承台的左右两侧,两组二级楼梯的延伸方向相反。

二级楼梯包括:第二混凝土基础20、梯架a和护栏b;其中,

第二混凝土基础20设置在坑底,梯架a通过m16-150膨胀螺栓连接第二混凝土基础20和平台32,护栏b通过螺栓设置在梯架a两侧。

可选的,二级楼梯与坑底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5°。

一级楼梯与平台32连接并向上延伸至地面。

可选的,一级楼梯包括:第三混凝土基础10、梯架a和护栏b;其中,

第三混凝土基础10设置在地面上,梯架a通过m16-150膨胀螺栓连接第三混凝土基础10和平台32,护栏b通过螺栓设置在梯架a两侧。

具体的,以平台32中心为起点,以上口开挖边线为参照直线,确定平台32中心点到上口开挖边线的垂足,以垂足为中心浇筑第三混凝土基础10,第三混凝土基础10的尺寸可以为150cm(宽)×110cm(长)×20cm(高)。

需要说明的是,一级楼梯和二级楼梯中的梯架和护栏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以一级楼梯和二级楼梯中的梯架和护栏的结构相同为例,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梯架的结构示意图,梯架包括侧架40和踏板41,踏板41和侧架40两侧焊接固定,侧架40采用160×50×20×2.5mm的c型钢制作,踏板41采用900×250×2mm的轧花钢板制作,梯架之间采用m16-60的螺栓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栏的结构示意图,护栏采用4cm×4cm和2cm×2cm的方钢制作,其中,4cm×4cm的方钢用于制作护栏骨架,2cm×2cm的方钢用作饰条。护栏的下端焊接有与护栏骨架同宽度的钢板,钢板开丝孔用于将护栏固定在梯架上,护栏之间采用m16-100的螺栓连接。

可选的,梯架a和护栏b的长度均为1.788m,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用长度为1.8m的梯架a和护栏b。梯架a和护栏b之间采用m16-60的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马道在应用时,首先确认人行马道需要安装位置的管廊基坑的深度以及坡顶和坡底的水平距离,根据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各部件的尺寸选择适量的部件,再依次进行组装,因此可以适用于各种深度的管廊基坑,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综合管廊基坑人行马道,包括:一组一级楼梯、两组二级楼梯和中央承台;其中,中央承台包括第一混凝土基础、四根立柱和平台,第一混凝土基础设置在坑底、且第一混凝土基础沿坑底所在平面的截面呈矩形,四根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基础的四角上,平台设置在四根立柱上;两组二级楼梯分别设置在中央承台的两侧,且分别与平台连接并向下延伸至坑底;一级楼梯与平台连接并向上延伸至地面。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人行马道可以分解成可以组装的模块,并依据管廊的开挖深度对所需模块进行灵活调整,同时由于各模块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拼装,保证了人行马道的使用安全,提升了人行马道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