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物温控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0917发布日期:2020-08-11 20:1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置物温控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物温控龙头。



背景技术:

传统恒温龙头的把手都是不集中,较为分散,例如开关切换阀的把手和恒温阀的把手分别设于恒温龙头的相对的两侧,使得操作不方便,也使得龙头内部结构设计复杂,龙头的生产过程复杂,良品率低,需要加入更多的配件来支持整个结构,成本高。此外,传统恒温龙头的外形千篇一律,虽然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但不便于放置物品,例如淋浴用品,因而不得不在卫浴间内另外设置置物架来放置淋浴用品,产品的设计缺乏人性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置物温控龙头,实现独特外形设计的同时,能提供更大的置物平台空间,使产品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置物温控龙头,包括置物壳体、设于所述置物壳体内的龙头主体以及设于龙头主体同一侧的恒温阀和开关切换阀,所述龙头主体设有第一进水道、第二进水道、单水流道、混合水流道、第一出水流道、第二出水流道、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设有用于控制出水方向的出水切换阀;

所述单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水道和恒温阀连通,所述第二进水道与恒温阀连通,所述混合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恒温阀和开关切换阀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水口和开关切换阀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出水口和开关切换阀连通;

所述出水切换阀包括设于第二出水口上的上阀壳和下阀壳以及设于下阀壳内的拉杆,所述拉杆能沿下阀壳的轴线移动,所述上阀壳和下阀壳均通过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出水流道连通,所述拉杆用于切换水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拉杆外套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上阀壳或下阀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拉杆内设有流水腔,所述流水腔的底端开口,所述拉杆的侧壁设有与流水腔连通的通水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阀壳内设有限位台,所述拉杆外套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件和限位台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弹性部件和限位台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阀壳内设有卡位块,所述卡位块围成卡位口,所述拉杆设有卡位台,所述卡位台能卡设于卡位块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台为自下阀壳内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卡位块为自下阀壳内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卡位台为自拉杆侧壁向外凸出形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位口和卡位台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卡位口和卡位台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方形、菱形或多边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置物壳体包括上盖和外壳,所述外壳侧壁设有与恒温阀连接的恒温把手以及与开关切换阀连接的切换把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恒温阀和开关切换阀的轴线相互平行,且恒温阀和开关切换阀的驱动连杆朝向相同。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恒温阀和开关切换阀设置于龙头主体的同一侧,以实现其把手均设置于龙头的同一侧,使得把手更集中,便于操作。同时,在龙头主体内设置出水切换阀,使龙头主体的结构简单,便于顶喷花洒和手持花洒的切换,操作也简单方便。通过龙头主体和出水切换阀的巧妙设计,使把手更集中,便于操作,使置物壳体能实现独特外形的设置的同时,在同样的体积下实现更大的置物平台空间,从而使产品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置物温控龙头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置物温控龙头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置物温控龙头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出水切换阀的放大图;

图8是图7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置物温控龙头,包括置物壳体1、设于所述置物壳体1内的龙头主体2以及设于龙头主体1同一侧的恒温阀3和开关切换阀1,所述龙头主体2设有第一进水道21、第二进水道22、单水流道23、混合水流道24、第一出水流道25、第二出水流道26、第一出水口27和第二出水口28,所述第二出水口28设有用于控制出水方向的出水切换阀5。本实用新型将恒温阀和开关切换阀设置于龙头主体的同一侧,以实现其把手均设置于龙头的同一侧,使得把手更集中,便于操作。

优选地,所述恒温阀3和开关切换阀4的轴线相互平行,且恒温阀3和开关切换阀4的驱动连杆朝向相同。

所述单水流道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水道21和恒温阀3连通,所述第二进水道22与恒温阀3连通,所述混合水流道24的两端分别与恒温阀3和开关切换阀4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流道2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水口27和开关切换阀4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流道2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出水口28和开关切换阀4连通。

所述出水切换阀5包括设于第二出水口28上的上阀壳51和下阀壳52以及设于下阀壳52内的拉杆53,所述拉杆53能沿下阀壳52的轴线移动,所述上阀壳51和下阀壳52均通过第二出水口28与第二出水流道26连通,所述拉杆53用于切换水路。优选地,所述拉杆53外套设有第一密封件54,所述第一密封件54用于密封上阀壳51或下阀壳52。上阀壳可与顶喷管连通,下阀壳也可以与手持花洒管连通。出水切换阀处于初始状态时,套设于拉杆上的第一密封件堵塞住上阀壳的进水口,使流经第二出水口的水进入到下阀壳内,流向手持花洒。往下拉动拉杆,第一密封件堵塞住下阀壳的进水口,使流经第二出水口的水进入到上阀壳内,流向顶喷,实现水路的切换。其结构简单,便于顶喷花洒和手持花洒的切换,操作也简单方便。

由于龙头主体的巧妙设计,使置物壳体可以实现简约独特的外形,与传统千篇一律的龙头外形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恒温龙头的外观更具有个性化。同时,置物壳体可用于放置物品,在同样的体积下能实现更大的置物平台空间,使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恒温龙头更具有人性化。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龙头主体和出水切换阀的巧妙设计,使把手更集中,便于操作,使置物壳体能实现独特外形的设置的同时,在同样的体积下实现更大的置物平台空间,从而使产品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水道和第二进水道内设有曲脚和逆止阀,通过曲脚与墙壁内的热水管和冷水管连接。恒温阀用于将热水和冷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从而将水温调为所需温度。开关切换阀用于关闭龙头及分水切换,从而改变水路。恒温阀和开关切换阀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此处不详细介绍。其中,开关切换阀可以有3个档位,第一档使龙头关闭不出水,第二档使水流向第一出水口,第三档使水流向第二出水口。优选地,如图6-7所示,所述拉杆53内设有流水腔532,所述流水腔532的底端开口,所述拉杆53的侧壁设有与流水腔532连通的通水孔531。流水腔与手持花洒管相连通,进入下阀壳内的水通过通水孔流入流水腔内,水通过流水腔流向手持花洒管。

优选地,如图6-7所示,所述下阀壳52内设有限位台521,所述拉杆53外套设有弹性部件55,所述弹性部件55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件54和限位台521抵接。所述弹性部件55优选为弹簧。弹性部件55不被压缩时,能使第一密封件54保持密封上阀壳51的状态。这时,进入第二出水口28的水流入下阀壳52,经过通水孔531、流水腔532,流向手持花洒管,从而进入手持花洒。将拉杆53往下拉,水压作用于第一密封件54,第一密封件54远离上阀壳51,打开上阀壳51的进水口,并密封下阀壳52,进入第二出水口28的水流入上阀壳51,流向顶喷管,进入顶喷花洒,实现水路切换。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55和限位台52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56,避免进入下阀壳内的水从拉杆与限位台之间渗漏出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件54和第二密封件56均为密封圈。第一密封件54为锥形密封圈,第二密封件56为u形密封圈。

优选地,如图6-8所示,所述下阀壳52内设有卡位块522,所述卡位块522围成卡位口523,所述拉杆53设有卡位台533,所述卡位台533能卡设于卡位块522上。如果水压过小导致切换失败时,可通过下拉拉杆后将拉杆旋转预设角度,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使卡位台卡设于于卡位块上,使拉杆保持当前的位置,这样便实现了切换。再将拉杆旋转预设角度,拉杆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位,再次实现切换。

具体的,所述限位台521为自下阀壳52内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卡位块522为自下阀壳52内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卡位台533为自拉杆53侧壁向外凸出形成。

所述卡位口523和卡位台533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卡位口523和卡位台533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方形、菱形或多边形。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形状外,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只要能使拉杆在旋转预设角度后使卡位台卡设于卡位块的目的即可。优选地,所述卡位口523和卡位台533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更佳地,所述卡位口523和卡位台533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这时所述预设角度为45°。

如图2-7所示,所述置物壳体1包括上盖11和外壳12,所述外壳12侧壁设有与恒温阀3连接的恒温把手6以及与开关切换阀4连接的切换把手7。具体的,上盖11和外壳12上设有出水切换阀5、恒温阀3和开关切换阀4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置物温控龙头的工作原理:热水从第一进水道21的曲脚进入单水流道23,并进入恒温阀3。冷水通过第二进水道22的曲脚进入恒温阀3,在恒温阀3内实现冷热水混合。混合水从恒温阀3出来后经过混合水流通24进入开关切换阀4内。通过对开关切换阀4的控制,实现关闭龙头、水流向第一出水口27或水流向第二出水口28的切换。当切换水路到第二出水流道26时,水进入第二出水口28,经过下阀壳52、通水孔531、流水腔532和花洒管,进入手持花洒。下拉拉杆53,切换水路,使进入第二出水口28的水流向上阀壳51、顶喷管,进入顶喷花洒,以实现手持花洒和顶喷花洒之间水路的切换。这时还可旋转拉杆53,使卡位台533卡设于卡位块522上,以保持拉杆的下拉状态。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恒温阀和开关切换阀设置于龙头主体的同一侧,以实现其把手均设置于龙头的同一侧,使得把手更集中,便于操作。同时,在龙头主体内设置出水切换阀,使龙头主体的结构简单,便于顶喷花洒和手持花洒的切换,操作也简单方便。通过龙头主体和出水切换阀的巧妙设计,使把手更集中,便于操作,使置物壳体能实现独特外形的设置的同时,在同样的体积下实现更大的置物平台空间,从而使产品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置物温控龙头,实现独特外形设计的同时,能提供更大的置物平台空间,使产品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