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抗震地基桩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0520发布日期:2020-03-31 16:12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抗震地基桩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地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高层建筑抗震地基桩柱。



背景技术: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现有技术还不具有预测地震的能力,而现有的建筑物却不断升高,单体建筑物内的人员密度也愈发增大,因此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性是目前应对未知地震最为有效的方法。为了减轻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传统的减震方法是在房屋基座下方加装减震钢板,能够消减地震中的p波,但是p波并不是地震中起主要作用的破坏波,因此不能提供安全可靠的抗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层建筑抗震地基桩柱,解决了现有高层建筑抗震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层建筑抗震地基桩柱,包括底端浇筑在地层中的基柱,所述基柱的外周设置有环形的抗震固定座,抗震固定座的内壁设置有内环槽,所述基柱的外周设置有外环槽,内环槽和外环槽之间设置有防屈曲耗能支撑杆,所述基柱靠近地层表面的位置设置有台肩,所述抗震固定座的内环为阶梯环,阶梯环最下层的上端面与台肩之间设置有防屈曲耗能支撑板。

所述基柱浇筑在地层中的下端部的直径大于上部的直径,能够起到很好的抓地作用,可有效提高基柱的可靠性。

所述内环槽中设置有内轴承,外环槽中设置有外轴承所述防屈曲耗能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轴承的内环的内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轴承的外环的外侧。

所述抗震固定座的下端部为最小内径阶梯,最小内径阶梯浇筑在地层中,最小内径阶梯的内径尺寸大于台肩较细段的径向尺寸且小于台肩较粗段的径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防屈曲耗能支撑杆和防屈曲耗能支撑板,能够消耗地震中的p波和s波,起到可靠的抗震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震中房屋和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屈曲耗能支撑板能够在震中对纵波进行吸收,减缓建筑物基桩的上下震动,防屈曲耗能支撑杆既能够对纵波进行吸收,又能够对横波进行吸收。另外,防屈曲耗能支撑杆两端设置的外轴承和内轴能够与防屈曲耗能支撑杆共同作用,能够对混合波进行吸收,无论是水平周向往复震动,还是水平方向往复震动,还是上下往复震动,均能够进行可靠的震动吸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高层建筑抗震地基桩柱,如图1所示,包括底端浇筑在地层中的基柱1,基柱1浇筑在地层中的下端部的直径大于上部的直径。能够起到很好的抓地作用,可有效提高基柱的抗震性。

所述基柱1的外周设置有环形的抗震固定座2,抗震固定座2的内壁设置有内环槽3,所述基柱1的外周设置有外环槽4。内环槽3和外环槽4之间设置有防屈曲耗能支撑杆5,防屈曲耗能支撑杆5支撑在内环槽3和外环槽4之间进行屈曲耗能支撑,在震中既能吸收水平直向往复震动,又能吸收竖直往复振动。另外,防屈曲耗能支撑杆件5还能在内环槽3和外环槽4之间滑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周向往复振动进行吸收。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槽3中设置有内轴承9,外环槽4中设置有外轴承10。所述防屈曲耗能支撑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轴承9的内环9-1的内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外轴承10的外环10-1的外侧。设置内轴承9和外轴承10,可以使防屈曲耗能支撑杆5在震中转动更加灵活,以此来吸收往水平周向往复震动。

所述基柱1靠近地层表面的位置设置有台肩6,所述抗震固定座2的内环为阶梯环,阶梯环最下层的上端面7与台肩6之间设置有防屈曲耗能支撑板8。防屈曲耗能支撑板8能够在震中对竖直方向的往复振动进行吸收,防屈曲耗能支撑板8配合防屈曲耗能支撑杆5、内轴承9和外轴承10共同作用,能够对地震的混合波进行可靠的吸收。

实施例2,实施例1,一种高层建筑抗震地基桩柱,所述抗震固定座2的下端部为最小内径阶梯,最小内径阶梯浇筑在地层中,能够保证抗震固定座2的稳固性。最小内径阶梯的内径尺寸大于台肩6较细段的径向尺寸且小于台肩6较粗段的径向尺寸,可以满足防屈曲耗能支撑板8的安装,又能够对基桩1进一步固定和限位,但是抗震固定座2与基桩又非刚性连接,提供了震中安全震动余量。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技术手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