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道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8788发布日期:2020-06-26 22:4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跨河道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清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跨河道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为防止河道闸口处沉积大量淤泥,保证河道通水顺畅,需要定期进行清淤工作。现有的清淤工作通常需要截断河道,抽干河道中的水,再操作挖掘机进行挖掘清淤,工作量大,操作困难。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8517907a,申请日2018年4月3日,公开了一种河道连续清淤设备,包括龙门吊装置和收集抽吸装置;所述龙门吊装置跨设于河道上并能沿河道延伸方向连续移动;所述收集抽吸装置位于所述龙门吊装置的下方并与所述龙门吊装置连接,并且,所述收集抽吸装置能沿所述龙门吊装置的长度方向滑动;该专利不需要截流河道便可实现连续清淤,操作简单,但是设备体积较为庞大,维修维护困难,转移不方便。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7489182a,申请日2017年9月22日,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河道清淤船,包括第一船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船体一侧且与其并排设置的第二船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船体另一侧且与其并排设置的第三船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的多根第一连接方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三船体的多根第二连接方管、安装在所述第三船体上的发电机组、安装在所述第三船体尾部的推进器、跨设在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上的龙门架,电葫芦固定在龙门架的中部,潜污泵通过电葫芦悬挂在龙门架上,淤泥搅拌器通过绳索悬挂在船体前端横梁上的定滑轮上,其能应用于大型水库、湖泊等水下清淤施工作业,在用于河道的清淤工作时,难以将河道左右两侧边坡表面的淤泥进行直接清理。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河道清淤装置,其移动灵活,转移方便,可以横向覆盖河道清淤彻底,尤其可对河道左右两侧边坡表面的淤泥进行直接清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跨河道清淤装置,包括第一船体、第二船体、滑动机构、升降机构、清淤机构、电源和控制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均横跨漂浮在河道内,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平行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二船体的前侧,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的长度方向沿河道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的顶部之间通过两根门框支架固定连接,第一船体的底部后侧和第二船体的底部前侧之间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梁固定连接,两根门框支架的顶部梁下侧面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根沿河道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梁,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横梁上,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在滑动机构上,清淤机构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清淤机构位于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的中间,第一船体的左右两侧部前侧和后侧以及第二船体的左右两侧部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组与河道左右两侧墙壁滚动接触的伸缩滚轮组件,第一船体底部前侧设置有可拆卸且用于驱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前后移动的推进器,第一船体的左右两端前侧和后侧以及第二船体的左右两端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停止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前后移动的刹车机构,电源分别与滑动机构、升降机构、清淤机构、推进器、控制器和刹车机构通过防水传导电缆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滑动机构、升降机构、清淤机构、推进器和刹车机构通过防水通信电缆连接。

电源和控制器设置在河道的岸边,横梁由工字钢制成,横梁的前侧和后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槽型轨道,滑动机构包括u型滑块,u型滑块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均敞口,横梁位于u型滑块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中间,u型滑块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转动安装有滑动轮,前侧的滑动轮位于u型滑块的前侧板后侧,后侧的滑动轮位于u型滑块的后侧板前侧,前侧的滑动轮滑动安装在前侧的槽型轨道内,后侧的滑动轮滑动安装在后侧的槽型轨道内,u型滑块的后侧板后侧固定安装有驱动减速电机,驱动减速电机的动力轴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驱动减速电机的动力轴与后侧的滑动轮中心轴传动连接,驱动减速电机与电源通过防水传导电缆连接,驱动减速电机与控制器通过防水通信电缆连接。

升降机构为卷扬机,卷扬机的机架固定连接在u型滑块上,卷扬机与电源通过防水传导电缆连接,卷扬机与控制器通过防水通信电缆连接。

清淤机构包括潜水渣浆泵、两个搅拌器、排污管和若干个管道浮筒,潜水渣浆泵和两个搅拌器均竖直设置,潜水渣浆泵的顶部与卷扬机的钢丝绳索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搅拌器对称固定连接在潜水渣浆泵的前侧和后侧,潜水渣浆泵的排水口与排污管固定连接,各个管道浮筒间隔依次套装在排污管上,潜水渣浆泵和两个搅拌器均与电源通过防水传导电缆连接,潜水渣浆泵和两个搅拌器均与控制器通过防水通信电缆连接。

第一船体的右侧部前侧的伸缩滚轮组件包括固定支座、两根两级伸缩杆和两个滚轮,固定支座固定安装在第一船体上表面的右侧部前侧,两根两级伸缩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两根两级伸缩杆前后并排间隔设置,两级伸缩杆包括固定管和活动杆,固定管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连接在固定支座上,活动杆的左端插入固定管内,活动杆的右端伸出固定管且朝向河道的右侧墙壁设置,活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铰接座与固定管的右端管口之间压设有套装在活动杆上的压缩弹簧,滚轮转动安装在铰接座上,滚轮的中心轴竖直设置,滚轮与河道的右侧墙壁滚动接触。

第一船体的右端前侧的刹车机构包括电动缸,电动缸的缸体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连接在第一船体的右端前侧,电动缸的活塞杆沿左右方向水平伸出电动缸的缸体右侧,电动缸的活塞杆右端固定连接有顶压板,顶压板的右侧面设有橡胶垫,电动缸与电源通过防水传导电缆连接,电动缸与控制器通过防水通信电缆连接。

第一船体的底部前侧左侧部和右侧部以及第二船体的底部后侧左侧部和右侧部均安装有一个万向脚轮。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均横跨漂浮在河道内,第一船体的左右两侧部前侧和后侧以及第二船体的左右两侧部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组与河道左右两侧墙壁滚动接触的伸缩滚轮组件,第一船体底部前侧设置有可拆卸且用于驱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前后移动的推进器,当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在地面上行走移动时,拆掉推进器,万向脚轮与地面接触,如此,方便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在地面上行走移动;当需要对河道进行清淤时,安装推进器,通过吊运将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转移至河道,使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均横跨漂浮在河道内,河道两侧无需安装其他附件,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能够随水位浮沉,推进器驱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前后移动,而且在伸缩滚轮组件的作用下,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前后移动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应河道宽度变化,整体结构移动灵活,方便转移;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的顶部之间通过两根门框支架固定连接,第一船体的底部后侧和第二船体的底部前侧之间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梁固定连接,两根门框支架的顶部梁下侧面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根沿河道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梁,卷扬机固定安装在沿横梁滑动的u型滑块上,潜水渣浆泵的顶部与卷扬机的钢丝绳索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搅拌器对称固定连接在潜水渣浆泵的前侧和后侧,如此,潜水渣浆泵和两个搅拌器既可以沿河道宽度方向移动,又可以下降沉入河道底部进行抽吸清淤工作,能够保证对河道横向覆盖清淤,清淤更彻底,效果更好。由于连接梁的设置,当潜水渣浆泵和两个搅拌器要绕过连接梁时,卷扬机启动将潜水渣浆泵和两个搅拌器从水面下面升起到水面上方,驱动减速电机驱动滑动轮转动,滑动轮带动u型滑块在横梁的槽型轨道上水平滑动,u型滑块带动卷扬机水平滑动,卷扬机带动潜水渣浆泵和两个搅拌器水平移动绕过连接梁,卷扬机启动再将潜水渣浆泵和两个搅拌器下落到水面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滚轮组件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滚轮组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河道内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图7所示,跨河道清淤装置,包括第一船体1、第二船体2、滑动机构、升降机构、清淤机构、电源和控制器,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均横跨漂浮在河道3内,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平行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二船体2的前侧,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的长度方向沿河道3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的顶部之间通过两根门框支架4固定连接,第一船体1的底部后侧和第二船体2的底部前侧之间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梁23固定连接,两根门框支架4的顶部梁下侧面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根沿河道3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梁5,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横梁5上,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在滑动机构上,清淤机构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清淤机构位于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的中间,第一船体1的左右两侧部前侧和后侧以及第二船体2的左右两侧部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组与河道3左右两侧墙壁滚动接触的伸缩滚轮组件,第一船体1底部前侧设置有可拆卸且用于驱动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前后移动的推进器6,第一船体1的左右两端前侧和后侧以及第二船体2的左右两端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停止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前后移动的刹车机构,电源分别与滑动机构、升降机构、清淤机构、推进器6、控制器和刹车机构通过防水传导电缆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滑动机构、升降机构、清淤机构、推进器6和刹车机构通过防水通信电缆连接。防水传导电缆和防水通信电缆均为常规设计,图未示。

电源和控制器设置在河道3的岸边,横梁5由工字钢制成,横梁5的前侧和后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槽型轨道7,滑动机构包括u型滑块8,u型滑块8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均敞口,横梁5位于u型滑块8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中间,u型滑块8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转动安装有滑动轮9,前侧的滑动轮9位于u型滑块8的前侧板后侧,后侧的滑动轮9位于u型滑块8的后侧板前侧,前侧的滑动轮9滑动安装在前侧的槽型轨道7内,后侧的滑动轮9滑动安装在后侧的槽型轨道7内,u型滑块8的后侧板后侧固定安装有驱动减速电机10,驱动减速电机10的动力轴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驱动减速电机10的动力轴与后侧的滑动轮9中心轴传动连接,驱动减速电机10与电源通过防水传导电缆连接,驱动减速电机10与控制器通过防水通信电缆连接。

升降机构为卷扬机11,卷扬机11的机架固定连接在u型滑块8上,卷扬机11与电源通过防水传导电缆连接,卷扬机11与控制器通过防水通信电缆连接。

清淤机构包括潜水渣浆泵12、两个搅拌器13、排污管14和若干个管道浮筒,潜水渣浆泵12和两个搅拌器13均竖直设置,潜水渣浆泵12的顶部与卷扬机11的钢丝绳索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搅拌器13对称固定连接在潜水渣浆泵12的前侧和后侧,潜水渣浆泵12的排水口与排污管14固定连接,各个管道浮筒间隔依次套装在排污管14上,潜水渣浆泵12和两个搅拌器13均与电源通过防水传导电缆连接,潜水渣浆泵12和两个搅拌器13均与控制器通过防水通信电缆连接。管道浮筒为现有技术,其具体构造不再赘述,图中未示。

第一船体1的右侧部前侧的伸缩滚轮组件包括固定支座15、两根两级伸缩杆16和两个滚轮17,固定支座15固定安装在第一船体1上表面的右侧部前侧,两根两级伸缩杆16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两根两级伸缩杆16前后并排间隔设置,两级伸缩杆16包括固定管和活动杆,固定管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连接在固定支座15上,活动杆的左端插入固定管内,活动杆的右端伸出固定管且朝向河道3的右侧墙壁设置,活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18,铰接座18与固定管的右端管口之间压设有套装在活动杆上的压缩弹簧19,滚轮17转动安装在铰接座18上,滚轮17的中心轴竖直设置,滚轮17与河道3的右侧墙壁滚动接触。

第一船体1的右端前侧的刹车机构包括电动缸20,电动缸20的缸体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连接在第一船体1的右端前侧,电动缸20的活塞杆沿左右方向水平伸出电动缸20的缸体右侧,电动缸20的活塞杆右端固定连接有顶压板21,顶压板21的右侧面设有橡胶垫,电动缸20与电源通过防水传导电缆连接,电动缸20与控制器通过防水通信电缆连接。

第一船体1的底部前侧左侧部和右侧部以及第二船体2的底部后侧左侧部和右侧部均安装有一个万向脚轮22。万向脚轮22方便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在地面上行走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船体1的左右两侧部前侧和后侧以及第二船体2的左右两侧部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组与河道3左右两侧墙壁滚动接触的伸缩滚轮组件,第一船体1底部设置有可拆卸且用于驱动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前后移动的推进器6,当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在地面上行走移动时,拆掉推进器6,万向脚轮22与地面接触,如此,方便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在地面上行走移动;当需要对河道3进行清淤时,安装推进器6,通过吊运将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转移至河道3,使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均横跨漂浮在河道3内,河道3两侧无需安装其他附件,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能够随水位浮沉,推进器6驱动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前后移动,而且在伸缩滚轮组件的作用下,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前后移动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应河道3宽度变化,整体结构移动灵活,方便转移;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2的顶部之间通过两根门框支架4固定连接,第一船体1的底部后侧和第二船体2的底部前侧之间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梁23固定连接,两根门框支架4的顶部梁下侧面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根沿河道3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梁5,卷扬机11固定安装在沿横梁5滑动的u型滑块8上,潜水渣浆泵12的顶部与卷扬机11的钢丝绳索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搅拌器13对称固定连接在潜水渣浆泵12的前侧和后侧,如此,潜水渣浆泵12和两个搅拌器13既可以沿河道3宽度方向移动,又可以下降沉入河道3底部进行抽吸清淤工作,能够保证对河道3横向覆盖清淤,清淤更彻底,效果更好。由于连接梁23的设置,当潜水渣浆泵12和两个搅拌器13要绕过连接梁23时,卷扬机11启动将潜水渣浆泵12和两个搅拌器13从水面下面升起到水面上方,驱动减速电机10驱动滑动轮9转动,滑动轮9带动u型滑块8在横梁5的槽型轨道7上水平滑动,u型滑块8带动卷扬机11水平滑动,卷扬机11带动潜水渣浆泵12和两个搅拌器13水平移动绕过连接梁23,卷扬机11启动再将潜水渣浆泵12和两个搅拌器13下落到水面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的推进器6、驱动减速电机10、卷扬机11、潜水渣浆泵12、两个搅拌器13、管道浮筒、电动缸20和万向脚轮22均为现有常规技术,具体构造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