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管虹吸结构及应用有该结构的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4245发布日期:2020-10-02 08:1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管虹吸结构及应用有该结构的水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管虹吸结构及应用有该结构的水槽。



背景技术:

对于直筒型的排水管来说,当水管竖向放置时,水自水槽等容器中进入水管上端向下排出。在水的排出过程中,水流仅仅依靠重力下排,由于排水时水管中存在大量空气,水管中的水是沿着水管壁下落的,水管中心部位没有水流过或只有少量水流过。

当排水量较小时,上述结构可满足正常排水要求,但当排水量骤然增大时,上述结构的水管就无法快速将水流排出,无法满足排水需求。

因此,对于目前的排水管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虹吸作用从而增大排水量以实现快速大量排水的水管虹吸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水管虹吸结构的水槽,该水槽能快速完成大量排水,以满足溢水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管虹吸结构,包括竖向布置的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该水管中的支架,该支架至少包括有两个间隔布置且自上而下沿水管径向向外倾斜的支撑条,两支撑条的上端分别向水管中部水平弯折形成能对水流起阻挡作用的平台,所述支撑条的下端贴近水管内壁布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条的下端具有竖向延伸的延长部,该延长部的外周壁成形为与所述水管内壁相匹配的弧面。该结构可使支撑条的下端与水管内壁装配紧凑,便于安装。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支撑条下方设有装配圈,各支撑条的下端与所述装配圈的内周壁相连接,装配完成状态下,所述装配圈托置在水管的下端面处。所述水管下方设置有与水管相连通的导水管,该导水管的上端脱卸式连接在所述水管下端并将装配圈锁紧在水管下端与导水管上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条为三条并沿周向间隔布置,各支撑条的上端分别向水管中部水平弯折并相互连接形成所述的平台。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支架结构的稳定性,且使平台处下水在水管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排水效果。

一种应用有上述水管虹吸结构的水槽,包括水槽本体,该水槽本体的侧壁上开有溢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上端形成有能覆盖在溢水口处并将溢水口与水管相连通的外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安装在水管中,下落的水在平台处短暂停留,先将水管中的空气排出,当水完全充满水管时,会在水管上端连接的容器与水管下端之间形成气压差,从而通过虹吸作用将水快速排出,应用有该结构的水槽可快速完成大量排水,以满足溢水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管虹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管虹吸结构包括竖向布置的水管1及设于该水管1中的支架2,该支架2包括有三个间隔布置且自上而下沿水管1径向向外倾斜的支撑条21,各支撑条21的上端分别向水管1中央部位水平弯折形成能对水流起阻挡作用的平台211,支撑条21的下端贴近水管1内壁布置。

本实施例支撑条21的下端具有竖向延伸的延长部212,该延长部212的外周壁成形为与水管1内壁相匹配的弧面213。支撑条21下方设有装配圈22,各支撑条21的下端与装配圈22的内周壁相连接,装配完成状态下,装配圈22托置在水管1的下端面处。水管1下方设置有与水管1相连通的导水管3,该导水管3的上端螺纹连接在水管1下端并将装配圈22锁紧在水管1下端与导水管3上端之间。

本实施例的三条支撑条21沿周向间隔布置,各支撑条21的上端分别向水管1中央部位水平弯折并相互连接形成上述平台211。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支架2结构的稳定性,且使平台211处下水在水管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排水效果。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应用有上述水管虹吸结构的水槽包括水槽本体4,该水槽本体4的侧壁上开有溢水口41,水管1设于水槽本体4外,且水管1的上端形成有能覆盖在溢水口41处并将溢水口41与水管1相连通的外盖11。

在安装本实施例的支架2时,先将导水管3自水管1下端取下,将支架2尖端朝上插入水管1中至装配圈22与水管1的下端面相抵,由于延长部212的外周弧面213与水管1的内壁相抵,因此支架2不会脱落,再将导水管3螺纹连接在水管1下端将装配圈22压紧即可。排水时,下落的水在平台211处短暂停留,先将水管1中的空气排出,当水完全充满水管1时,会在水管1上端连接的水槽本体4与水管1下端之间形成气压差,从而通过虹吸作用将水快速排出,快速完成大量排水,以满足溢水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管虹吸结构,包括竖向布置的水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该水管(1)中的支架(2),该支架(2)至少包括有两个间隔布置且自上而下沿水管(1)径向向外倾斜的支撑条(21),两支撑条(21)的上端分别向水管(1)中部水平弯折形成能对水流起阻挡作用的平台(211),所述支撑条(21)的下端贴近水管(1)内壁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21)的下端具有竖向延伸的延长部(212),该延长部(212)的外周壁成形为与所述水管(1)内壁相匹配的弧面(2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管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21)下方设有装配圈(22),各支撑条(21)的下端与所述装配圈(22)的内周壁相连接,装配完成状态下,所述装配圈(22)托置在水管(1)的下端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管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1)下方设置有与水管(1)相连通的导水管(3),该导水管(3)的上端脱卸式连接在所述水管(1)下端并将装配圈(22)锁紧在水管(1)下端与导水管(3)上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管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条(21)为三条并沿周向间隔布置,各支撑条(21)的上端分别向水管(1)中部水平弯折并相互连接形成所述的平台(211)。

6.一种应用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水管虹吸结构的水槽,包括水槽本体(4),该水槽本体(4)的侧壁上开有溢水口(4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1)的上端形成有能覆盖在溢水口(41)处并将溢水口(41)与水管(1)相连通的外盖(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管虹吸结构,包括竖向布置的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该水管中的支架,该支架至少包括有两个间隔布置且自上而下沿水管径向向外倾斜的支撑条,两支撑条的上端分别向水管中部水平弯折形成能对水流起阻挡作用的平台,所述支撑条的下端贴近水管内壁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安装在水管中,下落的水在平台处短暂停留,先将水管中的空气排出,当水完全充满水管时,会在水管上端连接的容器与水管下端之间形成气压差,从而通过虹吸作用将水快速排出,应用有该结构的水槽可快速完成大量排水,以满足溢水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罗少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7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