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1588发布日期:2020-09-04 11:5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石锚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主要使用在坡度较高的山区的输电塔建设中。



背景技术:

岩石锚杆基础是一种通过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在岩孔内的胶结,使得锚筋与岩体结合形成整体的输电线路基础。在我国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工程中,一般应用在山丘地形的输电线路。

目前,岩石锚杆基础常用的有直锚式、承台式、嵌固式、斜锚式、桩锚式等。其中的承台式群锚基础,其类似于承台桩基础,利用承台将基础作用力传递给下部锚杆,承载能力较高。但在一些坡度较陡的地方固定塔位时,一方面对岩石锚杆基础的水平承载力有一定要求,要求下部锚杆的上拔受力边坡控制,承台则需嵌入岩石中一定深度;另一方面坡度较陡的地区,交通运输不便,需人工开挖承台基坑,再加上采用岩石锚杆塔位的岩石普遍完整性好硬度高,其承台开挖工程量很大,才能满足深度要求,无疑给施工增添了难度,也增加了工作量。

因此,在坡度较陡山区建立输电塔时,急需一种既能保证足够水平抗力,又能减小岩石开挖量、方便施工的岩石锚杆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在保证水平抗力的同时减小了岩石开挖量、方便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包括用于浇筑在岩体上的混凝土承台,设于混凝土承台内的钢筋网,以及用于将混凝土承台固定在岩体上的群锚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塔的地脚螺栓锚入所述混凝土承台的上端部并固定;所述混凝土承台的上端部还设有侧向的斜向锚杆,斜向锚杆的一端与钢筋网连接,斜向锚杆的另一端锚入岩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混凝土承台上的侧向设置斜向锚杆,能够增加水平抗力,又能减小岩石开挖量、方便施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混凝土承台上端部设有侧向的连梁,连梁与混凝土承台一体浇筑而成;所述斜向锚杆位于岩体外的部分位于连梁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连梁设有多个,多个连梁以地脚螺栓为中心周向排布或者于竖直方向上依次排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连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15度-45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岩体上坡设有斜向锚孔,所述斜向锚杆的下端位于斜向锚孔中,在斜向锚杆与斜向锚孔的孔壁之间填充有细石混凝土填充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混凝土承台的下端设有承台趾,承台趾位于承台上靠近岩体下坡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钢筋网延伸至承台趾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群锚锚杆的下段位于岩体的锚孔内,群锚锚杆的下段与岩体的锚孔孔壁之间填充有细石混凝土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传统输电塔锚固基础相比水平抗力更高,可降低承台高度,减少现场岩石开挖量,缩短现场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承台;11、钢筋网;12、连梁;2、地脚螺栓;3、群锚锚杆;4、岩体;5、细石混凝土层;6、斜向锚杆;7、承台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包括用于浇筑在岩体4上的混凝土承台1,设于混凝土承台1内的钢筋网11,以及用于将混凝土承台1固定在岩体4上的群锚锚杆3。输电塔的地脚螺栓2锚入混凝土承台1的上端部并固定。混凝土承台1的上端部还设有侧向的斜向锚杆6,斜向锚杆6的一端与钢筋网11连接,斜向锚杆6的另一端锚入岩体4内。混凝土承台1浇筑在群锚锚杆3的上段,待承台凝固后与群锚锚杆3固定在一起。群锚锚杆3的下段位于岩体4的锚孔内,群锚锚杆3的下段与岩体4的锚孔孔壁之间填充有细石混凝土层5。

混凝土承台1上端部设有侧向的连梁12,连梁12与混凝土承台1一体浇筑而成。斜向锚杆6位于岩体4外的部分位于连梁12内。

连梁12设有多个,多个连梁12以地脚螺栓2为中心周向排布或者于竖直方向上依次排布。连梁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15度-45度。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连梁12举例说明。(竖直方向设两个连梁12的结构,参见图2,实施例2不再详述。)

岩体4上坡设有斜向锚孔,斜向锚杆6的下端位于斜向锚孔中,在斜向锚杆6与斜向锚孔的孔壁之间填充有细石混凝土填充层。

混凝土承台1的下端设有承台趾7,承台趾7位于承台上靠近岩体4下坡的一侧。钢筋网11延伸至承台趾7内。

实施例1中的岩石锚固基础通过以下施工方法形成:

(1)根据设计图纸对输电塔岩石锚杆基础施工位置测量定位,从上往下施工,清理定位所处位置周围边坡上的淤积物,浮石等杂物,并采用风镐并结合人工配合开挖出承台和承台趾空间,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清理承台底面平台堆积物。

(2)对锚孔(用于放置斜向锚杆和群锚锚杆)位置测量定位,标出锚孔中心位置,利用钻孔机钻出相应的锚孔,将孔内的岩粉,岩屑以及沉渣清除干净。

(3)对锚孔直径、间距复测,要求锚孔直径为80mm,锚孔间距为240mm。

(4)施工复测群锚锚孔深度,深度必须不小于2.5m。

(5)进行二次清孔并对孔壁充分湿润,将群锚锚杆和斜向锚杆逐一插入锚孔中,锚筋直径为28mm,使锚杆中心与锚孔中心重合,使锚杆周围与岩壁之间不接触,向锚杆与锚孔间隙部分注入细石混泥土并填捣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级,细石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

(6)在承台位置架设承台模板,在连梁位置架设连梁模板,在承台、承台趾、连梁空间绑扎连通钢筋网,群锚锚杆顶端伸入承台范围,在钢筋网中放置地脚螺栓并固定位置,浇筑承台、连梁和承台趾混凝土。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包括用于浇筑在岩体(4)上的混凝土承台(1),设于混凝土承台(1)内的钢筋网(11),以及用于将混凝土承台(1)固定在岩体(4)上的群锚锚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塔的地脚螺栓(2)锚入所述混凝土承台(1)的上端部并固定;所述混凝土承台(1)的上端部还设有侧向的斜向锚杆(6),斜向锚杆(6)的一端与钢筋网(11)连接,斜向锚杆(6)的另一端锚入岩体(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承台(1)上端部设有侧向的连梁(12),连梁(12)与混凝土承台(1)一体浇筑而成;所述斜向锚杆(6)位于岩体(4)外的部分位于连梁(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12)设有多个,多个连梁(12)以地脚螺栓(2)为中心走向排布或者于竖直方向上依次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15度-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岩体(4)上坡设有斜向锚孔,所述斜向锚杆(6)的下端位于斜向锚孔中,在斜向锚杆(6)与斜向锚孔的孔壁之间填充有细石混凝土填充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承台(1)的下端设有承台趾(7),承台趾(7)位于承台上靠近岩体(4)下坡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11)延伸至承台趾(7)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群锚锚杆(3)的下段位于岩体(4)的锚孔内,群锚锚杆(3)的下段与岩体(4)的锚孔孔壁之间填充有细石混凝土层(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石锚杆技术领域,现有的岩石锚杆缺乏水平抗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电塔且具水平抗力的岩石锚固基础,包括用于浇筑在岩体上的混凝土承台,设于混凝土承台内的钢筋网,以及用于将混凝土承台固定在岩体上的群锚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塔的地脚螺栓锚入所述混凝土承台的上端部并固定;所述混凝土承台的上端部还设有侧向的斜向锚杆,斜向锚杆的一端与钢筋网连接,斜向锚杆的另一端锚入岩体内;既保证增加水平抗力,又能减小岩石开挖量、方便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张盈哲;徐世泽;刘燕平;吴笛;裘立峰;章李刚;张兆冲;徐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2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