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7986发布日期:2020-05-22 22:06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管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管桩。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建筑、交通、港口建设领域常用的基础建材,尤其对于修建在不稳定土层或软土层上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通过将建筑物的负荷传递至地下的稳定岩层上,从而支撑建筑物,确保其安全。

常规预制管桩,其截面为单圆环形,其内部中空,存在强度低、抗捶打能力弱的缺点,虽然目前的管桩中都配置有钢筋来加强强度,但这些钢筋只能在筒体上竖直或规律卷绕布置,抗剪能力以及结构强度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管桩,其具有强度高、抗捶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制管桩,包括桩身,桩身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吊耳,桩身长度方向的一端焊接固定桩头,在桩头远离桩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桩端,桩身内部嵌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沿桩身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的内圈主筋,在内圈主筋外侧且沿桩身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外圈主筋,内圈主筋与外圈主筋为同心圆,在内圈主筋外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筋,竖直筋沿内圈主筋周向等距设置且竖直筋的长度方向沿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外圈主筋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固筋,加固筋沿外圈主筋周向等距设置且加固筋的长度方向沿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内圈主筋与外圈主筋之间焊接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辅助加强筋,通过辅助加强筋将内圈主筋与外圈主筋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结构的设置,通过内圈主筋与外圈主筋的配合设置,实现预制管桩的桩身的双层加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辅助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两两相交并与内圈主筋相切,第一加强筋两两相交的交点在外圈主筋与内圈主筋之间,且第一加强筋的自由端分别伸出外圈主筋并与外圈主筋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辅助加强筋的设置,实现将支撑结构的强度进一度增强,进而进一步加强预制管桩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过两两相交的第一加强筋的交点处焊接固定有第二加强筋,且第二加强筋的自由端也两两相交且交点位于外圈主筋上与外圈主筋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实现对于内圈主筋与外圈主筋的进一步加强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交点处焊接固定有加强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环的设置,实现将支撑架受到的压力均匀传导,减缓应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均呈弧形,且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弧度向靠近内圈主筋的方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呈弧形的设置,使得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产生从弯曲形成直线的反弹力,从而加强支撑架的强度,加强支撑固定的力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伸出外圈主筋的自由端设置有缺口,桩身与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伸出外圈主筋的自由端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凹槽,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伸出外圈主筋的自由端嵌设与凹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缺口的设置,使得加强筋容易释放应力,从而增大加强筋强度,避免加强筋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桩身的一端的桩头呈棱锥形,且桩头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桩身的方向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桩头呈棱锥形的设置,便于将桩头插入基坑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桩端呈棱锥形且桩端的锥度小于桩头的锥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桩端锥度小于桩头锥度的设置,便于使桩端带动桩头插入基坑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桩端的两侧相对固设有加强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肋板的设置,实现对桩端的进一步固定,防止桩端在插入基坑的过程中被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支撑结构的设置,加强桩身的整体支撑强度;

2.通过辅助加强筋的设置,实现对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支撑固定,从而进一步加强预制管桩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制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预制管桩的剖面图。

图中,1、桩身;11、吊耳;12、凹槽;2、桩头;3、桩端;31、垫片;32、加强肋板;4、支撑结构;41、内圈主筋;42、外圈主筋;43、竖直筋;44、加固筋;45、支撑架;451、辅助加强筋;4511、第一加强筋;4512、第二加强筋;4513、缺口;452、加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预制管桩,包括桩身1,在桩身1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吊耳11,从而便于通过吊耳11将预制管桩沉入至基坑中。桩身1长度方向的一端焊接固定桩头2,在桩头2远离桩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桩端3。在桩身1内部嵌设有支撑结构4。

参照图2、图3,支撑结构4包括沿桩身1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的内圈主筋41,在内圈主筋41外侧且沿桩身1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外圈主筋42,内圈主筋41与外圈主筋42为同心圆。在内圈主筋41外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筋43,竖直筋43沿内圈主筋41周向等距设置且竖直筋43的长度方向沿桩身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外圈主筋42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固筋44,加固筋44沿外圈主筋42周向等距设置且加固筋44的长度方向沿桩身1的长度方向设置。内圈主筋41与外圈主筋42之间焊接固定有支撑架45,通过连接支撑架45将外圈主筋42与内圈主筋41固定连接。

参照图3,支撑架45包括辅助加强筋451,辅助加强筋451包括第一加强筋4511,第一加强筋4511两两相交并与内圈主筋41相切,第一加强筋4511两两相交的交点在外圈主筋42与内圈主筋41之间,且第一加强筋4511的自由端分别伸出外圈主筋42并与外圈主筋42焊接固定。两两相交的第一加强筋4511形成三角形,由于三角形稳定性高,故进一步加强了支撑架45的支撑强度。过两两相交的第一加强筋4511的交点处焊接固定有第二加强筋4512,且第二加强筋4512的自由端也两两相交且交点位于外圈主筋42上与外圈主筋42焊接固定。在第一加强筋4511与第二加强筋4512的交点处焊接固定有加强环452,通过加强环452的设置,实现在预制管桩承受压力并将压力传导至交点处时,由于加强环452的设置,使得力能够分散开来,避免力集中于一点,导致易毁坏支撑架45。第一加强筋4511与第二加强筋4512均呈弧形,且第一加强筋4511与第二加强筋4512的弧度向靠近内圈主筋41的方向凸起,进而使得第一加强筋4511与第二加强筋4512产生从弯曲形成直线的力,从而加强支撑架45的强度,加强支撑固定的力度。

参照图4,在第一加强筋4511与第二加强筋4512的伸出外圈主筋42的自由端设置有缺口4513,通过缺口4513的设置使得加强筋容易释放应力,从而增大加强筋强度,避免加强筋变形。在桩身1与第一加强筋4511与第二加强筋4512的伸出外圈主筋42的自由端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凹槽12,第一加强筋4511与第二加强筋4512的伸出外圈主筋42的自由端嵌设与凹槽12中,实现进一步固定支撑。

位于桩身1的一端的桩头2呈棱锥形,且桩头2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桩身1的方向逐渐变小。

参照图1,在桩头2远离桩身1的一端固设有垫片31,垫片31的长度方向与桩身1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在垫片31远离桩头2的一侧与桩端3固定连接,桩端3呈棱锥形且桩端3的锥度小于桩头2的锥度。在桩端3的侧壁上固设有加强肋板32,进而加强桩端3与桩头2的固定。在将预制管桩击打至基坑中时,锥度小于桩头2锥度的桩端3更便于插入至基坑中,且通过加强肋板32的设置增大桩端3插入基坑中的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