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凹槽后注浆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582发布日期:2020-05-26 18:3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多凹槽后注浆管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桩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凹槽后注浆管桩。



背景技术:

桩基作为建筑物基础形式中采用最广泛的形式之一,具有承载力高、施工简单、较为经济等特点。目前国内采用预应力管桩用于抗拔桩的工程日益增多,但是目前常用的预应力管桩通常是等截面或等直径,且管桩的外表面绝大部分因采用离心成形工艺而显得十分光滑,导致管桩与桩周土之间摩擦效果不良,即使是竹节桩,也因竹节部位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使大部分桩侧面与桩周土不能密切接触,从而损失了桩周侧摩擦阻力的发挥,因此,目前的预应力管桩存在以下问题:一则不利于管桩的整体性;二则不利于桩周土侧摩擦阻力发挥,尤其对摩擦型、端承摩擦型管桩,不符合荷载传递规律(上大下小),形成不必要的浪费;三则待管桩沉桩后不宜采取技术措施填充管桩与桩周土之间的空隙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土层的侧摩擦阻力,从而降低基桩承载力,甚至容易形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凹槽后注浆管桩,该管桩增加管桩表面积,减少沉桩过程的桩侧阻力,减少改装模具的费用,沉桩后采用注浆工艺对管桩周围与土地形成的空隙进行填充后,增强了桩侧摩擦阻力,提高了基桩承载力,节约了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多凹槽后注浆管桩,包括桩体、凹槽、注浆管,所述桩体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沿桩体轴向方向通长设置的凹槽,所述注浆管贯穿所述桩体。

优选的,所述凹槽沿桩体径向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桩体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凹槽间距为所述桩体外周长的1/8~1/12。

优选的,所述凹槽宽度大于等于25mm。

优选的,所述凹槽深度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1/4的管桩壁厚。

优选的,所述注浆管为钢制注浆管。

优选的,所述钢制注浆管的直径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管桩壁厚的1/5。

优选的,所述钢制注浆管数量大于等于2。

优选的,所述注浆管一端的端口处设有软管。

优选的,所述钢制注浆管贯穿桩体,置于所述桩体底部的钢制注浆管端口为出浆口,所述出浆口与所述管桩底部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出浆口设置有木楔。

本实用新型的多凹槽后注浆管桩,通过在注浆管桩的桩体外表面设置凹槽,可以增加桩表面积,同时减少沉桩过程的桩侧阻力,并且在注浆管桩的外表面形成后续注浆浆液的通道。同时桩体外表面的凹槽通过在桩体模具上安装小型模具后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因此,充分利用了模具,节约了进行大量改装模具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管桩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体,2-注浆管,3-凹槽,4-出浆口,5-软管,6-木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多凹槽后注浆管桩,如图1所示,包括桩体1,注浆管2,所述注浆管2贯穿所述桩体1,所述桩体1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沿桩体1轴向方向通长设置的凹槽3。本实用新型的贯穿桩体1的注浆管2用于注浆,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桩体1外表面设置有凹槽3,凹槽3的设置可以减少管桩沉桩过程中的桩侧阻力,有利于沉桩;还可以增加桩体外表面的面积,形成后续注浆浆液的通道,待沉桩后向注浆孔注浆填充桩体1与土地因沉桩而形成的空隙,增强了桩侧的摩擦阻力,提高了管桩的承载力,节约了工程造价。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管桩上的凹槽3是通过在管桩成型模具上安装凹槽模件,随后再向管桩成型模具中浇筑混凝土,随后对管桩成型模具的混凝土进行加工得到管桩,在管桩制作过程中,只需要在管桩成型模具中安装凹槽模件,由该成型模具制作出来的管桩上就会形成凹槽3,凹槽3与管桩为一整体,保证了管桩的整体性,因此,凹槽3是在管桩成型模具上安装凹槽模件后浇筑混凝土成型的,因此,不用对管桩成型模具进行改造,充分利用模具,节约了模具的改造费用。本实用新型的凹槽模件可以采用木楞,木楞的规格可以采用20mm宽和20mm厚,也可以采用等边角钢。在本实施例中,凹槽模件不局限于木楞或者等边角钢,如果采用木楞也不局限于木楞的宽为20mm,厚为20mm的规格。本实用新型中的管桩凹槽的设置为凹槽间距为所述桩体外周长的1/8~1/12,凹槽宽度大于等于25mm,凹槽深度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1/4的管桩壁厚。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凹槽3沿桩体1径向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桩体1外表面。防止管桩外表面受力不均匀,从而降低基桩的承载力。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描述的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注浆管2为钢制注浆管。本实用新型的注浆管2采用钢制注浆管时,在管桩制作过程中,绑扎钢筋放入管桩成型模具中时,就可以将钢制注浆管2绑扎钢筋一块绑扎,随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随后对内部含有钢筋和钢制注浆管2的混凝土进行加工形成管桩,因此,减少了注浆管安装过程,节约工程造价。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描述的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实施例2,所述钢制注浆管2的直径为20mm且不大于管桩壁厚的1/5。20mm直径的钢制注浆管2是满足注浆要求的最优值,但是,钢制注浆管的直径不局限于20mm。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描述的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基于上述实施例3或4,如图1所示,所述钢制注浆管数量大于等于2。钢制注浆管数量设置优化为:所述管桩直径小于等于500mm时,钢制注浆管设置不少于2个,所述管桩直径小于等于500mm~800mm时,钢制注浆管设置不少于3个,所述桩管直径大于800mm时,钢制注浆管设置不少于4个。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描述的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3-5,如图1所示,所述钢制注浆管2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软管5。在钢制注浆管2一端设有软管5,以便管桩在接桩过程中进行软管5内插对接,能够保证在沉桩过程中注浆始终处于连通状态,以使注浆通道畅通。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描述的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7

基于上述实施例3-6,如图1,图2所示,所述钢制注浆管2贯穿桩体1,置于所述桩体1底部的钢制注浆管2端口为出浆口4,所述出浆口4与所述管桩1底部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出浆口4设置有木楔6。浆液从桩体1底部的钢制注浆管2的出浆口4出来,浆液从桩体1底部开始上升,填充至桩体1与土地因沉桩形成的空隙,且出浆口4设置有木楔6,防止出浆口4在沉桩的时候被土体堵塞。当向钢制注浆管注浆时,木楔6在注浆压力下被冲开,使钢制注浆管2畅通。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描述的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