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5051发布日期:2020-06-09 21:37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



背景技术:

桩基础的桩身由混凝土和钢筋笼组成。常用的钢筋笼由竖向的纵筋和钢管箍组成。为保障施工安全,预先灌注混凝土后下钢筋笼,然而普通的钢筋笼刚度较小,容易弯曲,后下的钢筋笼的垂直度难以保障。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包括钢筋笼和混凝土桩,所述钢筋笼包括多组钢管箍和多组纵筋,所述钢管箍均呈圆筒形结构,所述钢管箍均开设有多组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圆柱结构,所述钢管箍上的多组安装孔与多组纵筋一一对应,所述纵筋依次穿过多组钢管箍上的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纵筋的圆周面与对应安装孔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钢筋笼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底筋和第二底筋,所述第一底筋和第二底筋均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底筋u形的两个端部、第二底筋u形的两个端部均固定连接于钢管箍的外圆周面,所述第一底筋和第二底筋十字交叉设置。

优选的,所述钢筋笼靠近地面的一端为第一桩段,所述钢筋笼的其余部分为第二桩段。

优选的,所述第一桩段内的相邻两组钢管箍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桩段内的相邻两组钢管箍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钢筋笼位于混凝土桩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钢筋笼与混凝土桩同轴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钢管箍均开设有多组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孔,钢管箍上的多组安装孔与多组纵筋一一对应,纵筋依次穿过多组钢管箍上的对应的安装孔,且纵筋的圆周面与对应安装孔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增大了钢管箍与纵筋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钢管箍与纵筋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增强了钢筋笼的整体性,加强了钢筋笼的刚度,保证钢筋笼在插入混凝土内的垂直度。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更宽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技术:
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箍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箍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

1、钢筋笼;101、钢管箍;1011、安装孔;102、第一底筋;103、纵筋;104、第二底筋;2、第一桩段;3、第二桩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包括钢筋笼1和混凝土桩,钢筋笼1包括多组钢管箍101和多组纵筋103,钢管箍101均呈圆筒形结构,钢管箍101均开设有多组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孔1011,安装孔1011为圆柱结构,钢管箍101上的多组安装孔1011与多组纵筋103一一对应,纵筋103依次穿过多组钢管箍101上的对应的安装孔1011,纵筋103的圆周面与对应安装孔1011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通过钢管箍101加强了对纵筋103的约束,从而加强了钢筋笼1的刚度,有利于保证钢筋笼1在插入混凝土内的垂直度,为了进一步增强对纵筋103的约束,钢筋笼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底筋102和第二底筋104,第一底筋102和第二底筋104均呈u形结构,第一底筋102u形的两个端部、第二底筋104u形的两个端部均固定连接于钢管箍101的外圆周面,第一底筋102和第二底筋104十字交叉设置。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钢筋笼1靠近地面的一端为第一桩段2,钢筋笼1的其余部分为第二桩段3;在进一步的改进中,第一桩段2内的相邻两组钢管箍10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桩段3内的相邻两组钢管箍101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利于提升对钢筋笼1顶部的纵筋103的约束。

具体的,如图1所示,钢筋笼1位于混凝土桩(未示出)的内部;再者,钢筋笼1与混凝土桩同轴向设置。

如图1、图2和图3,在使用该桩基础钢筋笼结构时,钢管箍101均开设有多组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孔1011,安装孔1011为圆柱结构,钢管箍101上的多组安装孔1011与多组纵筋103一一对应,纵筋103依次穿过多组钢管箍101上的对应的安装孔1011,纵筋103的圆周面与对应安装孔1011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这样增大了钢管箍101与纵筋10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钢管箍101与纵筋103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增强了钢筋笼1的整体性,从而加强了钢筋笼1的刚度,保证钢筋笼1在插入混凝土内的垂直度。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包括钢筋笼(1)和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包括多组钢管箍(101)和多组纵筋(103),所述钢管箍(101)均呈圆筒形结构,所述钢管箍(101)均开设有多组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孔(1011),所述安装孔(1011)为圆柱结构,所述钢管箍(101)上的多组安装孔(1011)与多组纵筋(103)一一对应,所述纵筋(103)依次穿过多组钢管箍(101)上的对应的安装孔(1011),所述纵筋(103)的圆周面与对应安装孔(1011)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钢筋笼(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底筋(102)和第二底筋(104),所述第一底筋(102)和第二底筋(104)均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底筋(102)u形的两个端部、第二底筋(104)u形的两个端部均固定连接于钢管箍(101)的外圆周面,所述第一底筋(102)和第二底筋(104)十字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靠近地面的一端为第一桩段(2),所述钢筋笼(1)的其余部分为第二桩段(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段(2)内的相邻两组钢管箍(10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桩段(3)内的相邻两组钢管箍(101)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位于混凝土桩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与混凝土桩同轴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包括钢筋笼和混凝土桩,所述钢筋笼包括多组钢管箍和多组纵筋,所述钢管箍均呈圆筒形结构,所述钢管箍均开设有多组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圆柱结构,所述钢管箍上的多组安装孔与多组纵筋一一对应,所述纵筋依次穿过多组钢管箍上的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纵筋的圆周面与对应安装孔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钢筋笼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底筋和第二底筋,所述第一底筋和第二底筋均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底筋U形的两个端部、第二底筋U形的两个端部均固定连接于钢管箍的外圆周面。该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刚度较强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东;李新伟;李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东东
技术研发日:2019.10.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