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2056发布日期:2020-05-12 15:5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水电水利工程引水发电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



背景技术:

水电工程泄水建筑物泄流过程中,水舌在空中掺气扩散和入水溅水均能形成雾流。同时,水雾随气流飘向空中,沿两岸山坡及山坳爬行而上,把低层水汽向上输送形成对流。水汽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碰撞并增大,在水舌落点处附近,气流卷着雨滴扑向两岸,形成倾盆大雨。这种水雾随爬升高度、和向下游的扩散广度其浓度逐渐减小。一般将雾化现象按形态分为水舌溅水区、强暴雨区、雾流降雨区和薄雾区。

随着水电水利行业筑坝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世界级巨型水电水利工程正在不断刷新坝高、泄量等工程规模参数。随着坝高和泄量的增加,泄洪雾化的雨强及范围也在急剧增大,对工程枢纽下游的整体环境、边坡稳定、机电设备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关于减少消能雾化的研究较多,主要以调整泄洪建筑结构体型的研究为主,通过模型试验,在满足消能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消能工的结构进而调整水舌形态;改变消力池(1)的结构进而增加单位水体消能率;增加护坦长度和水垫深度;改变跌坎的高度等,达到减少或者改变雾化范围的目的。但是,随着坝高的增加,泄洪过程中,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随之增大,有时为了充分消散水能,通过空中增加水舌的碰撞消能,在消能和雾化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反而产生了更大的雾化效应。对于这种情况,多以采取工程措施,加强边坡支护、尽量避开雾化区布置厂房等方案来避免雾化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包括消力池和多块防雾网,所述消力池周围设置有多根支承柱,所述防雾网搭接于任意两根支承柱之间。

所有防雾网拼接组成防雾幕布,防雾幕布将所述消力池池口盖合。

所述支承柱周边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与所述消力池连通。

所述支承柱折弯为弯曲形状,支承柱折弯处将支承柱上、下两部分分隔为迎雾段、竖直段,迎雾段相对于竖直段之间的倾角小于15度。

所述迎雾段长度小于所述竖直段长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防雾化消能结构还包括独立安装于消力池周围的空压机,所述支承柱以内设置有通气管a,通气管a一端与空压机连通,通气管a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承柱外表面。

任意两根支承柱之间还通过结构横柱连接在一起,所述防雾网还搭接于结构横柱之上,所述结构横柱以内还设置有通气管b,通气管b与所述通气管a连通。

相邻两根支承柱之间的间距为1米至5米。

所述结构横柱数量为1根至3根,并且沿着水平方向部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防雾网对部署于水利设施周边空气中的水雾进行收集,被收集的水雾在防雾网上凝结成水滴,并且铸件积累成为水流,最后通过支承柱以内的通气管滴落至消力池以内,从而达到了减少水利设施周边环境水雾的目的,本发明优选在消力池周边设置空压机,通过空压机向通气管内送入空气,使环境空气与压缩空气进行相应的热交换,从而使环境中的水雾进一步凝结成水,提升了降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中:1-消力池,2-防雾网,3-支承柱,4-排水沟,31-迎雾段,32-竖直段,5-通气管a,6-喷嘴,7-结构横柱,8-通气管b,9-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包括消力池1和多块防雾网2,消力池1周围设置有多根支承柱3,防雾网2搭接于任意两根支承柱3之间。进一步地,所有防雾网2拼接组成防雾幕布,防雾幕布将消力池1池口盖合。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多块防雾网组成笼罩在消力池上部的防雾幕布,最大限度防止雨雾消散,提升防雾效果。

另外,支承柱3周边设置有排水沟4,排水沟4与消力池1连通。排水沟用于将收集到的凝结水及时导入消力池以内进行消能处理,避免水对岸坡、支承柱或水利设施基础造成淘刷,保障了水利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支承柱3折弯为弯曲形状,支承柱3折弯处将支承柱3上、下两部分分隔为迎雾段31、竖直段32,迎雾段31相对于竖直段32之间的倾角小于15度。优选迎雾段31长度小于竖直段32长度的二分之一。迎雾段31一般设置为迎向环境空气中多雾区域,以便更好地收集雾水。

此外,防雾化消能结构还包括独立安装于消力池1周围的空压机,支承柱3以内设置有通气管a5,通气管a5一端与空压机连通,通气管a5另一端延伸至支承柱3外表面。优选通气管a5与支承柱3外表面连接处还设置有喷嘴6。通气管a5数量为2根至10根,并且并列部署于支承柱3以内。

进一步地,任意两根支承柱3之间还通过结构横柱7连接在一起,防雾网2还搭接于结构横柱7之上,结构横柱7以内还设置有通气管b8,通气管b8与通气管a5连通。优选通气管b8数量为1根至2根,并且并列部署于结构横柱7以内。通气管b8之间间距为10cm至50cm。相邻两根支承柱3之间的间距为1米至5米。所有支承柱3形状、大小一致。结构横柱7数量为1根至3根,并且沿着水平方向部署。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防雾网对部署于水利设施周边空气中的水雾进行收集,被收集的水雾在防雾网上凝结成水滴,并且铸件积累成为水流,最后通过支承柱以内的通气管滴落至消力池以内,从而达到了减少水利设施周边环境水雾的目的,本发明优选在消力池周边设置空压机,通过空压机向通气管内送入空气,使环境空气与压缩空气进行相应的热交换,从而使环境中的水雾进一步凝结成水,提升了降雾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消力池(1)和多块防雾网(2),所述消力池(1)周围设置有多根支承柱(3),所述防雾网(2)搭接于任意两根支承柱(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防雾网(2)拼接组成防雾幕布,防雾幕布将所述消力池(1)池口盖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3)周边设置有排水沟(4),排水沟(4)与所述消力池(1)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3)折弯为弯曲形状,支承柱(3)折弯处将支承柱(3)上、下两部分分隔为迎雾段(31)、竖直段(32),迎雾段(31)相对于竖直段(32)之间的倾角小于15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雾段(31)长度小于所述竖直段(32)长度的二分之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雾化消能结构还包括独立安装于消力池(1)周围的空压机,所述支承柱(3)以内设置有通气管a(5),通气管a(5)一端与空压机连通,通气管a(5)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承柱(3)外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根支承柱(3)之间还通过结构横柱(7)连接在一起,所述防雾网(2)还搭接于结构横柱(7)之上,所述结构横柱(7)以内还设置有通气管b(8),通气管b(8)与所述通气管a(5)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支承柱(3)之间的间距为1米至5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横柱(7)数量为1根至3根,并且沿着水平方向部署。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雾化消能结构,包括消力池和多块防雾网,所述消力池周围设置有多根支承柱,所述防雾网搭接于任意两根支承柱之间。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防雾网对部署于水利设施周边空气中的水雾进行收集,被收集的水雾在防雾网上凝结成水滴,并且铸件积累成为水流,最后通过支承柱以内的通气管滴落至消力池以内,从而达到了减少水利设施周边环境水雾的目的,本发明优选在消力池周边设置空压机,通过空压机向通气管内送入空气,使环境空气与压缩空气进行相应的热交换,从而使环境中的水雾进一步凝结成水,提升了降雾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杜帅群;吴银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4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