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基基础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8680发布日期:2020-05-20 03:2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基基础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基基础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常因设计或者施工的缺陷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及破坏,甚至是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建筑既有地基基础结构开裂、承载力不足以及抗震性能不良等现象,严重影响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从而不得不考虑结构的修复以及加固问题,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建筑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建筑地基基础的加固改造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地会遇到一些需进行水下成槽或成孔等的施工项目,如地下连续墙及钻孔灌注桩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水下土体的挖掘和切削必然会使槽、孔内产生沉渣,槽、孔等底部沉渣的存在,势必会造成地下连续墙或钻孔桩过大的沉降,削减其承载能力,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是探测锤探测,其本质是使用钢筋焊接,工作人员根据经验使用探测沉渣厚度,精准度低,容易出现误差,操作复杂,使用不便,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基基础检测装置,解决了传统检测装置,使用不便,精准度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基基础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所述检测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检测箱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部设置有齿条杆,所述齿条杆的一端设置有探测头,所述探测头的外侧设置有探测管,所述探测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探测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远离凹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和底座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支撑柱和底座均为钢合金材质。

可选的,所述齿条杆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正螺纹,所述齿条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设置有与正螺纹相适配的反螺纹,所述齿条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测量刻度。

可选的,所述探测头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柱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探测头通过螺纹和齿条杆活动连接,所述探测头的远离齿条杆的一端设置为锥形。

可选的,所述检测箱的表面设置有水平仪、调节转盘和观察窗,所述调节转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远离调节转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齿条杆相适配的调节齿轮。

可选的,所述调节杆贯穿检测箱的内部,所述调节转盘通过调节齿轮和齿条杆啮合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基基础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地基基础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把手,在使用时能够通过把手方便的移动检测箱,在进行测量时将检测箱放置在需要检测的地方,通过水平仪观察检测箱是否放置水平,通过调节转盘的转动,使调节齿轮和齿条杆啮合转动,使探测头下降,当齿条杆的齿条和连接块接触时能够产生反馈,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齿条杆表面的测量刻度测量沉渣厚度,这种设计,使用简单方便,准确度较高,调节齿轮和齿条杆的啮合性能较好,通过连接块、弹簧和探测头的配合,传动更加平稳,有利于检测精度的提高。

(2)、该地基基础检测装置,通过在齿条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连接槽和连接柱,在使用时能够过通过连接柱和探测头螺纹连接在一起,便于拆装和组合,同时齿条杆的设计,工艺较为简单,同时连接柱能够和连接槽能够相互配合,组装使用,能够探测较深的水下成槽和成孔,同时通过在圆盘的内部设置弹簧,通过弹簧和连接块的配合能够对齿条杆进行机械限位和传动,使用更加稳定,这种设计构造较为简单,能够通过齿条杆的配合,测量较深的成槽和成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齿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箱,2-把手,3-支撑柱,4-底座,5-贯穿孔,6-齿条杆,7-探测头,8-探测管,9-限位套,10-固定件,11-导向杆,12-挡块,13-圆盘,14-凹槽,15-弹簧,16-连接块,17-连接槽,18-连接柱,19-水平仪,20-调节转盘,21-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基基础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1,检测箱1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2,通过设置把手2,在使用时能够通过把手2方便的移动检测箱1,在进行测量时将检测箱1放置在需要检测的地方,通过水平仪19观察检测箱1是否放置水平,通过调节转盘20的转动,使调节齿轮和齿条杆6啮合转动,使探测头7下降,当齿条杆6的齿条和连接块16接触时能够产生反馈,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齿条杆6表面的测量刻度测量沉渣厚度,检测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4,检测箱1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5,贯穿孔5的内部设置有齿条杆6,齿条杆6的一端设置有探测头7,探测头7的外侧设置有探测管8,探测管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套9,限位套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件10,固定件10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杆11,导向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12,探测管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盘13,圆盘13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5,弹簧15的远离凹槽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通过连接块16、弹簧15和探测头7的配合,传动更加平稳,有利于检测精度的提高,通过在齿条杆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连接槽17和连接柱18,在使用时能够过通过连接柱18和探测头7螺纹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支撑柱3和底座4的数量均为四个,支撑柱3和底座4均为钢合金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齿条杆6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17,连接槽17的内部设置有正螺纹,齿条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8,连接柱18的表面设置有与正螺纹相适配的反螺纹,齿条杆6的外表面设置有测量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探测头7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柱18相适配的螺纹孔,探测头7通过螺纹和齿条杆6活动连接,探测头7的远离齿条杆6的一端设置为锥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检测箱1的表面设置有水平仪19、调节转盘20和观察窗,调节转盘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杆21,调节杆21远离调节转盘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齿条杆6相适配的调节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调节杆21贯穿检测箱1的内部,调节转盘20通过调节齿轮和齿条杆6啮合连接。

在使用时,将检测箱1移动到需要检测的地方,通过水平仪19检测是否放置水平,通过调节转盘20的调节,使探测头7深入到成槽活着成孔内,进行使用。

综上所述,该地基基础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把手2,在使用时能够通过把手2方便的移动检测箱1,在进行测量时将检测箱1放置在需要检测的地方,通过水平仪19观察检测箱1是否放置水平,通过调节转盘20的转动,使调节齿轮和齿条杆6啮合转动,使探测头7下降,当齿条杆6的齿条和连接块16接触时能够产生反馈,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齿条杆6表面的测量刻度测量沉渣厚度,这种设计,使用简单方便,准确度较高,调节齿轮和齿条杆6的啮合性能较好,通过连接块16、弹簧15和探测头7的配合,传动更加平稳,有利于检测精度的提高,通过在齿条杆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连接槽17和连接柱18,在使用时能够过通过连接柱18和探测头7螺纹连接在一起,便于拆装和组合,同时齿条杆6的设计,工艺较为简单,同时连接柱18能够和连接槽17能够相互配合,组装使用,能够探测较深的水下成槽和成孔,同时通过在圆盘13的内部设置弹簧15,通过弹簧15和连接块16的配合能够对齿条杆6进行机械限位和传动,使用更加稳定,这种设计构造较为简单,能够通过齿条杆6的配合,测量较深的成槽和成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