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砖胎膜标准件及砖胎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9288发布日期:2020-07-24 15:23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砖胎膜标准件及砖胎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砖胎膜标准件及砖胎膜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房屋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常使用独立基础(四周条形基础)结合抗浮筏板结构。这些基础工程中需要用标准砖砌筑砖胎膜,使其作为模板使用,待有一定强度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传统工艺中大量砖胎膜砌筑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繁琐,人工投入量大,所以在现在的施工中都采用预制的砖胎膜标准件拼接成砖胎膜结构,当时现有的砖胎膜还存在如下缺点:

1、稳定性差:房屋建筑工程中,在施工场所,挖出地基,然后将该种砖胎膜结构放置在沟槽中,再在砖胎膜结构的外侧掩埋泥土并填实。现有技术中,砖胎膜结构的外侧壁是光滑的,填埋的泥土对砖胎膜结构产生向内的压力,砖胎膜结构安装后不够紧,存在移动的问题,稳定性差。

2、且侧向受力效果差:在砖胎膜结构拼接完成后,对其进行浇注,浇注过程中容易发生胀模导致砖胎膜结构损坏。

所以,现在亟需一种稳定性强、且侧向受力效果好的砖胎膜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砖胎膜标准件及砖胎膜结构,提高现有技术中砖胎膜结构的稳定性和浇注时的侧向受力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砖胎膜标准件,包括标准件主体和位于标准件主体两侧的连接部,所述标准件主体为长方体板材,所述长方体板材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标准件主体的连接孔,所述标准件主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条形凸沿,所述条形凸沿的长度与所述标准件主体的长边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标准件主体的两个对侧短边端面上分别向外凸起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位于标准件主体短边端面的上下两侧,且分别与标准件主体的上下两侧面平齐,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上均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侧的插销孔,所述标准件主体上的第一凸块能够与另一块标准件主体上的第二凸块拼接,且位于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内的插销孔贯通。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的高度为所述标准件主体短边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的厚度与所述标准件主体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靠近所述标准件主体的两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标准件主体、连接部和条形凸沿均一体成型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砖胎膜结构,包括上述砖胎膜标准件以及连接件、固定件,多个所述砖胎膜标准件的连接部首尾拼接,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相邻两个砖胎膜标准件中一块所述标准件主体上的第一凸块与另一块标准件主体上的第二凸块拼接,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内的插销孔贯通,所述连接件设置在贯通的插销孔内,将相邻两个砖胎膜标准件连接,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相邻两个砖胎膜标准件中的连接孔,将两个砖胎膜标准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接件为钢筋,所述钢筋与所述插销孔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固定件为钢丝,当钢丝依次穿过相邻两个砖胎膜标准件中的连接孔后,将钢丝的两端扎绑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砖胎膜标准件,主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条形凸沿,一方面提高砖胎膜底部与泥土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将挡住的泥土压在凸沿上,使砖胎膜结构更具稳定性,防止填埋的泥土对砖胎膜结构产生向内的压力,使砖胎膜结构安装后不够紧,出现移动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的砖胎膜标准件为预制成型的,代替传统标准砖砌筑的砖胎膜,在施工现场直接进行拼装,缩短施工工期。

3、本实用新型的砖胎膜结构,在砖胎膜拼装完成后,利用固定件穿过连接孔进行固定,防止在浇筑时发生胀模导致砖胎膜结构损坏。

4、并且,所述连接孔还可以作为吊装孔使用,使装配更方便快捷,减少人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砖胎膜标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砖胎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标准件主体;2、连接部;21、第一凸块;22、第二凸块;23、插销孔;3、连接孔;4、条形凸沿;5、连接件;6、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砖胎膜标准件的一实施例,包括标准件主体1和位于标准件主体1两侧的连接部2,所述标准件主体1为长方体板材,所述长方体板材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标准件主体1的连接孔3,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连接孔3,所述连接孔3靠近所述标准件主体1的两侧设置,所述标准件主体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条形凸沿4,所述条形凸沿4的长度与所述标准件主体1的长边长度相同。所述标准件主体1竖直放置在空间内,所述条形凸沿4设置在所述标准件主体1的底部,一方面提高砖胎膜标准件底部与泥土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将泥土压在条形凸沿4上,使砖胎膜标准件更具稳定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标准件主体1、连接部2和条形凸沿4均一体成型设置,且都为预制成型,代替传统标准砖砌筑的砖胎膜,在施工现场直接进行拼装,缩短施工工期。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2为设置在所述标准件主体1的两个对侧短边端面上分别向外凸起的第一凸块21和第二凸块22,所述第一凸块21和第二凸块22分别位于标准件主体1短边端面的上下两侧,且分别与标准件主体1的上下两侧面平齐,所述第一凸块21、第二凸块22上均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侧的插销孔23,所述标准件主体1上的第一凸块21能够与另一块标准件主体1上的第二凸块22拼接,且位于第一凸块21、第二凸块22内的插销孔23贯通。

此种结构的连接部2,在将两块砖胎膜标准件进行连接时,只需将两块砖胎膜标准件上的第一凸块21和第二凸块22进行拼接,然后在拼接后的插销孔23内插入连接件5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三角形连接件或直线连接件的拼接的方式,提高了砖胎膜制作效率,也节省了砖胎膜制造的成本和材料。

具体地,为了凸块的美观及方便制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21、第二凸块22的高度为所述标准件主体1短边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凸块21、第二凸块22的厚度与所述标准件主体1的厚度相同。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砖胎膜结构的一实施例,包括上述的砖胎膜标准件以及连接件5、固定件6,多个所述砖胎膜标准件的连接部2首尾拼接,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本实施例中采用四个砖胎膜标准件拼装成一个正方形砖胎膜结构,所述条形凸沿4全部突出于标准件主体1的外侧,在所述砖胎膜结构的内侧进行浇注,在砖胎膜结构的外侧填土固定,所述砖胎膜结构用于挡住泥土,并将挡住的泥土压在条形凸沿4上,使砖胎膜结构更具稳定性。

具体地,相邻两个砖胎膜标准件中一块所述标准件主体1上的第一凸块21与另一块标准件主体1上的第二凸块22拼接,拼接后所述第一凸块21与第二凸块22内的插销孔23贯通,所述连接件5设置在贯通的插销孔23内,所述连接件5依次插入到第一凸块21与第二凸块22的插销孔23中,将相邻两个砖胎膜标准件连接,为了进一步的将相邻两个砖胎膜标准件固定,所述固定件6依次穿过相邻两个砖胎膜标准件中的连接孔3,将两个砖胎膜标准件通过固定件6固定连接在一起,防止在浇筑时发生胀模导致砖胎膜结构损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5为钢筋,所述钢筋与所述插销孔23间隙配合;所述固定件6为钢丝,当钢丝依次穿过相邻两个砖胎膜标准件中的连接孔3后,将钢丝的两端扎绑在一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