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1411发布日期:2020-09-29 09:2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基础。



背景技术:

海上风电技术因具有节约土地、风切变小和靠近用电市场等天然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海上风电基础的抗拔力,基桩需要进行嵌岩施工作业。但是,由于海上施工的工况较恶劣,可施工时间短、施工难度大,嵌岩施工作业过程中容易产生基桩截面突变、影响基桩受力的情况,导致基桩结构的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基础,提高了基桩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上风电基础,包括基桩主体,所述基桩主体的顶部设有与风机塔连接的法兰盘,所述基桩主体的底部插入至海底泥面以下;

所述基桩主体插入至海底泥面以下的部分向基桩主体的底部依次包括第一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锥部的锥角范围为8°~13°,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与基桩主体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锥部的锥角范围为8°~20°,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与基桩主体的轴线平行。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部的锥角为8°,所述第二锥部的锥角为13°。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圆周表面上设有定桩板、复位弹簧和限位台,所述定桩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基桩主体铰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中部与安装在所述销轴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基桩主体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定桩板远离基桩主体的底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定桩板靠近基桩主体的底部的一侧通过复位弹簧抵靠在限位台上。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圆周表面沿平行于基桩主体的轴线的方向设有翼板,所述翼板沿第二连接部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块所述翼板的夹角范围为15°~30°。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翼板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基础,包括基桩主体,在基桩主体的嵌岩端设计为具有一定锥角,包括第一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锥部和第二连接部,提高了嵌岩端的破水嵌岩能力,增强了海水和海底泥面对嵌岩端作用力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嵌岩作业的稳定性和对中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上风电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上风电基础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基桩主体;

2-法兰盘;

3-第一锥部;

4-第一连接部;

5-第二锥部;

6-第二连接部;

7-定桩板;

8-复位弹簧;

9-限位台;

10-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上风电基础,包括基桩主体,所述基桩主体的顶部设有与风机塔连接的法兰盘,所述基桩主体的底部插入至海底泥面以下;

所述基桩主体插入至海底泥面以下的部分向基桩主体的底部依次包括第一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锥部的锥角范围为8°~13°,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与基桩主体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锥部的锥角范围为8°~20°,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与基桩主体的轴线平行。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基础,包括基桩主体,在基桩主体的嵌岩端设计为具有一定锥角,包括第一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锥部和第二连接部,提高了嵌岩端的破水嵌岩能力,增强了海水和海底泥面对嵌岩端作用力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嵌岩作业的稳定性和对中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部的锥角为8°,所述第二锥部的锥角为13°。

从上述描述可知,锥角设计过大,则海水或泥面阻力过大,设计过小无法达到改善嵌岩端的受力条件,提高基桩的稳定性和对中性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圆周表面上设有定桩板、复位弹簧和限位台,所述定桩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基桩主体铰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中部与安装在所述销轴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基桩主体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定桩板远离基桩主体的底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定桩板靠近基桩主体的底部的一侧通过复位弹簧抵靠在限位台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定桩板在嵌岩过程中上翻,减少海水或泥面的阻力,嵌岩后抵靠在限位台上,提高基桩的抗拔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圆周表面沿平行于基桩主体的轴线的方向设有翼板,所述翼板沿第二连接部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块所述翼板的夹角范围为15°~30°。

从上述描述可知,翼板增大了海底泥面与基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翼板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从上述描述可知,翼板的截面设计为等腰梯形,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海上风电基础,包括基桩主体1,所述基桩主体1的顶部设有与风机塔连接的法兰盘2,所述基桩主体1的底部插入至海底泥面以下;

所述基桩主体1插入至海底泥面以下的部分向基桩主体1的底部依次包括第一锥部3、第一连接部4、第二锥部5和第二连接部6,所述第一锥部3的锥角范围为8°~13°,所述第一连接部4的表面与基桩主体1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锥部5的锥角范围为8°~20°,所述第二连接部6的表面与基桩主体1的轴线平行。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一种海上风电基础,包括基桩主体1,所述基桩主体1的顶部设有与风机塔连接的法兰盘2,所述基桩主体1的底部插入至海底泥面以下;

所述基桩主体1插入至海底泥面以下的部分向基桩主体1的底部依次包括第一锥部3、第一连接部4、第二锥部5和第二连接部6,所述第一锥部3的锥角为8°,所述第一连接部4的表面与基桩主体1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锥部5的锥角为13°,所述第二连接部6的表面与基桩主体1的轴线平行。

所述第一连接部4的圆周表面上设有定桩板7、复位弹簧8和限位台9,所述定桩板7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基桩主体1铰接,所述复位弹簧8的中部与安装在所述销轴上,所述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基桩主体1连接,所述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与定桩板7远离基桩主体1的底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定桩板7靠近基桩主体1的底部的一侧通过复位弹簧8抵靠在限位台9上。所述第二连接部6的圆周表面沿平行于基桩主体1的轴线的方向设有翼板10,所述翼板10沿第二连接部6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块所述翼板10的夹角范围为15°~30°。所述翼板10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基础,包括基桩主体,在基桩主体的嵌岩端设计为具有一定锥角,包括第一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锥部和第二连接部,提高了嵌岩端的破水嵌岩能力,增强了海水和海底泥面对嵌岩端作用力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嵌岩作业的稳定性和对中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