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储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0877发布日期:2020-08-11 20:19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式储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伸缩式储水箱。



背景技术:

在进行建筑楼顶或室内装修时,通过水管随抽随用的水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因此施工现场需要配备一个储水箱。

授权公告号为cn20948240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用储水塔,水塔包括支撑腿、固定座、塑料储水罐和金属保护壳,该储水塔的储水量大,实用性较高。

但由于此种储水塔体积大,不便于进入楼层内;同时储水塔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其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缩式储水箱,采用伸缩式结构,箱体完全展开时,既能实现大容积储水,又由于收缩之后体积小,便于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伸缩式储水箱,包括第一储水箱、第二储水箱和第三储水箱,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嵌套连接,第二储水箱和第三储水箱嵌套连接,第一储水箱箱壁有一第一开口,第二储水箱通过第一开口可收缩于第一储水箱中;第二储水箱箱壁有一第二开口,第三储水箱可通过第二开口收缩于第二储水箱内,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之间设有用于阻挡第二储水箱完全滑出第一储水箱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二储水箱和第三储水箱之间设有用于阻挡第三储水箱完全滑出第二储水箱的第二限位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伸缩式储水箱收缩状态下,储水箱整体体积小,利于搬运;伸缩式储水箱处于伸开状态下,容积大,可以满足施工需要。使用时,依次将第三储水箱拉出第二储水箱,将第二储水箱拉出第一储水箱,此时,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卡接作用下,保证拉伸过程中第二储水箱、第三储水箱不会被整个拉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位于第二储水箱远离第二开口一侧的外壁上,第一限位板为u型结构,第一限位板与第一开口边沿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储水箱拉出第一储水箱时,第二储水箱外壁的第一限位板抵接在第一开口的边沿,可以使第二储水箱与第一储水箱嵌套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三储水箱外壁上,第二限位板为u型结构,第二限位板与第二开口边沿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三储水箱拉出第二储水箱时,第三储水箱外壁的第二限位板抵接在第二开口的边沿,第三储水箱不会从第二储水箱中脱出,达到密封稳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限位板朝向第一开口一侧连接有第一橡胶垫,第二限位板朝向第二开口一侧连接有第二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垫起到加强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之间的密封作用,第二橡胶垫起到加强第二储水箱和第三储水箱之间的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储水箱在远离第一开口一侧的箱壁中心具有一个固定孔,第三储水箱内壁与固定孔相对的位置具有一活动孔,固定孔插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上有一卡接部位和同轴设置于端部的一卡槽,卡接部位与固定孔内端边沿抵接,第一支撑杆同轴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为一根具有外螺纹的螺杆,螺杆一端同轴设置有一圆柱型的凸起;活动孔为内螺纹孔,第二支撑杆螺接于活动孔,凸起与卡槽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孔与活动孔位置相对,因此安装在固定孔上的第一支撑杆和安装在活动孔上的第二支撑杆安装之后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一支撑杆一端从固定孔伸出,卡接部位抵接在固定孔内端边沿;第二支撑杆从活动孔螺接旋入第三储水箱,第二支撑杆前端的凸起与第一支撑杆前端的凹槽插接,继续转动第二支撑杆,卡接部位与固定孔边沿紧密抵接,同时,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之间的限位结构、第二储水箱和第三储水箱之间的限位结构被完全抵紧,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的橡胶垫被挤压变形,实现各储水箱之间的进一步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孔内端边沿安装有橡胶垫,活动孔内端边沿也安装有橡胶垫,第二支撑杆上螺接有一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动第二支撑杆时,第一支撑杆上的卡接部位与固定孔端的橡胶垫接触,继续旋动第二支撑杆,卡接部位挤压橡胶垫,橡胶垫变形,加强密封;第二支撑杆旋转到不能再旋转时,此时旋转第二支撑杆上的螺母,使螺母抵接到活动孔内端边沿的橡胶垫,螺母挤压橡胶垫,橡胶垫挤压变形,加强活动孔处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储水箱远离第一限位板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螺纹孔;第三储水箱远离第二限位板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均螺接有支撑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螺杆通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贯穿至底部,支撑螺杆下端接触地面,支撑螺杆可防止第二储水箱、第三储水箱倾斜,达到稳固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伸缩式储水箱收缩状态下,储水箱整体收缩时体积小,利于搬运;伸缩式储水箱处于伸开状态下,容积大,可以满足施工需要;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橡胶垫以及螺母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第一储水箱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例第二储水箱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施例第三储水箱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例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支撑螺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收缩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储水箱;11、第一开口;12、固定孔;2、第二储水箱;21、第一限位板;22、第二开口;23、第一橡胶垫;24、第一螺纹孔;3、第三储水箱;31、第二限位板;32、活动孔;33、第二螺纹孔;34、第二橡胶垫;4、第一限位结构;5、第二限位结构;6、支撑装置;61、第一支撑杆;611、杆体;612、卡槽;613、卡接部位;62、第二支撑杆;621、螺杆;622、凸起;623、头部;63、螺母;7、支撑螺杆;8、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一种伸缩式储水箱,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第一储水箱1、第二储水箱2和第三储水箱3;第一储水箱1和第二储水箱2之间设有用于阻挡第二储水箱2完全滑出第一储水箱1的第一限位结构4,第二储水箱2与第三储水箱3之间设有用于阻挡第三储水箱3完全滑出第二储水箱2的第二限位结构5;第一储水箱1和第三储水箱3上连接有支撑装置6,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61和第二支撑杆62。

如图1、2所示,第一储水箱1箱壁上有第一开口11,第二储水箱2可从第一开口11伸出;第一储水箱1在远离第一开口11一侧的箱壁中心具有一个固定孔12,固定孔12内端边沿胶接有一橡胶垫8,橡胶垫8在使用时起到密封作用。

如图1、3所示,第二储水箱2侧壁上有一第二开口22,第二开口22位于第二储水箱2箱壁,第二开口22可供第三储水箱3伸出,第二储水箱2远离第二开口22的一侧为开口状,第二储水箱2远离第二开口22一侧的外壁上有第一限位板21,第一限位板21为u型结构,第一限位板21可与第一开口11边沿抵触连接,第一限位板21接触第一开口11边沿一侧粘接有第一橡胶垫23。第二储水箱2远离第一限位板21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螺纹孔24。

如图3、4所示,第三储水箱3外壁上有第二限位板31,第二限位板31为u型结构,第二限位板31与第二开口22边沿抵接的面上粘接有第二橡胶垫34,第三储水箱3远离第二限位板31的箱壁中心具有一活动孔32。活动孔32的内端边沿也粘接有橡胶垫8。第三储水箱3远离第二限位板31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螺纹孔33。

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杆61包含杆体611和卡接部位613,杆体611一端具有一卡槽612,卡槽612为圆柱形,第一支撑杆61远离卡槽612的位置具有一卡接结构613,卡接结构613为盘状固定连接在杆体611上。

如图5、6所示,第二支撑杆62包含螺杆621、凸起622、头部623,凸起622位于螺杆621一端,与第二支撑杆62同轴设置,且与卡槽612适配,第二支撑杆62远离凸起622的一端为第二支撑杆62的头部623。

如图7所示,第一螺纹孔24和第二螺纹孔33内螺接有支撑螺杆7,箱体展开后,将支撑螺杆7旋转贯穿箱壁伸出,伸出的支撑螺杆7使得箱体整体处于水平状态。

如图8所示,收缩状态时,第三储水箱3收入第二储水箱2内,第二储水箱收于第一储水箱1内,整体体积变小,便于搬运和收纳。

使用时,首先将第三储水箱3拉出第二储水箱2,其次再将第二储水箱2拉出第一储水箱1,旋转支撑螺杆7贯穿箱壁,使箱体整体处于水平状态。

之后,第一支撑杆61从固定孔12伸出,第一支撑杆61卡接部位613抵接于固定孔12内端边沿;第二支撑杆62通过活动孔32螺入,第二支撑杆62上螺接有螺母63,凸起622在第二支撑杆62向内旋紧的过程中卡入卡槽612,此时,在支撑装置6卡紧的作用下,箱体之间的第一限位结构4和第二限位结构5被卡紧,增加密封性,卡紧之后,旋紧螺母63,螺母63挤压橡胶垫8,橡胶垫8被挤压变形,与螺杆621结合,加强活动孔32处的密封性,此时第二支撑杆62固定于第三储水箱3壁上,即可将水加入到水箱内。

使用完成后,首先旋松螺母63,旋转第二支撑杆62,将第二支撑杆62从活动孔32中旋出,凸起622从卡槽612内脱出,此时取下第一支撑杆61,

将第二储水箱2的支撑螺杆7下端旋入第一螺纹孔24内,将第三储水箱3的支撑螺杆7下端旋入第三储水箱3的第二螺纹孔33内。再将第三储水箱3推入第二储水箱2,将第二储水箱2推入第1储水箱,即可缩小体积,便于收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