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层排水管汇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4239发布日期:2020-10-02 08:12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同层排水管汇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污水排放管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层排水管汇合器。



背景技术:

同层排水技术是建筑排水的一种新技术,使用该技术进行建筑物同层排水时,器具排水管不必穿越楼板,从而减少渗漏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对下层用户噪音的污染。其中,降板法同层排水管的横支管铺设在楼板下沉空间内,各卫生器具的排水管汇流入横支管后,通过顺水三通排放入立管,由于浴缸、地漏等存水弯各自单独设置,埋在地下,一般卫生间楼板下沉350mm左右,同时,地漏由于水封储水量少,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而使臭气经常外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告号为cn201028224y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中同层排水管排水用的汇合器。其包括主体,主体的上部连接一顺水三通和至少一个横支管,顺水三通的上部形成立管上接口,主体的下部形成位于顺水三通下方的立管下接口,所述横支管的下方设有一位于主体一侧的存水弯,存水弯呈“u”形。该实用新型明显降低了降板层高度,有效防止了存水弯里的水封干涸,避免了臭气外溢。

但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为了保证各个横支管的水能够在存水弯内进行汇合,存水弯的形状整体设置,因此,存水弯的截面面积往往远大于各个横支管的截面积之和,这就导致存水弯要想达到水封的水位,需要的水量较大,因此存水弯内极有可能出现水量得不到及时补充而无法对各个横支管的端部进行水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层排水管汇合器,其具有在保证存水弯对各个横支管同时进行水封的同时,降低了存水弯的存水容积,进而降低存水弯干涸缺水的可能性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同层排水管汇合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端密封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连接一顺水三通和至少一个横支管,所述顺水三通的上部形成立管上接口,所述主体的下端形成有立管下接口,所述横支管的下端设有存水弯,所述存水弯与所述顺水三通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挡水板,各个所述横支管的下端穿入所述封盖、伸入所述存水弯内并与所述存水弯底部留有间隙,所述存水弯内设有多个存水槽,各个存水槽之间通过隔水板隔开,所述存水槽的直径大于其上方对应的所述横支管的直径,各个所述存水槽之间的隔水板上设有连通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管上接口、立管下接口分别与现有的排污立管连接,然后利用楼板上现有的立管安装孔,将主体置于安装孔内,使降板层的高度只要高于顺水三通的横管接入口高度或横支管的高度即可,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降板层高度。降板层内的渗漏水可以通过专用的二次排水地漏收集,再通过二次排水接入管排至立管。横支管与用户卫浴的多个卫生器具分别连接,横支管上的水最终汇集到同一个存水弯(即水封),储水量大,不易蒸发干涸,当一个横支管上的水直接流入到存水槽内,再由该存水槽通过隔水板上的连通口流向别的存水槽内,使得其余横支管无水流下时,其对应的存水槽也能够形成水封,多个卫生器具都可以补充水进去,更新储水和防止干涸,并且,由于设置了隔水板,隔水板占用了一定的存水弯内的空间,使得存水弯内无需较多的水即能够保证各个存水槽内的水位迅速上升而没过横支管下端部形成水封,进一步防止存水弯内水位下降或发生干涸,保证了排水管系内的臭气不会外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存水槽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锥孔,所述存水槽下端的直径大于其上方对应的所述横支管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存水槽内的水最初上升较快,从而尽快达到对横支管端部密封的作用,而后由于存水槽的截面积变大,因此水位上升的较慢,但单位高度内存储的水量较多,因此能够快速实现对横支管的水封,并且不易发生干涸,进一步防止排水管系内的臭气外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述隔水板的高度小于所述挡水板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存水弯内的水位上升到没过隔水板时,各个存水槽之间处于完全连通的状态,存水弯内能够存储大量的水,存水弯干涸的速度较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水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封盖下表面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水弯内的水位较高时,可以通过挡水板溢流到主体内,使水随着立管中的水一起流走。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封盖下表面突出设有防污板,所述防污板设于所述挡水板远离所述存水弯一侧,所述防污板下端边缘的高度低于所述挡水板上端边缘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管中的污水流经主体时,如果发生飞溅,由于设置了防污板,因此飞溅的污水不会直接通过挡水板与封盖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存水弯内,避免了污水杂质在存水弯中的积存而导致臭味上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存水弯呈环形或马蹄形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水弯顶部的封盖上能够接入更多的水管,集成度更高,适应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其中一个所述横支管上设有补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水管可以连接至洗手台或卫生间墙壁上,形成一个单独的管口,当各个横支管上均没有水补充到存水弯内时,用户可以手动向补水管内灌入水,使得存水弯恢复对横支管的水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体下端管壁与所述立管下接口之间设有下封板,所述下封板从所述主体管壁到所述立管下接口方向上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封板与主体之间不会形成小于或等于90°的死角,流到主体内的污水及污水中的杂质不会在下封板上发生堆积或粘连,从而避免了汇合器堵塞的情况发生,进一步避免了臭味上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隔水板,隔水板占用了一定的存水弯内的空间,使得存水弯内无需较多的水即能够保证各个存水槽内的水位迅速上升而没过横支管下端部形成水封,进一步防止存水弯内水位下降或发生干涸,保证了排水管系内的臭气不会外溢;

2.通过设置防污板,主体内飞溅的污水不会直接通过挡水板与封盖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存水弯内,避免了污水杂质在存水弯中的积存而导致臭味上溢;

3.通过设置补水管,当各个横支管上均没有水补充到存水弯内时,用户可以手动向补水管内灌入水,使得存水弯恢复对横支管的水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封盖;3、顺水三通;4、横支管;5、补水管;6、存水弯;7、挡水板;8、存水槽;9、隔水板;10、连通口;11、防污板;12、下封板;13、立管下接口;14立管上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同层排水管汇合器,包括主体1,主体1上端密封连接有封盖2,封盖2上连接一顺水三通3和至少一个横支管4,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的横支管4为两个,为了保证横支管4上可以接入的水管数量,横支管4上可以设置多个连接口,顺水三通3的上部形成立管上接口,主体1的下端形成有立管下接口13,横支管4的下端设有存水弯6,存水弯6呈环形或马蹄形连接于主体1的内壁上,从而使得存水弯6顶部的封盖2上能够接入更多的水管,集成度更高,适应性更强,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存水弯6为马蹄形,存水弯6与顺水三通3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挡水板7,存水弯6内设置有多个存水槽8,各个存水槽8之间通过隔水板9隔开,存水槽8的直径大于其上方对应的横支管4的直径,各个存水槽8之间的隔水板9底部开设有倒u形的连通口10,各个横支管4的下端穿入封盖2、伸入存水弯6中的存水槽8内并与存水弯6底部留有间隙。横支管4内的水能够流到对应的存水槽8内,并通过该存水槽8流到其他存水才内,实现对各个横支管4的水封,防止臭气上溢。

参照图2,为了保证存水槽8内有少量水时也能够对各个横支管4形成水封,同时存水弯6内的水分有不会干涸的过快,存水槽8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锥孔,存水槽8下端的直径大于其上方对应的横支管4的直径,同时,隔水板9的高度小于挡水板7的高度。该设置使得存水槽8内的水最初上升较快,从而尽快达到对横支管4端部密封的作用,而后由于存水槽8的截面积变大,因此水位上升的较慢,但单位高度内存储的水量较多,当存水弯6内的水位上升到没过隔水板9时,各个存水槽8之间处于完全连通的状态,存水弯6内能够存储大量的水,存水弯6干涸的速度较慢。因此达到了既能快速实现对横支管4的水封,并且不易发生干涸,进一步防止排水管系内的臭气外溢的效果。

参照图2,为了保证存水弯6内的水位较高时,可以通过挡水板7溢流到主体1内,使水随着立管中的水一起流走,本实施例中挡水板7的高度低于封盖2下表面的高度。同时,为了防止流到主体1内的污水从挡水板7上溅到存水弯6内,封盖2下表面突出设置有防污板11,防污板11设置于挡水板7远离存水弯6一侧,防污板11下端边缘的高度低于挡水板7上端边缘的高度。当立管中的污水流经主体1时,如果发生飞溅,由于设置了防污板11,因此飞溅的污水不会直接通过挡水板7与封盖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存水弯6内,进一步避免了污水杂质在存水弯6中的积存而导致臭味上溢。

参照图1,为了进一步防止连接于横支管4上的各个卫生器具长期不使用而导致存水弯6干涸,臭气上溢,在其中一个横支管4上或者直接在封盖2上设置有补水管5,补水管5可以连接至洗手台或卫生间墙壁上,形成一个单独的管口,当各个横支管4上均没有水补充到存水弯6内时,用户可以手动向补水管5内灌入水,使得存水弯6恢复对横支管4的水封效果。

参照图1、图2,为了进一步防止污垢在汇合器内残留、变直、发臭,主体1下端管壁与立管下接口13之间设置有下封板12,下封板12从主体1管壁到立管下接口13方向上倾斜向下设置。该设置使得下封板12与主体1之间不会形成小于或等于90°的死角,流到主体1内的污水及污水中的杂质不会在下封板12上发生堆积或粘连,从而避免了汇合器堵塞的情况发生,进一步避免了臭味上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立管上接口、立管下接口13分别与现有的排污立管连接,然后利用楼板上现有的立管安装孔,将主体1置于安装孔内,使降板层的高度只要高于顺水三通3的横管接入口高度或横支管4的高度即可,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降板层高度。降板层内的渗漏水可以通过专用的二次排水地漏收集,再通过二次排水接入管排至立管。横支管4与用户卫浴的多个卫生器具分别连接,横支管4上的水最终汇集到同一个存水弯6(即水封),储水量大,不易蒸发干涸,当一个横支管4上的水直接流入到存水槽8内,再由该存水槽8通过隔水板9上的连通口10流向别的存水槽8内,使得其余横支管4无水流下时,其对应的存水槽8也能够形成水封,多个卫生器具都可以补充水进去,更新储水和防止干涸,并且,由于设置了隔水板9,隔水板9占用了一定的存水弯6内的空间,使得存水弯6内无需较多的水即能够保证各个存水槽8内的水位迅速上升而没过横支管4下端部形成水封,进一步防止存水弯6内水位下降或发生干涸,保证了排水管系内的臭气不会外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