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5403发布日期:2020-09-11 21:2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塔、桥梁支撑等构筑物中,通常利用埋布桩基的方式来作为构筑支撑基础,其中桩基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

由于作为支撑基础结构,难免因时间推移承载受力的应力堆积与施工数据偏差等因素影响,造成桩基结构的偏差凹陷,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各种土建施工方法,通过开凿桩基埋布区域,以灌注、加设人工挖孔桩的方式进行纠偏作业,纠偏施工过程费时费力,投入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包括结构基座、承载块与顶板;

所述结构基座左侧前后两端平行设置有两根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贯穿于结构基座下端,所述连接钢筋上端延伸分布有螺柱;

所述承载块为混凝土块,所述承载块浇筑成型于结构基座上端中部,所述承载块左侧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一对锚栓,所述锚栓左端套接有锚杆;

所述承载块上表面嵌接有平移轨,所述平移轨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平移轨表面开槽设置有活动槽;

所述顶板平行设置于承载块上端,所述螺柱与顶板插接,所述顶板通过连接钢筋与结构基座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承载块之间设置有水平调整块;

所述水平调整块下表面与承载块上表面贴合,所述水平调整块中贯穿设置有调整柱,所述调整柱下端嵌接于活动槽中,所述调整柱上端凸出延伸有柱头,所述柱头贯穿于顶板上端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基座为工型槽钢架,所述结构基座通过埋布于土层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柱头与调整柱之间套接有角钢件,所述角钢件相邻设置于顶板上端,所述调整柱与角钢件之间套接有连接塞环。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槽表面与调整柱下端均蚀刻有螺旋状磨纹。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块与水平调整块之间形成有l型卡槽,所述l型卡槽中卡接有桩基。

进一步的,所述桩基下端与承载块之间形成有填充层。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的一种构,通过左右组合并基于结构基座主体的承载结构,作为预制桩基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埋布施工时的辅助支撑结构,通过结构补强支撑桩基强度的同时,其凸出于埋布区域表面的调整柱头结构,便于施工人员日后通过机械对结构进行旋转调整,简化了纠偏工作的工序流程。

2.本方案中的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其中调整柱顶端柱头可配合施工机械施加水平转动力,从而通过调整柱下端在活动槽中的水平转动,沿平移轨摩擦平移,两端设置的水平调整块沿承载块横方向的平移,将作用于桩基两侧,从而完成桩基的纠偏平移调整,提高了结构的施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移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1-结构基座、2-承载块、3-水平调整块、4-连接钢筋、5-锚栓、6-螺柱、7-顶板、8-调整柱、9-角钢件、10-柱头、11-连接塞环、12-平移轨、13-锚杆、14-活动槽、15-填充层、16-桩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结合图1-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包括结构基座1、承载块2与顶板7;

结构基座1左侧前后两端平行设置有两根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贯穿于结构基座1下端,连接钢筋4上端延伸分布有螺柱6,结构基座1为工型槽钢架,结构基座1通过埋布于土层进行固定;

承载块2为混凝土块,承载块2浇筑成型于结构基座1上端中部,承载块2左侧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一对锚栓5,锚栓5左端套接有锚杆13,在施工中通过将锚杆13埋布设置于结构基座1外侧土层中,来利用锚杆13横向牵引承载块2,提高承载块2的水平荷载;

承载块2上表面嵌接有平移轨12,平移轨12上端转动连接,平移轨12表面开槽设置有活动槽14;

顶板7平行设置于承载块2上端,螺柱6与顶板7插接,顶板7通过连接钢筋4与结构基座1固定连接,顶板7与承载块2之间设置有水平调整块3,承载块2与水平调整块3之间形成有l型卡槽,l型卡槽中卡接有桩基16;

水平调整块3下表面与承载块2上表面贴合,水平调整块3中贯穿设置有调整柱8,调整柱8下端嵌接于活动槽14中,调整柱8上端凸出延伸有柱头10,柱头10贯穿于顶板7上端中部,柱头10与调整柱8之间套接有角钢件9,角钢件9相邻设置于顶板7上端,调整柱8与角钢件9之间套接有连接塞环11,活动槽14表面与调整柱8下端均蚀刻有螺旋状磨纹,桩基16下端与承载块2之间形成有填充层15,其中连接塞环11嵌填于顶板7与调整柱8之间,通过连接塞环11密封调整柱8与水平调整块3连接处,避免调整结构埋布于土层中时砂砾影响调整柱8转动。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上述调整结构,在桩基16施工初期,将顶板7下端包括的结构基座1、承载块2、水平调整块3埋布于土层中,并依照桩基16大小改变两座调整结构间的间距,向外延伸锚杆13并将其与地层面插接固定,而后将桩基16固定放置于承载块2与水平调整块3之间,待调整结构与桩基16填埋后完成施工,桩基16通过左右对称设置的该调整结构支撑固定,其中桩基16下端与承载块2之间预留有填充层15;

现场勘测桩基16结构确认偏斜状况后,利用旋挖桩机等转动机械转动头部位与柱头10对接,通过机械制动带动柱头10转动,使调整柱8在水平调整块3中转动,调整柱8与活动槽14接触端的转动,将使调整柱8沿磨纹方向平移,进而使水平调整块3沿平移轨12、承载块2横方向平移,通过桩基16左右两端的水平调整块3平移活动,来调整桩基16结构偏斜,完成纠偏工作。

此处,上、下、左、右、前、后只代表其相对位置而不表示其绝对位置。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包括结构基座(1)、承载块(2)与顶板(7),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基座(1)左侧前后两端平行设置有两根连接钢筋(4),所述连接钢筋(4)贯穿于结构基座(1)下端,所述连接钢筋(4)上端延伸分布有螺柱(6);

所述承载块(2)为混凝土块,所述承载块(2)浇筑成型于结构基座(1)上端中部,所述承载块(2)左侧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一对锚栓(5),所述锚栓(5)左端套接有锚杆(13);

所述承载块(2)上表面嵌接有平移轨(12),所述平移轨(12)表面开槽设置有活动槽(14);

所述顶板(7)平行设置于承载块(2)上端,所述螺柱(6)与顶板(7)插接,所述顶板(7)通过连接钢筋(4)与结构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顶板(7)与承载块(2)之间设置有水平调整块(3);

所述水平调整块(3)下表面与承载块(2)上表面贴合,所述水平调整块(3)中贯穿设置有调整柱(8),所述调整柱(8)下端嵌接于活动槽(14)中,所述调整柱(8)上端凸出延伸有柱头(10),所述柱头(10)贯穿于顶板(7)上端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基座(1)为工型槽钢架,所述结构基座(1)通过埋布于土层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头(10)与调整柱(8)之间套接有角钢件(9),所述角钢件(9)相邻设置于顶板(7)上端,所述调整柱(8)与角钢件(9)之间套接有连接塞环(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14)表面与调整柱(8)下端均蚀刻有螺旋状磨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块(2)与水平调整块(3)之间形成有l型卡槽,所述l型卡槽中卡接有桩基(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6)下端与承载块(2)之间形成有填充层(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物构筑物纠偏平移旋转调整结构,属于建筑施工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结构基座、承载块与顶板;结构基座左侧前后两端平行设置有两根连接钢筋,连接钢筋贯穿于结构基座下端,连接钢筋上端延伸分布有螺柱;承载块为混凝土块,承载块浇筑成型于结构基座上端中部,承载块左侧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一对锚栓,锚栓左端套接有锚杆;承载块上表面嵌接有平移轨,平移轨上端转动连接,平移轨表面开槽设置有活动槽,该种调整结构相比纠偏施工方式,能通过预埋结构的方式支撑桩基,并在日后纠偏施工时以旋转机构调整结构中的水平调整块,进而利用水平调整块在桩基侧面施加力完成纠偏工作,提高了结构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承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能绿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6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