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夯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3341发布日期:2020-04-28 21:5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夯实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夯实机。



背景技术:

在对地面进行打夯的过程当中,打夯装置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对地面进行压平,使得地面平整、厚实,但是现有的打夯装置在工作的时候,使得扶手产生共振,扶手共振使操作的人们消耗更多的体力,耽误工作效率,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手持式夯实机,从而减小工作时产生的共振。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包括有机体以及设置在机体一侧的手推杆,所述手推杆包括有第一固定杆、减振杆以及u型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与u型杆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所述减振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插装的插销头,所述u型杆将两侧的减振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空腔内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支撑环、中部支撑盘,所述支撑环周向均布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空腔内壁对应所述滑块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支撑环与中部支撑盘之间通过减振伸缩杆连接,所述中部支撑盘内固定设置有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的上端通过上配重连杆与上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主弹簧的下端通过下配重连杆与下配重块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杆内部设置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的外部套装有撞击块,所述减振杆的内部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滚动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撞击块的外侧包裹设置有缓冲层,所述减振杆内部对应所述缓冲层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缓冲层的外壁与所述减振杆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层包括有海绵块以及与海绵块连接的挤压块,所述海绵块位于靠近所述撞击块的一侧,所述挤压块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伸缩杆包括有套杆主体以及活动插装在所述套杆主体内的内活动杆,所述内活动杆底部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套杆主体底部连接,并且所述内活动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套杆主体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凸块设置有限位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杆中部套装有海绵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在第一固定杆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在第一空腔内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支撑环、中部支撑盘,支撑环与中部支撑盘之间通过减振伸缩杆连接,中部支撑盘内固定设置有主弹簧,主弹簧的上端通过上配重连杆与上配重块固定连接,主弹簧的下端通过下配重连杆与下配重块固定连接,在工作的时候,上配重块与下配重块以相同的频率上、下振动,同时到达极限位置并且同时经过中心位置,主弹簧两端产生的力互相抵消,该种振动方式使得主弹簧中央区域的振动大大减弱,减弱后的余振通过减振杆以及u型杆进一步减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可以减小工作时产生的共振。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杆、减震杆以及u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空腔内的支撑环、中部支撑盘与主弹簧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包括有机体1以及设置在机体1一侧的手推杆2,手推杆2包括有第一固定杆3、减振杆4以及u型杆5,第一固定杆3与机体1连接,第一固定杆3与u型杆5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31、第二空腔51,减振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空腔31、第二空腔51插装的插销头6,u型杆5将两侧的减振杆4连接在一起,第一空腔31内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支撑环7、中部支撑盘8,支撑环7周向均布设置有滑块71,第一空腔31内壁对应滑块71设置有滑动槽,支撑环7与中部支撑盘8之间通过减振伸缩杆9连接,中部支撑盘8内固定设置有主弹簧10,主弹簧10的上端通过上配重连杆11与上配重块12固定连接,主弹簧10的下端通过下配重连杆13与下配重块14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减振杆4内部设置有滚动轴15,滚动轴15的外部套装有撞击块16,减振杆4的内部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17,滚动轴15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7内,撞击块16的外侧包裹设置有缓冲层100,减振杆4内部对应缓冲层100设置有第二滑槽18,缓冲层100的外壁与减振杆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9。在工作的时候,减振杆4受到振动,滚动轴15受力沿着第一滑槽17向两侧运动,撞击块16撞击缓冲层100,减小振动,缓冲层100沿着第二滑槽18运动,将余振进一步减小。

进一步改进,缓冲层100包括有海绵块101以及与海绵块101连接的挤压块102,海绵块101位于靠近撞击块16的一侧,挤压块102与复位弹簧19连接,通过复位弹簧19将余振处理消耗。

进一步改进,减振伸缩杆9包括有套杆91主体以及活动插装在套杆91主体内的内活动杆92,内活动杆92底部通过压缩弹簧93与套杆91主体底部连接,并且内活动杆92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94,套杆91主体的内侧壁上对应凸块94设置有限位块95,通过限位块95与凸块94的设计,防止内活动杆92冲出套杆91主体。

进一步改进,u型杆5中部套装有海绵套20,以进一步减小振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在第一固定杆3内设置有第一空腔31,在第一空腔31内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支撑环7、中部支撑盘8,支撑环7与中部支撑盘8之间通过减振伸缩杆9连接,中部支撑盘8内固定设置有主弹簧10,主弹簧10的上端通过上配重连杆11与上配重块12固定连接,主弹簧10的下端通过下配重连杆13与下配重块14固定连接,在工作的时候,上配重块12与下配重块14以相同的频率上、下振动,同时到达极限位置并且同时经过中心位置,主弹簧10两端产生的力互相抵消,该种振动方式使得主弹簧10中央区域的振动大大减弱,减弱后的余振通过减振杆4以及u型杆5进一步减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可以减小工作时产生的共振。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体以及设置在机体一侧的手推杆,所述手推杆包括有第一固定杆、减振杆以及u型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与u型杆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所述减振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插装的插销头,所述u型杆将两侧的减振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空腔内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支撑环、中部支撑盘,所述支撑环周向均布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空腔内壁对应所述滑块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支撑环与中部支撑盘之间通过减振伸缩杆连接,所述中部支撑盘内固定设置有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的上端通过上配重连杆与上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主弹簧的下端通过下配重连杆与下配重块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杆内部设置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的外部套装有撞击块,所述减振杆的内部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滚动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撞击块的外侧包裹设置有缓冲层,所述减振杆内部对应所述缓冲层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缓冲层的外壁与所述减振杆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有海绵块以及与海绵块连接的挤压块,所述海绵块位于靠近所述撞击块的一侧,所述挤压块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伸缩杆包括有套杆主体以及活动插装在所述套杆主体内的内活动杆,所述内活动杆底部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套杆主体底部连接,并且所述内活动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套杆主体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凸块设置有限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杆中部套装有海绵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夯实机,包括有机体以及设置在机体一侧的手推杆,手推杆包括有第一固定杆、减振杆以及U型杆,第一固定杆与机体连接,第一固定杆与U型杆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减振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插装的插销头,U型杆将两侧的减振杆连接在一起,第一空腔内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支撑环、中部支撑盘,支撑环周向均布设置有滑块,第一空腔内壁对应滑块设置有滑动槽,支撑环与中部支撑盘之间通过减振伸缩杆连接,中部支撑盘内固定设置有主弹簧,主弹簧的上端通过上配重连杆与上配重块固定连接,主弹簧的下端通过下配重连杆与下配重块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工作时产生的共振。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锋;曹擎宇;渠风英;蔚晋峰;吕佳;宋崇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省晋中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8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