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侧墙施工对顶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7787发布日期:2020-02-18 14:15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地铁侧墙施工对顶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行业施工的临时支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地铁侧墙施工的对顶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在地铁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在施工前需进行模板安装,需要支架进行支撑。在侧墙施工时,侧墙高度大导致侧墙的混凝土侧压力大,目前常用的支撑侧模方法主要有对拉、三角支架或对顶的方法;在一些城市明挖地铁侧墙施工中,由于侧墙有防水要求不能采用对拉螺栓方式固定侧模,若采用三角支架的方式,则必须先进行侧墙施工,等待侧墙施工拆模后才可进行顶部模板的搭设,因此很费工时,并且构件笨重,搭拆移动不便,对于含有阴阳角的侧墙位置难以处理;目前常用的普通钢管附着于竖向支撑架体的对顶施工工艺,利用扣件扣接在立杆上,通过钢管对向传力来承受侧墙的混凝土侧压力,存在架体杆件密集、材料用量大、工人操作难度大、构配件多及易丢失等问题;尤其在一些明挖地铁标准段施工中,由于施工工艺的要求,需要将地铁施工截面分底板、侧墙以及顶板进行分段浇筑,几个部分拆模就区分出了先后顺序,一般顶板可能存在上层建筑,需等混凝土强度足够或等待上层建筑施工完毕后才进行拆模,而侧墙模板在标准段施工过程中,施工隧道方向较长,需要进行工区施工,完成上一工区施工后,必须拆模,之后又重新搭设一下工段的侧墙,如此反复搭设,周期很长,费时费力,严重影响效率。

为解决传统对顶方案的缺点,提高标准段侧模的重复利用率,急需一种搭设简单,侧墙和顶板混凝土浇筑可同时施工的侧墙对顶支架支撑系统,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所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构件轻便、搭拆简便、绿色环保的侧墙施工对顶支撑系统,实现侧墙模板的周转施工,优化工艺流程并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地铁侧墙施工对顶支撑系统,包括碗扣支架系统和侧墙模型系统,所述侧墙模型系统包括模块化结构的主楞、次楞和模板;所述侧墙模型系统与所述碗扣支架系统的上部通过滑移悬挂组件连接,所述侧墙模型系统与所述碗扣支架系统的中部通过水平设置的可调对顶撑杆连接;所述碗扣支架系统的水平左右对顶方向的横杆为井字端头横杆,所述横杆两边端头的插片的两侧设置有插片耳,碗扣节点处的四个横杆搭接连接形成井字型结构;设置可调旋转斜杆下端与所述碗扣支架系统的侧边节点连接、上端与所述侧墙模型系统连接;所述滑移悬挂组件与可调旋转斜杆协同作用完成所述侧墙模型系统的脱模及滑移。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杆为中段管径大于两边管径的圆管。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对顶撑杆的杆身包括中段的带内螺纹的外圆管和两侧的带外螺纹的内圆管,所述外圆管与内圆管螺纹连接用于长度调节;所述可调对顶撑杆的近端端头设置有带插片耳的插片,所述可调对顶撑杆的近端与所述碗扣支架系统连接;所述可调对顶撑杆的远端为用于支撑侧墙模型系统的u型托;作为优选,所述外圆管上设置有撑杆把手。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滑移悬挂组件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上滑轮、下滑轮、工字钢和悬索,纵向多组所述上滑轮连接固定于上连接件上,所述下滑轮与下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工字钢卡设于纵向多组上滑轮之间,所述上连接件连接固定于所述碗扣支架系统的顶部主楞上,所述下连接件通过下滑轮吊挂于工字钢的下部,所述下滑轮在所述工字钢上前后纵向移动并带动所述下连接件纵向移动;所述悬索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下连接件、下端连接于所述侧墙模板系统的上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旋转斜杆的杆身包括中段的带内螺纹的斜杆外管和两侧的带外螺纹的斜杆内管,所述斜杆外管和斜杆内管螺纹连接用于长度调节;作为优选,所述斜杆外管上设置有斜杆把手。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侧墙模型系统的底部设置有可调铰接底托和底部预埋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处于中间位置的碗扣支架系统既是水平支撑系统,承受来自左右侧墙混凝土的侧压力,同时也是竖向支撑系统,承受上部梁板结构的竖直荷载;水平面左右对顶方向的横杆为井字端头横杆,即横杆两边端头处的插片的两侧带有插片耳,碗扣节点处的四个横杆中,前后纵向的两个横杆采用现有的常规的普通横杆即可,即横杆端头处的插片为不带插片耳的普通插片,左右横向的两个横杆为井字端头横杆,横杆端头处的插片带有插片耳,前、后、左、右四个横杆在碗扣节点处搭接连接形成井字型结构,来自侧墙混凝土的侧压力通过带插片耳的插片-传递到普通插片-再传递到下一个带插片耳的插片-传递到下一个横杆,如此,竖立于节点中部的立杆便不会受到来自侧墙混凝土侧压力的挤压,该结构保证了水平荷载在节点上的传递,并确保立杆不受影响,使侧墙左右两侧对顶施工成为可能。

为了实现侧墙模型系统纵向移动,将侧墙模型系统通过悬索连接在滑移悬挂组件上,滑移悬挂组件再固定到碗扣支架系统的顶部主楞上,在侧墙模型系统脱模后,收短顶部的悬索,将侧墙模型系统提起悬挂在滑移悬挂组件上,滑移悬挂组件带动侧墙模型系统纵向移动到下一段施工点,实现侧墙模型系统在工字钢悬挂轨道上移动。

所述可调对顶撑杆一端与碗扣架体连接,另外一端为u型托用于支撑侧墙模板,杆身为带正反螺纹的外圆管和内圆管,可用于长度调节。

所述可调旋转斜杆为中间设置有正反螺纹旋转伸缩可调节装置,一端卡扣在碗扣支架横杆上,并且具有绕横杆旋转功能,另外一端连接到侧墙模板上。

由于使用了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体现了以下优点:

1、对顶结构实现了顶部支撑与侧墙对顶的支架整体性,支架的稳定性和侧墙对顶的可靠性大大增强;支架一次搭设便可实现地铁车站等结构的墙、板的一次浇筑完成;

2、采用中部加粗的专用对顶横杆,对顶节点中立杆不再承受水平向对顶力,横杆杆件受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侧模实现了标准段施工中重复利用,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配合对顶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碗扣支架系统的水平左右对顶方向的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可调对顶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可调旋转斜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滑移悬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侧墙模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所述插片的结构示意图(立杆面);

图8为所述插片的结构示意图(横杆面);

图9为节点处的结构示意图(俯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地铁侧墙施工对顶支撑系统,包括碗扣支架系统1和侧墙模型系统2,所述侧墙模型系统2包括模块化结构的主楞20、次楞21和模板22;所述侧墙模型系统2与所述碗扣支架系统1的上部通过滑移悬挂组件3连接,所述侧墙模型系统2与所述碗扣支架系统1的中部通过水平设置的可调对顶撑杆4连接;所述碗扣支架系统1的水平左右对顶方向的横杆10为井字端头横杆,所述横杆10两边端头的插片11的两侧设置有插片耳12,碗扣节点处的四个横杆搭接连接形成井字型结构;设置可调旋转斜杆5下端与所述碗扣支架系统1的侧边节点连接、上端与所述侧墙模型系统2连接;所述滑移悬挂组件3与可调旋转斜杆5协同作用完成所述侧墙模型系统2的脱模及滑移。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杆10为中段管径大于两边管径的圆管。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对顶撑杆4的杆身包括中段的带内螺纹的外圆管40和两侧的带外螺纹的内圆管41,所述外圆管40与内圆管41螺纹连接用于长度调节;所述可调对顶撑杆4的近端端头设置有带插片耳12的插片11,所述可调对顶撑杆4的近端与所述碗扣支架系统1连接;所述可调对顶撑杆4的远端为用于支撑侧墙模型系统2的u型托42;作为优选,所述外圆管40上设置有撑杆把手43。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滑移悬挂组件3包括上连接件30、下连接件31、上滑轮32、下滑轮33、工字钢34和悬索35,纵向多组所述上滑轮32连接固定于上连接件30上,所述下滑轮33与下连接件31固定连接,所述工字钢34卡设于纵向多组上滑轮32之间,所述上连接件30连接固定于所述碗扣支架系统1的顶部主楞13上,所述下连接件31通过下滑轮33吊挂于工字钢34的下部,所述下滑轮33在所述工字钢34上前后纵向移动并带动所述下连接件31纵向移动;所述悬索35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下连接件31、下端连接于所述侧墙模板系统2的上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旋转斜杆5的杆身包括中段的带内螺纹的斜杆外管50和两侧的带外螺纹的斜杆内管51,所述斜杆外管50和斜杆内管51螺纹连接用于长度调节;作为优选,所述斜杆外管50上设置有斜杆把手52。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侧墙模型系统2的底部设置有可调铰接底托6和底部预埋组件7。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明挖地铁两边侧墙施工中所用的新型对顶碗扣支架。

处于中间位置的碗扣支架系统1既是水平支撑系统,承受来自左右侧墙混凝土的侧压力,同时也是竖向支撑系统,承受上部梁板结构的竖直荷载;水平面左右对顶方向的横杆10为井字端头横杆,即横杆两边端头处的插片11的两侧带有插片耳12,碗扣节点处的四个横杆中,前后纵向的两个横杆采用的是常规的普通横杆16,其横杆端头处的插片为不带插片耳的普通插片15,左右横向的两个横杆10为井字端头横杆,横杆端头处的插片11带有插片耳12,四个插片的凹面18面(立杆面)向立杆14包住,横杆端头顶在插片背面(横杆面)内凹的圆台19处,横杆与插片可通过焊接连接,前、后、左、右四个横杆在碗扣节点处搭接连接形成井字型结构,参见附图9,来自侧墙混凝土的侧压力通过带插片耳12的插片11——传递到普通插片15——再传递到下一个带插片耳12的插片11——传递到下一个横杆10,如此,竖立于节点中部的立杆14将不会受到来自左右两侧墙混凝土侧压力的挤压,该结构保证了水平荷载在节点上的传递,并确保立杆不受影响;为了增加横杆杆件受力强度,可将所述横杆10的中段17加粗。

所述可调对顶撑杆4为分段结构,中间是带内螺纹的外圆管40,两边为带外螺纹的内圆管41,外圆管40上对称设置两个撑杆把手43,外圆管40与内圆管41螺纹连接,操作撑杆把手4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对可调对顶撑杆进行长度调节以适应各种距离需求;所述可调对顶撑杆4的近端端头结构与横杆10的端头结构相同,所述碗扣支架系统1最外侧的节点处,左右方向为一个横杆10与一个可调对顶撑杆4,前后纵向为两个普通横杆16,四个横杆在碗扣节点处共同搭接连接形成井字型结构;所述可调对顶撑杆4的远端为u型托42,用于支撑侧墙模型系统2。

所述可调旋转斜杆5也为分段结构,杆身包括中段为带内螺纹的斜杆外管50、两侧为带外螺纹的斜杆内管51,斜杆外管50上设置有斜杆把手52,斜杆外管50和斜杆内管51螺纹连接,操作斜杆把手5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对可调旋转斜杆进行长度调节;可调旋转斜杆5上、下两端通过其扣件53分别与侧墙模型系统2和碗扣支架系统1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对顶支撑系统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1)先完成碗扣支架系统1的搭设,垂直于侧墙方向的横断面上横杆10采用特殊碗扣横杆,碗扣支架系统既是竖向结构的支撑系统,同时也是作为侧墙的水平支撑系统,荷载主要通过该方向上的特殊碗扣横杆10传递,且不影响支架立杆14的竖向受力。

(2)安装滑移悬挂组件3,所述滑移悬挂组件连接在碗扣支架顶部主楞13上,通过悬索35与侧墙模系型统2连接。

(3)在地面完成侧墙模型系统2的拼装,然后吊装就位,并辅以可调铰接底托6、可调旋转斜杆5、使其到达指定安装位置,并于悬索35进行连接。

(4)安装可调对顶撑杆4,通过转动带螺纹的外圆管40和内圆管41调整长度,使u型托42顶至侧墙模型主楞20。

(5)进行混凝土浇筑,侧墙与顶部结构完成同时浇筑。

(6)浇筑完成,待侧墙混凝土达到指定强度,开始进行侧墙模型脱模滑移以达到周转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所述左、右、前、后等方向指示用语,仅为描述方便以使技术方案达到清楚表述而为,并非用来限定技术方案,只要使用了以上所述上述结构,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