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罐体稳压补偿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3979发布日期:2020-07-10 15:2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罐体稳压补偿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罐体稳压补偿无负压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供水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负压供水设备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这其中,又以罐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在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现有技术中,该种罐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存在能耗过高,小流量供水时水泵频繁启停的缺陷,在夜晚等小流量供水时间段中,该种设备依然需要一台主泵低频运行,来满足用户端的用水需求,这就使得主泵长时间低工况工作和频繁启停,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供水设备的故障率,还增加了供水设备的能耗,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三罐体稳压补偿无负压供水设备,该种供水设备通过设置的高压罐体、超高压罐体以及双向补偿单元的互相配合,提高了夜间小流量保压能力,大大减少了小流量供水时间段内水泵启停的次数和低工况运行的时间,从而有效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供水设备的故障率,同时降低了供水设备的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另外,通过增加供水设备中罐体的数量,和增加超高压罐体的容积,还有效的提高了用水高峰时段,供水设备运行时对水管压力的瞬时补偿能力,有效的降低了供水设备对市政管网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一种三罐体稳压补偿无负压供水设备,其中,包括:

进水汇总管;

出水汇总管;

高压罐体;

恒压罐体,连接所述进水汇总管;

加压泵组,所述加压泵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恒压罐体和所述出水汇总管;

蓄能泵,连接所述出水汇总管;

超高压罐体,连接所述蓄能泵;

双向补偿单元,连接所述超高压罐体、所述高压罐体、所述恒压罐体和所述出水汇总管,所述双向补偿单元又包括:

第一电磁减压阀,位于所述双向补偿单元与所述超高压罐体的连接管道上;

第二电磁减压阀,位于所述双向补偿单元与所述恒压罐体的连接管道上;

电动阀,位于所述双向补偿单元与所述出水汇总管的连接管道上;

第一压力变送器;

第二压力变送器,分别位于所述进水汇总管和所述出水汇总管上;

控制单元,与所述双向补偿单元、所述加压泵组、所述蓄能泵和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电连接。

优选地,其中,所述蓄能泵为端吸泵。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电动阀通过管道互相连接。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双向补偿单元与所述高压罐体的连接管道上和所述第一电磁减压阀与所述超高压罐体的连接管道上。

优选地,其中,所述加压泵组为双离心泵结构,所述双离心泵结构中的离心泵呈左右并列设置,泵与泵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优选地,其中,所述加压泵组为变频调速泵组。

优选地,其中,所述供水设备还包括一底座,固定连接于地面。

优选地,其中,所述底座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其中,所述加压泵组还包括相应的管道及阀门附件。

优选地,其中,所述管道及阀门附件为不锈钢材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三罐体稳压补偿无负压供水设备,该种供水设备通过设置的高压罐体、超高压罐体以及双向补偿单元的互相配合,提高了夜间小流量保压能力,大大减少了小流量供水时间段内水泵启停的次数和低工况运行的时间,从而有效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供水设备的故障率,同时降低了供水设备的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另外,通过增加供水设备中罐体的数量,和增加超高压罐体的容积,还有效的提高了用水高峰时段,供水设备运行时对水管压力的瞬时补偿能力,有效的降低了供水设备对市政管网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三罐体稳压补偿无负压供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三罐体稳压补偿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说明书中附图标记表示说明:

进水汇总管(1),出水汇总管(2),高压罐体(3),恒压罐体(4),加压泵组(5),蓄能泵(6),超高压罐体(7),双向补偿单元(8),第一电磁减压阀(80),第二电磁减压阀(81),电动阀(82),第一压力变送器(83),第二压力变送器(9),底座(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三罐体稳压补偿无负压供水设备,其中,包括:

进水汇总管1;

出水汇总管2;

高压罐体3;

恒压罐体4,连接进水汇总管1;

加压泵组5,加压泵组5的两端分别连接恒压罐体4和出水汇总管2;

蓄能泵6,连接出水汇总管2;

超高压罐体7,连接蓄能泵6;

双向补偿单元8,连接超高压罐体7、高压罐体3、恒压罐体4和出水汇总管2,双向补偿单元8又包括:

第一电磁减压阀80,位于双向补偿单元8与超高压罐体7的连接管道上;

第二电磁减压阀81,位于双向补偿单元8与恒压罐体4的连接管道上;

电动阀82,位于双向补偿单元8与出水汇总管2的连接管道上;

第一压力变送器83;

第二压力变送器9,分别位于进水汇总管1和出水汇总管2上;

控制单元,与双向补偿单元8、加压泵组5、蓄能泵6和第二压力变送器9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供水设备通过进水汇总管1接入自来水市政管网,通过出水汇总管2向用户端供水,当市政管网的来水压力充足时,市政管网的水通过进水汇总管1进入恒压罐体4,然后通过加压泵组5流向出水汇总管2,从而向用户端供水,与此同时,一部分压力水通过出水汇总管2与双向补偿单元8的连接管道流向双向补偿单元8,双向补偿单元8与高压罐体3连接,该部分压力水的则通过双向补偿单元8流入了高压罐体3进行存储。同时,出水汇总管2中的另一部分压力水通过连接管道流入了蓄能泵6,蓄能泵6通过加压处理,将该部分压力水加压后送入与之相连接的超高压罐体7进行存储。

当市政管网进入用水高峰期而出现供水量不足时,市政管网的来水压力趋向于市政最低服务压力,此时为了确保市政管网压力始终维持在最低服务压力以上,同时又能够最大化的满足用户端的用水需求,存储在超高压罐体7中的超高压压力水和存储在高压罐体3中的高压压力水则通过双向补偿单元8中的第一电磁减压阀80、第二电磁减压阀81和连接管道同时补偿到恒压罐体4中,从而对用水高峰时期市政管网中用水的差量进行补偿。

当市政管网进入夜间等用水量较少时段时,此时超高压罐体7中存储的超高压压力水和高压罐体3中存储的高压压力水则通过双向补偿单元8中的第一电磁减压阀80、电动阀82和连接管道直接补偿到出水汇总管2中,对用户端进行小流量保压供水,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加压泵组5的启停次数和低工况持续工作的时间,显著提高了供水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蓄能泵6为端吸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蓄能泵6采用端吸泵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泵体的尺寸,使得整个供水设备的结构更为的紧凑,有利于设备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80、第二电磁阀81、电动阀82通过管道互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压力变送器83为两个,分别位于双向补偿单元8与高压罐体3的连接管道上和第一电磁减压阀80与超高压罐体7的连接管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压力变送器83通过监测超高压罐体7与双向补偿单元8连接处的水压和高压罐体3与双向补偿单元8连接处的水压,并将监测信号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则根据发送来的电信号控制双向补偿单元8的工作,使得双向补偿单元8能够根据当前的用水情况调节供水设备的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加压泵组5为双离心泵结构,所述双离心泵结构中的离心泵呈左右并列设置,泵与泵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加压泵组5采用的双离心泵结构,每个泵体可以包括2到3个离心泵,各离心泵之间左右并列设置,同时泵与泵之间设置合理的间距,从而避免水泵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水泵可以采用大小泵配合的方式配置,用来适应供水设备工作过程中对不同工况的运行要求,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压泵组为变频调速泵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变频调速泵组可以有效的适应供水设备在供水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工况,从而降低供水设备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额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供水设备还包括一底座10,固定连接于地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供水设备的相关部件均安装在底座10上,底座10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整个供水设备牢靠的固定在地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底座10为不锈钢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座10采用不锈钢材质是为了应对供水设备的潮湿的工作环境,使得底座10具有耐腐蚀的效果,增加底座的牢靠程度,降低供水设备的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加压泵组5还包括相应的管道及阀门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及阀门附件为不锈钢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加压泵组5中个管道和阀门附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是为了避免水质的二次污染,从而为用户端提供干净且鲜活的水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三罐体稳压补偿无负压供水设备,该种供水设备通过设置的高压罐体、超高压罐体以及双向补偿单元的互相配合,提高了夜间小流量保压能力,大大减少了小流量供水时间段内水泵启停的次数和低工况运行的时间,从而有效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供水设备的故障率,同时降低了供水设备的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另外,通过增加供水设备中罐体的数量,和增加超高压罐体的容积,还有效的提高了用水高峰时段,供水设备运行时对水管压力的瞬时补偿能力,有效的降低了供水设备对市政管网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