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开合封边的球墨铸铁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4111发布日期:2020-10-02 08:1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开合封边的球墨铸铁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墨铸铁井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开合封边的球墨铸铁井盖。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是一种新型的高强度铸铁材料,它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墨,使用这种球状石墨进行锻造,从而提高最终加工成品的硬化强度,球墨铸铁的综合性能接近于钢,能够承受较大的外界压力以及具有十分优秀的耐磨性能,球墨铸铁井盖即为使用球墨铸铁作为基础材料制作而成的窖井井盖。

球墨铸铁井盖外形与常规的灰口铸铁井盖相似,然而球墨铸铁井盖的韧性更高,耐磨性能以及承重能力都更好,且球墨铸铁井盖重量比灰口铸铁井盖更轻,常规的球墨铸铁井盖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其外形没有做出改进,仍旧具备常规井盖的一些缺点,例如长时间使用后易与窖井产生脱离,脱落后的窖井顶部无封顶,容易对来往行人产生危险,而若是制作成不易脱落的井盖结构,则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入到窖井内部时,通常难以方便的打开井盖,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并且常规的井盖没有在连接处设置封边,无法对异味进行阻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开合封边的球墨铸铁井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常规的球墨铸铁井盖难以在与窖井紧固连接的同时方便开合,容易对行人造成危险或是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没有在连接处设置封边,无法很好的阻挡异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开合封边的球墨铸铁井盖,包括窖井、自然地面、封边层和井盖主体,所述窖井安装于自然地面的内部,且窖井的顶部设置有封边层,并且封边层设置于窖井的内侧,所述窖井的内部连接有井盖主体,且井盖主体的上方设置有顶部井盖,并且顶部井盖与封边层相互连接,所述井盖主体和顶部井盖的内部均贯穿开设有流通口,且井盖主体的外周开设有缺口,所述井盖主体的内部连接有中心轴,且中心轴的两端位于缺口的内部,所述窖井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下方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封边层的内部开设有抽离槽,且抽离槽的内部连接有封堵块。

优选的,所述窖井与封边层构成一体化结构,且封边层的直径小于井盖主体的直径,并且封边层设置为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封边层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抽离槽,且抽离槽位于移动槽的正上方,并且抽离槽的宽度大于井盖主体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井盖主体与顶部井盖构成一体化结构,且顶部井盖与封边层构成卡合结构,并且井盖主体通过中心轴与窖井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井盖主体和顶部井盖的内部均左右对称贯穿开设有流通口,且井盖主体的直径与窖井和固定槽的内径均相同,并且井盖主体通过中心轴与移动槽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移动槽在固定槽的下方左右对称开设,且固定槽与中心轴构成滑动结构,并且中心轴的长度大于井盖主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封堵块设置为“l”型结构,且封堵块在窖井的上方左右对称连接,并且封堵块与抽离槽和移动槽均构成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开合封边的球墨铸铁井盖,

1.此装置摒弃了常规的采用直径差对井盖进行放置的方式,将球墨铸铁井盖主体放置于窖井的内部,位于封边层的下方,通过固定槽对中心轴形成支撑,从而对井盖整体形成支撑,将井盖稳固的放置于窖井的内部,同时使用封堵块对移动槽和抽离槽进行封堵,使得中心轴在无外力作用下不可能与固定槽脱离,从而使得井盖主体不会与窖井产生脱离,提高了井盖与窖井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此装置的安全性能;

2.工作人员可以取下封堵块之后,通过转动的方式将中心轴转动至移动槽的上方,从而将中心轴和井盖主体沿着移动槽向下滑动至底端,即可围绕中心轴转动井盖主体和顶部井盖,将它们转动至与抽离槽相对应后,工作人员即可将此装置整体抽离窖井的内部,取出方式十分简单,不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并且若是工作人员需要将窖井与井盖之间的连接封死,只需使用螺栓将封堵块与窖井之间的连接钉紧,即可完成对井盖整体的固定;

3.井盖主体位于封边层的下方,与窖井的内壁贴合,且顶部井盖位于封边层的内侧,与封边层相互卡合,并且封边层的内径小于井盖主体的直径,因此可以通过封边层对井盖主体与窖井之间的连接进行封边处理,有效的掩盖处窖井内部的异味,防止异味和污水大量外泄,且封边层与窖井为固定连接,具有较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窖井与封堵块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轴与固定槽发生相对滑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轴与移动槽发生相对滑动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井盖主体与窖井发生相对转动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窖井与封堵块连接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窖井;2、自然地面;3、封边层;4、井盖主体;5、顶部井盖;6、流通口;7、缺口;8、中心轴;9、固定槽;10、移动槽;11、封堵块;12、抽离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开合封边的球墨铸铁井盖,包括窖井1、自然地面2、封边层3、井盖主体4、顶部井盖5、流通口6、缺口7、中心轴8、固定槽9、移动槽10、封堵块11和抽离槽12,窖井1安装于自然地面2的内部,且窖井1的顶部设置有封边层3,并且封边层3设置于窖井1的内侧,窖井1的内部连接有井盖主体4,且井盖主体4的上方设置有顶部井盖5,并且顶部井盖5与封边层3相互连接,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的内部均贯穿开设有流通口6,且井盖主体4的外周开设有缺口7,井盖主体4的内部连接有中心轴8,且中心轴8的两端位于缺口7的内部,窖井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9,且固定槽9的下方开设有移动槽10,封边层3的内部开设有抽离槽12,且抽离槽12的内部连接有封堵块11。

窖井1与封边层3构成一体化结构,且封边层3的直径小于井盖主体4的直径,并且封边层3设置为环形结构,封边层3为固定设置于窖井1上方的结构,当井盖主体4完成安装后,封边层3对窖井1和井盖主体4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封边,对窖井1进行封边工作,且井盖主体4会被封边层3进行阻挡,使得安装完成后,井盖主体4无法向上离开窖井1的内部,同时无法围绕中心轴8进行转动,从而维持井盖主体4工作中的稳定状态。

封边层3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抽离槽12,且抽离槽12位于移动槽10的正上方,并且抽离槽12的宽度大于井盖主体4的宽度,当工作人员需要打开窖井1的开口时,需要下移井盖主体4与顶部井盖5,使得它们转动90°,将井盖主体4与顶部井盖5的侧边转动至与抽离槽12对应,即刻通过抽离槽12将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向上抽出窖井1的内部,从而便捷的取出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后,下到窖井1内部进行工作。

井盖主体4与顶部井盖5构成一体化结构,且顶部井盖5与封边层3构成卡合结构,并且井盖主体4通过中心轴8与窖井1构成转动结构,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同时进行移动或是转动,中心轴8同时作为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的整体转轴,工作状态中顶部井盖5与封边层3相互卡合,从而对窖井1的顶部开口进行封边处理,当需要取出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整体时,首先向下滑动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滑动至移动槽10的底部,即可通过中心轴8转动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整体,从而使得它们能够顺利通过抽离槽12取出。

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的内部均左右对称贯穿开设有流通口6,且井盖主体4的直径与窖井1和固定槽9的内径均相同,并且井盖主体4通过中心轴8与移动槽10构成滑动结构,外界污水通过流通口6流入窖井1的内部,工作状态下,中心轴8位于固定槽9的内部形成支撑,当中心轴8转动至与移动槽10相对应后,即可向下移动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整体,使得井盖主体4与窖井1发生相对滑动,直至滑动至移动槽10的底端,封边层3不再对井盖主体4形成阻挡,即可对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进行转动。

移动槽10在固定槽9的下方左右对称开设,且固定槽9与中心轴8构成滑动结构,并且中心轴8的长度大于井盖主体4的直径,工作状态下,中心轴8位于固定槽9的内部,不与移动槽10接触,工作人员可以在取下封堵块11之后,通过转动顶部井盖5的方式转动中心轴8,使得中心轴8在固定槽9的内部发生相对滑动,直至中心轴8转动至与移动槽10的顶部开口相接触,即可向下滑动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整体。

封堵块11设置为“l”型结构,且封堵块11在窖井1的上方左右对称连接,并且封堵块11与抽离槽12和移动槽10均构成卡合结构,当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整体安装固定完成之后,抽离槽12仍旧处于露天状态,此时需要通过封堵块11对抽离槽12进行封堵,封堵块11插入抽离槽12内部的同时,其底端结构插入移动槽10的内部,从而对中心轴8形成阻挡,使得中心轴8无法转动至移动槽10的上方,从而提高此装置连接的稳定性,防止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在长时间的外界环境中突然掉落至窖井1的内部。

工作原理:如图1和图5所示,窖井1位于自然地面2的内部,是城市地下管道系统的一部分,封边层3固定设置于窖井1的上方,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固定于窖井1的内部,对窖井1的上方开口进行封堵,封边层3对顶部井盖5与窖井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封边处理,能够有效的掩盖窖井1内部的异味,同时对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进行限制,防止它们离开窖井1的内部,井盖主体4两端开设的缺口7内部设置有中心轴8,中心轴8的两端位于固定槽9的内部,对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形成支撑,防止它们在窖井1的内部下滑,2个封堵块11位于窖井1的上方,与移动槽10和抽离槽12之间均相互卡合,对抽离槽12进行封堵的同时对中心轴8产生限制,外界污水通过流通口6向下流入窖井1的内部,降低窖井1上方蓄水的可能,此装置整体结构稳定,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能够有效的对窖井1的上方开口进行封堵,同时不会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出现下滑或是移动;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当工作人员需要取下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进入窖井1的内部时,将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转动至如图2所示,使得中心轴8的两端来到移动槽10的上方,如此即可将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下滑,使得中心轴8在移动槽10的内部向下滑动,直至中心轴8来到移动槽10的底部,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对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进行转动,将它们转动至如图4所示,使得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与窖井1的内部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此时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的两端与抽离槽12的开设方位相对应,工作人员即可通过抽离槽12向上抽出井盖主体4和顶部井盖5整体,将它们抽出窖井1的内部,从而对窖井1实施后续工作,若是工作人员需要将窖井1上方的开口封死,只需使用螺栓将封堵块11与窖井1之间的连接钉紧,即可完成对井盖整体的固定。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