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3333发布日期:2020-07-21 12:2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



背景技术:

大多数老式便器都是采用单排量的排水阀,为了节约用水,越来越多具有双排量的排水阀的结构被设计出来。目前在将单排量的排水阀更换为双排量的排水阀的过程中或者原装底座因漏水等原因需要更换时,往往需要整个排水阀,包括固定在水箱底壁上的底座部分也一起更换掉,由于底座部分拆除比较费劲,因此,如何快速更换排水阀,是目前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通过增加转换底座,将转换底座覆盖在原装底座上,锁紧后便可配合新的排水阀的阀体,从而实现快速更换,更换方便,操作简单,结构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其包括:

原装底座(20),固定在水箱(10)底壁上;

转换底座(30),该转换底座(30)与所述原装底座(20)相配合;

密封件(50),其密封装接在所述水箱(10)底壁与所述转换底座(30)之间;

所述原装底座(20)具有第一排水通道(21),所述转换底座(30)具有第二排水通道(31),所述第二排水通道(31)的入口与所述水箱(10)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水通道(3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21)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通道(21)和第二排水通道(31)形成组合流道;所述第二排水通道(31)的入口被排水阀(40)的阀芯组件(41)关闭时,所述组合流道被切断。

优选的,所述转换底座(30)覆盖在所述原装底座(20)的外部,且所述转换底座(30)的底部包括一容纳腔(33),所述转换底座(30)将所述原装底座(20)位于所述水箱(10)内的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纳腔(33)中。

优选的,所述原装底座(20)具有溢流管(22),所述转换底座(30)设有筒部(34),所述筒部(34)套设于所述溢流管(22)外部,且所述筒部(34)与所述容纳腔(33)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转换底座(30)与所述原装底座(2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之间,和/或,所述紧固件穿设在所述转换底座(30)的第一排水通道(21)和所述原装底座(20)的第二排水通道(31)之间以对所述转换底座(30)和所述原装底座(20)进行锁固。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筒部(34)开口端部的锁紧块(63)和对锁紧块(63)进行锁紧固定的锁紧螺丝(64);或者,所述紧固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筒部(34)外壁的定位套(65)和套设于所述定位套(65)的外壁对定位套(65)进行锁紧固定的锁紧螺母(66)。

或者,所述紧固件包括锁接件和连接螺栓(62),所述连接螺栓(62)的顶端限位设置于所述转换底座(30)的容纳腔(33)内的限位部处;所述连接螺栓(62)的底端驱动所述锁接件在展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活动,所述锁接件在收合位置时穿过所述第一排水通道(21)和第二排水通道(31),所述锁接件在展开位置时与所述原装底座(20)的内腔的侧壁或端壁勾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接件采用钢钩组件(61),所述钢钩组件(61)包括钢钩本体(611)、钢钩脚(612)、钢钩螺母(613),所述钢钩螺母(613)转动装接在所述钢钩本体(611)中,所述连接螺栓(62)与所述钢钩螺母(613)螺接,所述钢钩脚(612)与所述钢钩螺母(613)传动连接;通过操作所述连接螺栓(62)带动所述钢钩螺母(613)转动,所述钢钩螺母(613)带动所述钢钩脚(612)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活动,并使所述钢钩脚(612)的外端在展开位置时与所述原装底座(20)的内腔的侧壁或端壁勾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钩脚(612)通过销轴(614)可转动装接在所述钢钩本体(611)上,且所述钢钩脚(612)至少包括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钢钩螺母(613)的两侧;所述钢钩螺母(613)的外壁设有第一传动齿或第一拨块,所述钢钩脚(612)的内端设有第二传动齿或第二拨块,所述钢钩螺母(613)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和所述第二传动齿的配合或者所述第一拨块和所述第二拨块的配合带动所述钢钩脚(612)绕着所述钢钩本体(611)转动以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活动。

优选的,所述原装底座(20)具有溢流管(22),所述转换底座(30)设有筒部(34),所述筒部(34)套设于所述溢流管(22)外部;所述筒部(34)的开口位于水箱(10)的工作水位的上方;和/或,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之间通过密封套(341)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套(341)嵌设于所述筒部(34)的内壁与所述溢流管(22)的外壁之间的环形间隙中,或者,所述密封套(341)设置于所述筒部(34)的开口端部与所述溢流管(22)的外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转换底座(30)的顶端与排水阀(40)的阀体相配合,所述转换底座(30)的底端与所述水箱(10)底壁之间设有所述密封件(50)。

优选的,转换底座包括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水通道(31)的入口之上方的围栏,所述围栏的顶端与排水阀(40)的阀体相配合,所述围栏的侧壁形成有侧流道(32),所述侧流道(32)连通所述第二排水通道(31)的入口与所述水箱(10)的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转换底座,将转换底座覆盖原装底座,锁紧转换底座后便可配合新的排水阀的阀体,从而实现快速更换,更换方便,操作简单,结构可靠。此外,因为是采用转换底座覆盖原装底座的方式,转换底座可以通配多种类型的原装底座,受原装底座的具体结构影响较小,通用性更强。并且转换底座覆盖原装底座后基本不影响原装底座的排水口大小,从而保证排速;另外,在安装时,只需要直接在原装底座上套上转换底座并锁紧转换底座,无需在转换底座和原装底座之间进行对位,或者二者之间需要对位的部件少,安装更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底座与原装底座形成组合流道,并通过密封件将转换底座与水箱底壁密封配合,整体性更强,并能够极大的减小转换底座对原装底座排水性能的影响;由于并没有对整个底座进行加高,当排水阀的阀体选用由浮桶控制的桶式阀时,排水结束后剩余水位可以设计得较低,从而使得排水量调节范围更大。并且,由于密封件不是设置在原装底座与转换底座之间,而是设置在转换底座与水箱底壁之间,这样密封配合更牢靠,密封性更好。

(3)、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换底座的底部容纳腔将原装底座位于水箱内的部分收容在内,不仅使得整体外观更简洁,而且连接强度更好;

(4)、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底座还包括与原装底座的溢流管套接配合的筒部,不仅使得整体外观更简洁,而且连接强度更好;

(5)、本实用新型通过钢钩组件对转换底座和原装底座进行连接,通配性更好,且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连接状态示意图(钢钩脚处于展开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连接状态示意图(钢钩脚处于收合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水箱;

20-原装底座;21-第一排水通道;22-溢流管;

30-转换底座;31-第二排水通道;32-侧流道;33-容纳腔;34-筒部;341-密封套;

40-排水阀;41-排水阀的阀芯组件;50-密封件;紧固件:

61-钢钩组件;611-钢钩本体;612-钢钩脚;613-钢钩螺母;614-销轴;62-连接螺栓;

63-锁紧块;64-锁紧螺丝;

65-定位套;66-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筒部与溢流管套接配合,紧固件穿设在转换底座的第一排水通道和原装底座的第二排水通道之间,并采用钢钩组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排水阀底座的更换结构,其包括:原装底座20、转换底座30、密封件50;原装底座20固定在水箱10底壁上;转换底座30与所述原装底座20相配合;密封件50密封装接在所述水箱10底壁与所述转换底座30之间;所述原装底座20具有第一排水通道21,所述转换底座30具有第二排水通道31,所述第二排水通道31的入口与所述水箱10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水通道3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21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通道21和第二排水通道31形成组合流道;所述第二排水通道31的入口被排水阀40的阀芯组件41关闭时,所述组合流道被切断。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底座30覆盖在所述原装底座20的外部,且所述转换底座30的底部包括一容纳腔33和一筒部34。所述转换底座30将所述原装底座20位于所述水箱10内的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纳腔33中。所述原装底座20具有溢流管22,所述筒部34套设于所述溢流管22外部,且所述筒部34与所述容纳腔33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筒部34的开口位于水箱10的工作水位的上方,由于本实施例的筒部34高度较高,例如可高于或等于溢流管22的高度,因此可无需在筒部34和溢流管22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并且筒部34和溢流管22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歇形成一位于溢流管外部的溢流通道,从而扩大了溢流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底座30的顶端与排水阀40的阀体相配合,所述转换底座30的底端与所述水箱10底壁之间设有所述密封件50。转换底座包括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水通道31的入口之上方的围栏,所述围栏的顶端与排水阀40的阀体相配合,围栏的侧壁形成有侧流道32,所述侧流道32连通所述第二排水通道31的入口与所述水箱10的内腔。

并且,所述转换底座30与所述原装底座2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之间,或,所述紧固件穿设在转换底座30的第一排水通道21和所述原装底座20的第二排水通道31之间,或,在转换底座30的第一排水通道21和所述原装底座20的第二排水通道31之间、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之间同时设置所述紧固件。

本实施例中紧固件穿设在所述转换底座30的第一排水通道21和所述原装底座20的第二排水通道31之间以对所述转换底座30和所述原装底座20进行锁固。具体的,所述紧固件包括锁接件和连接螺栓62,所述连接螺栓62的顶端限位设置于所述转换底座30的容纳腔33内的限位部处;所述连接螺栓62的底端驱动所述锁接件在展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活动,所述锁接件在收合位置时穿过所述第一排水通道21和第二排水通道(31,所述锁接件在展开位置时与所述原装底座20的内腔的侧壁或端壁勾卡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接件采用钢钩组件61。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钢钩组件61包括钢钩本体611、钢钩脚612、钢钩螺母613,所述钢钩螺母613转动装接在所述钢钩本体611中,所述连接螺栓62与钢钩螺母613螺接,所述钢钩脚612与所述钢钩螺母613传动连接;通过操作所述连接螺栓62带动所述钢钩螺母613转动,所述钢钩螺母613带动所述钢钩脚612在展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活动,并使所述钢钩脚612的外端在展开位置时与所述原装底座20的内腔的侧壁或端壁勾卡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钩脚612通过销轴614可转动装接在所述钢钩本体611上,且所述钢钩脚612至少包括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钢钩螺母613的两侧;所述钢钩螺母613的外壁设有第一传动齿或第一拨块,所述钢钩脚612的内端设有第二传动齿或第二拨块,所述钢钩螺母613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和所述第二传动齿的配合或者所述第一拨块和所述第二拨块的配合带动所述钢钩脚612绕着所述钢钩本体611转动的同时还绕着所述钢钩螺母613在展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活动。本实施例具体采用钢钩螺母613的外壁设有第一传动齿,钢钩脚612的内端对应设有与第一传动齿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

如图4所示,当对所述转换底座30和所述原装底座20进行锁紧时,操作所述连接螺栓62,使得所述连接螺栓62正向旋转,在所述连接螺栓62和所述钢钩螺母613的摩擦力作用下,所述连接螺栓62带动所述钢钩螺母613转动;所述钢钩螺母613进一步通过所述传动齿或所述拨块带动所述钢钩脚612绕着所述钢钩本体611转动至展开位置,所述钢钩脚612旋转撑开,使所述钢钩脚612的外端在展开位置时与所述原装底座20的端壁勾卡连接,从而实现锁紧。

如图5所示,当对所述转换底座30和所述原装底座20进行拆卸更换时,操作所述连接螺栓62,使得所述连接螺栓62反向旋转,在所述连接螺栓62和所述钢钩螺母613的摩擦力作用下,所述连接螺栓62带动所述钢钩螺母613反向转动;所述钢钩螺母613进一步通过所述传动齿或所述拨块带动所述钢钩脚612绕着所述钢钩本体611转动至收合位置,所述钢钩脚612旋转收合,使所述钢钩脚612的外端在收合位置时与所述原装底座20的端壁脱离,从而使得所述转换底座30与所述原装底座20处于可分离状态,取出转换底座30即可更换。

第二实施例(筒部与溢流管密封配合,紧固件穿设在转换底座的第一排水通道和原装底座的第二排水通道之间,并采用钢钩组件)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筒部34的高度低于所述溢流管22的高度,为了防止水箱10内的水从该筒部34溢流而出,本实施例在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之间通过密封套341形成密封配合,所述密封套341嵌设于所述筒部34的内壁与所述溢流管22的外壁之间的环形间隙中。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第三实施例(筒部与溢流管密封配合,紧固件设置在转换底座的筒部并采用锁紧块)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之间。

所述紧固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筒部34开口端部的锁紧块63和对锁紧块63进行锁紧固定的锁紧螺丝64。本实施例通过锁紧块63和锁紧螺丝64将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进行锁紧固定,从而实现转换底座30与原装底座20的锁紧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

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筒部34的高度低于所述溢流管22的高度,为了防止水箱10内的水从该筒部34溢流而出,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之间通过密封套341形成密封配合;所述密封套341设置于所述筒部34的开口端部与所述溢流管22的外壁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套341设置于所述锁紧块63的下端并通过锁紧块63压紧。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第四实施例(筒部与溢流管密封配合,紧固件设置在转换底座的筒部并采用定位套)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之间。

所述紧固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筒部34外壁的定位套65和套设于所述定位套65的外壁对定位套65进行锁紧固定的锁紧螺母66。本实施例通过定位套65和锁紧螺母66将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进行锁紧固定,从而实现转换底座30与原装底座20的锁紧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

所述筒部34与所述溢流管22之间通过密封套341形成密封配合;所述密封套341设置于所述筒部34的开口端部与所述溢流管22的外壁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套341设置于所述锁紧螺母66的下端并通过锁紧螺母66压紧。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