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泵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8162发布日期:2020-05-01 17:02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泵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泵房。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水等流体的重要工具,在城市供水、污水排放和土木建筑工程上广泛应用。在工程用途中,当需要很大的水流量时,如果仅使用一台水泵,为了满足供水需求,水泵的功率就需要达到一定水平,大功率水泵的成本较高,可选择型号少,并且负荷大,容易对电网形成冲击,运行噪音也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设置多台水泵,通过控制水泵运行数量来调节水流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多台水泵并联使用,这种方式要求每台水泵的性能相同,以避免管道系统内部形成环流。这就需要在现场将各种配件组合成多泵的工作系统,安装工作量大。并且在工程中经常需要不同性能(功率、流量、扬程)的水泵一同使用,而在并联系统中,低扬程泵的效果不佳无法适用,限制了工程现场设备的通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化泵房,其能够适应各种工况,可以避管道中形成环流导致的低扬程水泵无效果情况,并且高位进水、低位出水的形式也能够较好地保证各种性能水泵的正常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泵房包括设置在水源附近基础内部的泵房腔室,泵房腔室的顶部设有检修口,泵房腔室接近水源的一侧设有若干进水管,另一侧设有若干出水管,进水管的进口处设有过滤网,泵房腔室内设有用于从水源中取水并储存的自动储水机构,自动储水机构与进水管相连,泵房腔室内设有若干综合管道,综合管道的进水端连接在自动储水机构上,综合管道上分别设有水泵,具有相同扬程水泵的综合管道出水端并联在同一出水管上。

进一步地,自动储水机构包括罐体,罐体设置在泵房腔室接近水源的一侧,罐体上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水口,罐体上设有若干出水口,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罐体的顶部设有注水管。

进一步地,综合管道包括设置在水泵进水端的进水阀和设置在水泵出水端的出水阀,进水阀和水泵之间、出水阀和水泵之间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进水阀的进水端连接在出水口上,出水阀的出水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连接在出水管上,具有相同扬程水泵的综合管道的连接管连通。

进一步地,进水阀与柔性连接件之间设有过滤器。

进一步地,注水管上设有排气阀。

进一步地,注水管上设有密封盖,进水管远离泵房腔室的一端设有取水管,取水管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取水管向下的一端开口。

进一步地,泵房腔室的侧壁上设有排气管,泵房腔室内设有排气机构,排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排气管上的接头,接头背离排气管的一侧设有排风管,排风管上设有用于向泵房腔室外排气的风机。

进一步地,检修口上连接有检修通道,检修通道的顶部高于现场地基面,检修通道的顶部设有进气通道。

进一步地,泵房腔室的底面设有用于汇合泄漏水体的汇水槽,汇水槽内设有抽水泵,抽水泵上设有连通到泵房腔室外部的排水管道。

进一步地,泵房腔室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角矩形、圆形、椭圆、菱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泵房通过将多台水泵和管道系统合为一体,安装使用方便,灵活性高,能够适应各种工况,可靠性好,能够避管道中形成环流导致的低扬程水泵无效果情况,并且高位进水、低位出水的形式也能够较好地保证各种性能水泵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一体化泵房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一体化泵房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2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泵房腔室;11、检修口;111、检修通道;112、进气通道;12、进水管;121、取水管;13、出水管;14、过滤网;2、水泵;21、进水阀;22、出水阀;23、柔性连接件;24、连接管;25、过滤器;31、罐体;32、进水口;33、出水口;34、注水管;35、排气阀;36、密封盖;41、排气管;42、接头;43、排风管;44、风机;5、汇水槽;51、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一体化泵房包括设置在水源附近基础内部的泵房腔室1,泵房腔室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角矩形。泵房腔室1的顶部设有检修口11,检修口11上连接有检修通道111,检修通道111的顶部高于现场地基面,检修通道111的顶部设有进气通道112。泵房腔室1的侧壁上设有排气管41,泵房腔室1内设有排气机构,排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排气管41上的接头42,接头42背离排气管41的一侧设有排风管43,排风管43上设有用于向泵房腔室1外排气的风机44。排气机构配合进气通道112,可以实现泵房腔室1内的气体交换,使泵房腔室1内的环境温湿度保持在适合设备运转的条件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泵房腔室1接近水源的一侧设有若干进水管12,另一侧设有若干出水管13,进水管12的进口处设有过滤网14,通过滤网14可以粗过滤水体中较大的杂物。泵房腔室1内设有用于从水源中取水并储存的自动储水机构,自动储水机构包括罐体31,罐体31设置在泵房腔室1接近水源的一侧,罐体31上设有与进水管12连通的进水口32。罐体31上设有若干出水口33,进水口32的高度高于出水口33的高度。罐体31的顶部设有注水管34,注水管34上设有排气阀35。在进水时,排气阀35用于排出罐体31内的气体,可以在罐体31中形成自动进水形式的供水,这种进水方式适用于水位较高即水位在进水管12之上的情况。

如图1和图2所示,泵房腔室1内设有若干综合管道,综合管道的进水端连接在自动储水机构上,综合管道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进水阀21、过滤器25、水泵2、出水阀22和连接管24。具有相同扬程水泵2的综合管道的连接管24连通并连接在同一出水管13上,从而能预防管道系统内部形成环流而造成的低扬程水泵2没有效果的情况出现。进水阀21和水泵2之间、出水阀22和水泵2之间还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23,柔性连接件23可以减少水泵2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从而保护水泵2。

如图1和图2所示,泵房腔室1的底面设有用于汇合泄漏水体的汇水槽5,汇水槽5内设有抽水泵51,抽水泵51上设有连通到泵房腔室1外部的排水管道。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少量水体泄漏的情况,通过汇水槽5汇聚泄漏的水体,然后由抽水泵51将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泵房腔室1,避免泵房腔室1内积水。

一体化泵房使用时,只需根据现场条件将其设置于水源附近基础内部,通过管道连接出水管13将水体输送至所需处。在进水口32通过进水管12与液面相通,水体自动进入罐体31,罐体31内气体通过排气阀35排空,罐体31注满水,保证了水泵2的正常工作。一体化的设计安装使用方便,能适应各种工况。同时罐体31满水供给的形式避免了不同性能泵运行时出现性能低的泵无法使用的情况。当水泵2需要检修或者过滤器25需要清理时,关闭其所在综合管道的进水阀21和出水阀22进行操作,而不影响其它水泵2的工作,安装维修方便。调节水处理量时通过设置运行泵数量调节,灵活性高。

实施例2:一体化泵房,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注水管34上设有密封盖36,进水管12远离泵房腔室1的一端设有取水管121,取水管121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取水管121向下的一端开口。当水源液面较低,安装时无法将进水口3213至液面之下时,可采用密封自吸形式,通过设置取水管121进口置于液面之下并与进水管12相连,通过注水管34往罐体31内注水至最高液面,并通过密封盖36使罐体31成一个密封腔室。水泵2运行后,从罐体31出水,罐体31内呈负压,在水源液面正压的作用下,水体从取水管121不断的进入罐体31内部,保证了各个水泵2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3:一体化泵房,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泵房腔室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

此外,泵房腔室1还可以采用椭圆、菱形或多边形等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形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