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利工程用的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1882发布日期:2020-09-18 17:4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基于水利工程用的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水利工程用的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要在河道的范围建设建筑物,必须截断河流。截断河流后的河水必须有出路,否则,其必定会冲毁拦河建筑物。在永久导流设施没有形成前,无法进行河道截流,则无法在河床的范围进行建筑物的施工。

如申请号:201820252710.7的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导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导流装置,包括导流体,凸隼和定位桩,所述引流板两端分别卡在两个导流体上的引流板卡槽中,且引流板卡槽分别设置在导流体的内侧壁左右两端,并且导流体分别设置在整个装置的四个边角上;所述导流体内侧之间装置上分别组装插接有五组相互平行的围堰防渗块;所述侧护体设置在前端的两个所述导流体外端侧壁处,且侧护体为内凹的弧面体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围堰防渗块的设置,通过围堰防渗块为两端分别为对位槽和凸隼的钢板制成,且对位槽和凸隼结构相对应,从而使得围堰防渗块更加方便安装,在小段河内施工采用小型设备或者人力即可完成,适合小型河道内的水利工程作业,快捷实用。

通过对上述文件中的检索,我们研究发现,现有的上述实用新型中,由于其为小段的河水引流结构,其水流量更容易收到天气等外部环境干扰,原有的结构强度在设计时没有对这样状况进行考虑,在遇到天气干扰状况下,不能够进行很好的适用。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基于水利工程用的导流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水利工程用的导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上述实用新型中,由于其为小段的河水引流结构,其水流量更容易收到天气等外部环境干扰,原有的结构强度在设计时没有对这样状况进行考虑,在遇到天气干扰状况下,不能够进行很好的适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基于水利工程用的导流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基于水利工程用的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槽基体;所述导流槽基体的外壁实心结构上通过混凝土结构固定安装有一圈外框;所述流槽基体的外围后方设有半坡护坡;所述流槽基体的外围,半坡护坡对应一面设有防护桩;所述导流槽基体的顶部被覆盖安装设有斜坡穹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基体包括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基体整体为立方体外形的导流结构,且内部分化并设有独立的导流槽。

进一步的,所述半坡护坡包括有双层定位桩;所述半坡护坡整体为棱台体构成的半斜坡结构;所述半坡护坡的表面内部设有双层定位桩;所述双层定位桩整体为两个并列的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钢筋结构在外部紧密连接在一起,并在外部浇筑圆柱形钢筋混凝土壳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桩包括有固定框架;所述防护桩为圆柱结构承载桩;所述防护桩整体的中段位置外部被固定框架所包裹;所述固定框架整体为立方体框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斜坡穹顶结构包括有网格承载梁;所述斜坡穹顶结构整体为透明钢化玻璃结构,且斜坡穹顶结构表面为左右对称的双斜坡结构;所述斜坡穹顶结构底面为穹顶结构,且斜坡穹顶结构底面通过螺丝等结构固定安装有贴合底面弧度的网格承载梁;所述网格承载梁为金属镂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框包括覆盖膜;所述覆盖膜左右两边固定在外框的左右两边上,且覆盖膜整体为矩形薄膜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半坡护坡的设计,相比原实用新型的护坡结构设计,在加固桩即双层定位桩的设计上,结构更加稳固,利用双层嵌套结构的双层定位桩,将原有的桩体二合一,并在外部进行壳体的嵌套和加固,增强了桩身的直径和部分整体重量的同时,整体抗压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通过防护桩的设计,在中端主要的受力位置的外部新设固定框架,结合受力的需求,在原有实用新型的基础上,结合原有实用新型的扣块和加强棍等结构,进一步的对防渗块结构进行加固。

通过斜坡穹顶结构的设计,利用顶部的壳体结构,对下方整体进行一个整合和保护,透明结构能够保障一定的视野,能够看到内部引流状况,在原有的引流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半密封的结构,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在复杂的天气状况下,如阴雨天气等,能够有效隔绝降雨等对内部引流状态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斜坡穹顶结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定位桩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导流槽基体;2、半坡护坡;3、防护桩;4、斜坡穹顶结构;5、外框;101、导流槽;201、双层定位桩;301、固定框架;401、网格承载梁;501、覆盖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水利工程用的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槽基体1;所述导流槽基体1的外壁实心结构上通过混凝土结构固定安装有一圈外框5;所述流槽基体1的外围后方设有半坡护坡2;所述流槽基体1的外围,半坡护坡2对应一面设有防护桩3;所述导流槽基体1的顶部被覆盖安装设有斜坡穹顶结构4。

其中,所述导流槽基体1包括有导流槽101;所述导流槽基体1整体为立方体外形的导流结构,且内部分化并设有独立的导流槽101,通过导流槽基体1的设计,在保留原有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部分结构的增强提供一定的支持。

其中,所述半坡护坡2包括有双层定位桩201;所述半坡护坡2整体为棱台体构成的半斜坡结构;所述半坡护坡2的表面内部设有双层定位桩201;所述双层定位桩201整体为两个并列的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钢筋结构在外部紧密连接在一起,并在外部浇筑圆柱形钢筋混凝土壳构成,通过半坡护坡2的设计,相比原实用新型的护坡结构设计,在加固桩即双层定位桩201的设计上,结构更加稳固,利用双层嵌套结构的双层定位桩201,将原有的桩体二合一,并在外部进行壳体的嵌套和加固,增强了桩身的直径和部分整体重量的同时,整体抗压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其中,所述防护桩3包括有固定框架301;所述防护桩3为圆柱结构承载桩;所述防护桩3整体的中段位置外部被固定框架301所包裹;所述固定框架301整体为立方体框架结构,通过防护桩3的设计,在中端主要的受力位置的外部新设固定框架301,结合受力的需求,在原有实用新型的基础上,结合原有实用新型的扣块和加强棍等结构,进一步的对防渗块结构进行加固。

其中,所述斜坡穹顶结构4包括有网格承载梁401;所述斜坡穹顶结构4整体为透明钢化玻璃结构,且斜坡穹顶结构4表面为左右对称的双斜坡结构;所述斜坡穹顶结构4底面为穹顶结构,且斜坡穹顶结构4底面通过螺丝等结构固定安装有贴合底面弧度的网格承载梁401;所述网格承载梁401为金属镂空结构,通过斜坡穹顶结构4的设计,利用顶部的壳体结构,对下方整体进行一个整合和保护,透明结构能够保障一定的视野,能够看到内部引流状况,在原有的引流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半密封的结构,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在复杂的天气状况下,如阴雨天气等,能够有效隔绝降雨等对内部引流状态的干扰。

其中,所述外框5包括覆盖膜501;所述覆盖膜501左右两边固定在外框5的左右两边上,且覆盖膜501整体为矩形薄膜结构,通过覆盖膜501在导流槽101与斜坡穹顶结构4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形成二级的顶部防护结构。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其基本的使用方式与作用与原有的实用新型大致相似,特别注意的是,在原有的结构以及本实用新型加强的部分结构安装完成后,通过混凝土等完全固定结构或铆钉螺丝等可拆卸固定结构,在导流槽基体1和外框5的顶部对斜坡穹顶结构4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