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杆塔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1581发布日期:2020-09-04 11:52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杆塔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杆塔基础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杆塔基础。



背景技术:

杆塔基础承受较大的水平与竖向荷载,故基础体形较大。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有两大不足:一是养护时间长,延长了野外作业的工期,增大了工程成本;二是受限于输电工程施工作业线状分布的特点,钢筋野外绑扎,混凝土野外浇筑,现场施工难度大,效率低,质量管控难。近年来,随着输电工程机械化施工的逐步普及,以及风灾冰灾后电网抢修的高时效要求,装配式基础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现有的基础修造技术却满足不了这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杆塔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单元组件;所述单元组件包括混凝土组件;所述混凝土组件为柱状或是方形块状结构,混凝土组件内埋设有至少一根钢管组件;所述钢管组件为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组件内,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管状结构,钢管组件与另一混凝土组件上的钢管组件固结将两个单元组件连接为一体,多个混凝土组件通过钢管组件相互对接形成杆塔基础。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组件包括作为立柱支撑的竖向组件;所述竖向组件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组件内,另一端设置有与相邻竖向组件对接的第一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竖向组件管壁上开设的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沿周向间隔布置于竖向组件管壁上;所述竖向组件端部插入相邻竖向组件内或是套设于相邻竖向组件外并通过穿设于第一通孔内的螺栓固连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组件还包括作为平行勾连的水平组件;所述水平组件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组件内,另一端设置有与相邻水平组件对接的第二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组件位于混凝土组件外的管体上沿水平组件轴向延伸的卡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布置在卡槽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焊接在卡槽侧壁并与卡槽另一侧留有间隙,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水平组件端部插入相邻水平组件内或是套设在相邻水平组件外使两块连接板伸入到间隙内相互贴紧并通过穿设于第二通孔内的螺栓固连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组件位于混凝土组件外的管体上开设有两条卡槽,两条卡槽对称布置于水平组件的轴线两侧;所述的连接板的两端分别穿过水平组件上的两条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穿过水平组件上的两条卡槽并向水平组件外延伸,且延伸至水平组件外的板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组件位于混凝土组件外的管体上开设有多个沿水平组件周向间隔布置的第三通孔,水平组件的端部伸入到相邻水平组件内或是套设在相邻水平组件外并通过穿设于第三通孔的螺栓固连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组件内设置有多根围绕在钢管组件外侧的加固筋条,多根加固筋条纵横交错布置形成浇筑于混凝土组件内的钢筋骨架。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组件上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为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组件内并与加固筋条固连、一端延伸至混凝土组件外的c型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实用新型的杆塔基础通过多个单元组件组装而成,单元组件为钢管混凝土构件,通过钢管组件将相邻单元组件组装在一起,根据杆塔基础的结构选取适合数量的单元组件即可将其组装成需要的结构,根据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可以在平面和竖向进行扩展,其安装方式简单,且单元组件可以在预制厂内提前制好,极大程度提高了杆塔基础修造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有效缩短了外业施工工期,实现构件质量的车间控制;

2、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组件包括作为立柱结构的竖向组件,竖向组件相互对接形成竖向的支柱结构,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杆塔基础的承载要求,改变竖向组件的截面尺寸,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力;

3、本实用新型竖向组件相互套接,接头和插头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当两个竖向组件相互对接在一起后,内管内壁预嵌固螺母,通过外穿过第一通孔内的螺栓即可将两组竖向组件固连为一体,安装方式极为简单;

4、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组件还包括水平布置的作为勾连连接的水平组件,水平组件相互对接将多个单元组件勾连成水平方向的承载基础,水平组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管径的钢管结构;

5、本实用新型相邻水平组件采用套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并在水平组件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能够定位水平组件的方向,便于在套接过程中确认好单元组件的方向,便于对两组相邻水平组件的安装,连接板上有螺栓穿过的第二通孔,以提高了水平组件连接的强度;

6、本实用新型在水平组件上设置两组卡槽,两组卡槽对称布置,即布置的连接板贯通了整个水平组件,两组水平组件对接后接触面积大幅度提升,传力性能得以提高;

7、本实用新型在连接板延伸至水平组件外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即水平组件对接安装后,是在水平组件的外侧进行螺栓安装,由于采用了内管内壁预嵌固螺母,这种结构便于安装;

8、本实用新型在水平组件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当两组水平组件对接后通过螺栓穿过第三通孔,即可将两组水平组件固连为一体,配合连接板使用,能够大幅度提高两组水平组件的连接强度;

9、本实用新型在外包混凝土内增加加固筋条,提高了整个混凝土的结构抗裂性,加固筋条包覆在钢管组件的外侧,加强了混凝土与钢管的整体性;

10、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组件内埋设有吊耳,对于某些大型的单元组件,吊耳便于对这类单元组件进行搬运;

11、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单元采用了固定的模数和尺寸,可以实现二次利用,对于设计使用年限内线路的迁改,能减少基础材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极大程度提高了杆塔基础的修造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野外作业时间,方便了组件质量的车间控制,装配式结构更加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杆塔基础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杆塔基础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竖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的a-a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水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的b-b视图;

其中:1—混凝土组件;2—竖向组件;3—第一通孔;4—水平组件;5—卡槽;6—连接板;7—第二通孔;8—第三通孔;9—加固筋条;10—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6,本实施例的杆塔基础是一种装配式结构,由多个单元组件组装而成。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单元组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混凝土组件1,二是钢管组件。钢管组件为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组件1内,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管状结构,混凝土组件1可以是柱状结构也可以是方形的块状结构,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组件1为立方体或是长方体。混凝土组件1内设置有多根围绕在钢管组件外侧的加固筋条9,多根加固筋条9纵横交错布置形成浇筑于混凝土组件1内的钢筋骨架。混凝土组件1上设置有吊耳10,吊耳10为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组件1内并与加固筋条9固连、一端延伸至混凝土组件1外的c型构件。针对某些大型的单元组件,吊耳10便于吊装搬运。

本实施例的钢管组件包括两组,如图3~4所示,钢管组件包括作为立柱支撑的竖向组件2,竖向组件2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组件1内,另一端设置有与相邻竖向组件2对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如图3~4所示,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竖向组件2管壁上开设的多个第一通孔3,多个第一通孔3沿周向间隔布置于竖向组件2管壁上,竖向组件2端部插入相邻竖向组件2内或是套设于相邻竖向组件2外并通过穿设于第一通孔3内的螺栓固连为一体。

安装时,将相邻两组单元组件中对应的两组竖向组件2相互套接在一起,使两组竖向组件2中的第一通孔3一一对应,然后向第一通孔3内穿设螺栓将两者固连为一体,完成单元组件中竖向组件2的安装。

竖向组件2可以是单根钢管穿过混凝土组件1,其两端伸出混凝土组件1。也可以是竖向组件2一端处于混凝土组件1内,另一端沿竖向延伸。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结构的竖向组件2。

如图5~6所示,钢管组件还包括作为平行勾连的水平组件4,水平组件4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组件1内,另一端设置有与相邻水平组件4对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水平组件4位于混凝土组件1外的管体上沿水平组件4轴向延伸的卡槽5,水平组件4位于混凝土组件1外的管体上开设有两条卡槽5,两条卡槽5对称布置于水平组件4的轴线两侧。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布置在卡槽5内的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穿过水平组件1上的两条卡槽5并向水平组件4外延伸,且延伸至水平组件4外的板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7。连接板6一侧焊接在卡槽5侧壁并与卡槽5另一侧留有间隙,水平组件4端部插入相邻水平组件4内或是套设在相邻水平组件4外使两块连接板6伸入到间隙内相互贴紧并通过穿设于第二通孔7内的螺栓固连为一体。

水平组件4位于混凝土组件1外的管体上开设有多个沿水平组件4周向间隔布置的第三通孔8,水平组件4的端部伸入到相邻水平组件4内或是套设在相邻水平组件4外并通过穿设于第三通孔8的螺栓固连为一体。

实际安装时,将两组对应的水平组件4相互套接在一起,连接板6伸入到对方水平组件4的间隙内,与对方水平组件4中的连接板6贴合在一起,使两块连接板6上的第二通孔7一一对应,然后穿过螺栓将两块连接板6固定在一起。用螺栓穿过水平组件4上对应的第三通孔,将两组水平组件4固连为一体。

根据实际需求,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组件1上可以设置多个水平组件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单元组件最多可以设置四组水平组件4和两组竖向组件2,但根据实际需求,可能会面临各种特殊情况,即便是多于四组水平组件4和两组竖向组件2,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组件1中有两组水平组件处于同一条轴线的,两组水平组件4可采用同一条钢管穿过混凝土组件1形成,两组水平组件4中的连接板6可穿过混凝土组件1,即一块连接板6从一组水平组件4延伸至另一组水平组件4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