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水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7671发布日期:2020-05-15 17:35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水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止水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多采用抗渗混凝土,防水的重点是变形缝防水,变形缝防水结构多采用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的形式,背贴式止水带位于防水保护层上,防水保护层下为涂膜或卷材防水层,底部涂膜或卷材防水层不允许打孔破坏。

目前明挖管廊止水带的固定一般采用穿透橡胶止水带固定在模板或结构钢筋上,或者直接用模板或木方夹紧固定橡胶止水带,上述第一种固定方式破坏橡胶止水带,严重影响止水带止水效果,破坏结构整体防水功能;第二种固定方式固定效果不佳,浇筑混凝土振捣时橡胶止水带易发生位置偏移,造成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橡胶止水带位置不能居于变形缝中间处,橡胶止水带位置偏移后造成该位置漏浆,影响结构外观效果及防水功能。

目前端头模板支撑采用斜撑支撑于防水保护层上,斜撑采用在防水保护层上打孔固定,破坏了垫层防水层。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920372712.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钢板连接件,包括上、下两层钢板,钢板厚度≤10mm以及固定钢板的螺栓和螺母,在所述的上、下两层钢板之间设有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所述的橡胶止水带中间设有防水层,在钢板和橡胶止水带之间设有沥青胶泥层,本连接件原理简单,易于实施操作,作业人员施工过程中,便于操作和控制,既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合理节约了施工成本,但是仍存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位置偏移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止水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所述止水装置,包括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第一拉杆、第二拉杆、主支撑件、次支撑件、垫板、夹紧件、止水件,所述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的上翼缘以及下翼缘与所述主支撑件正面连接,所述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次支撑件设置于所述主支撑件的背面,所述夹紧件与所述次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以及夹紧件,所述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与所述主支撑件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次支撑件之间,所述止水件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板上方并通过所述垫板与所述第二u型板下方连接。

本申请所述止水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铺设背贴式止水带;

沿变形缝的中线位置铺设背贴式止水带,使背贴式止水带与变形缝对齐;

步骤2,安装第一u型板;

将第一u型板按变形缝的测量位置,安装于背贴式止水带上,安装时,第一u型板的下翼缘平放于背贴式止水带上;

步骤2.1,安装第一拉杆;

将第一拉杆的一端通过第一u型板腹板上的通孔穿过第一u型板,将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结构钢筋固定连接;

步骤3,安装止水件;

将止水件平放于第一u型板的上翼缘上;

步骤4,安装第二u型板;

将第二u型板按止水件的位置,安装于止水件上,安装时,第二u型板的下翼缘平放于止水件上;

步骤4.1,安装垫板;

根据止水件中部高度设计垫板,将垫板与第二u型板下翼缘固定连接,使第二u型板下翼缘与止水件能够水平放置;

步骤4.2,安装第二拉杆;

将第二拉杆的一端通过第二u型板腹板上的通孔穿过第二u型板,将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结构钢筋固定连接;

步骤4.3,通过连接螺栓将第一u型板与第二u型板固定连接;

步骤5,安装主支撑件;

根据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的上翼缘以及下翼缘的位置安装主支撑件,使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的上翼缘以及下翼缘与主支撑件连接;

步骤6,安装次支撑件;

根据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的位置安装次支撑件的位置,使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设置于两个次支撑件之间;

步骤7,安装夹紧件;

将两个夹紧件分别穿过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并与次支撑件连接,夹紧件能够对次支撑件、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进行夹紧;

步骤7.1,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位置调整;

使用拉线法对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使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的垂直度保持一致;

步骤7.2,夹紧件固定;

通过螺母与夹紧件的配合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以及次支撑件夹紧固定,使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形成一个整体,保证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对止水件的夹持;

步骤8,浇筑结构混凝土;

步骤9,拆除及养护;

待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时拆除夹紧件、连接螺栓、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拆除时,先拆除夹紧件,再拆除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之间的连接螺栓以及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

步骤9.1将裸露在混凝土外的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切除;

步骤9.2,将切除后的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进行防锈处理。

步骤10,将拆除下的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进行清理并涂刷脱模剂继续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的腹板、上翼缘以及下翼缘的厚度为5mm,上翼缘以及下翼缘的宽为50mm。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件以及次支撑件为方管或者是圆管。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件为山型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腹板上的通孔孔距为250mm~40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板以及第二u型板采用钢、铝合金、高分子塑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件为中埋式止水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止水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具有以下显著的优越效果:

1,本发明所述止水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能够保证中埋式止水带居中、牢固、顺直,不破坏底部防水层。

2,本发明所述止水装置使用常规材料,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止水装置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u型板,2-第二u型板。3-第一拉杆,4-第二拉杆,5-止水件,6-垫板,7-主支撑件,8-次支撑件,9-夹紧件,10-背贴式止水带,11-混凝土顶面12-防水保护层,13-防水层,14-垫层,a-止水件宽度,b-混凝土厚度,c-变形缝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所述止水装置,包括第一u型板1、第二u型板2、第一拉杆3、第二拉杆4、主支撑件7、次支撑件8、垫板6、夹紧件9、止水件5,所述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的上翼缘以及下翼缘与所述主支撑件7正面连接,所述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次支撑件8设置于所述主支撑件7的背面,所述夹紧件9与所述次支撑件8连接,所述第一拉杆3以及第二拉杆4分别穿过所述第一u型板1、第二u型板2以及夹紧件9,所述第一拉杆3以及第二拉杆4与所述主支撑件7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次支撑件8之间,所述止水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板1上方并通过所述垫板6与所述第二u型板2下方连接,所述止水装置设置在防水保护层12上,防水层13设置于防水保护层12下方,垫层14设置于防水层13的下方。

本申请所述止水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铺设背贴式止水带10;

将变形缝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沿变形缝的中线位置铺设背贴式止水带10,使背贴式止水带10与变形缝对齐;

步骤2,安装第一u型板1;

将第一u型板1按变形缝的测量位置,安装于背贴式止水带10上,安装时,第一u型板1的下翼缘平放于背贴式止水带10上;

步骤2.1,安装第一拉杆3;

将第一拉杆3的一端通过第一u型板1腹板上的通孔(图中未示)穿过第一u型板1,将第一拉杆3的另一端与结构钢筋固定连接;

步骤3,安装止水件5;

将止水件5平放于第一u型板1的上翼缘上;

步骤4,安装第二u型板2;

将第二u型板2按止水件5的位置,安装于止水件5上,安装时,第二u型板2的下翼缘平放于止水件5上;

步骤4.1,安装垫板6;

根据止水件5中部高度设计垫板6,将垫板6与第二u型板2下翼缘固定连接,使第二u型板2下翼缘与止水件5能够水平放置;

步骤4.2,安装第二拉杆4;

将第二拉杆4的一端通过第二u型板2腹板上的通孔(图中未示)穿过第二u型板2,将第二拉杆4的另一端与结构钢筋固定连接;

步骤4.3,通过连接螺栓将第一u型板1与第二u型板2固定连接;

步骤5,安装主支撑件7;

根据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的上翼缘以及下翼缘的位置安装主支撑件7,使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的上翼缘以及下翼缘与主支撑件7连接;

步骤6,安装次支撑件8;

根据第一拉杆3以及第二拉杆4的位置安装次支撑件8的位置,使第一拉杆3以及第二拉杆4设置于两个次支撑件8之间;

步骤7,安装夹紧件9;

将两个夹紧件9分别穿过第一拉杆3以及第二拉杆4并与次支撑件8连接,夹紧件9能够对次支撑件8、第一拉杆3以及第二拉杆4进行夹紧;

步骤7.1,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位置调整;

使用拉线法对第一u型板1、第二u型板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的垂直度保持一致;

步骤7.2,夹紧件9固定;

通过螺母与夹紧件9的配合将第一拉杆3、第二拉杆4以及次支撑件8夹紧固定,使第一u型板1、第二u型板2形成一个整体,保证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对止水件5的夹持;

步骤8,浇筑结构混凝土;

步骤9,拆除及养护;

待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时拆除夹紧件9、连接螺栓、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拆除时,先拆除夹紧件9,再拆除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之间的连接螺栓以及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

步骤9.1将裸露在混凝土外的第一拉杆3以及第二拉杆4切除;

步骤9.2,将切除后的第一拉杆3以及第二拉杆4进行防锈处理。

步骤10,将拆除下的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进行清理并涂刷脱模剂继续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的腹板、上翼缘以及下翼缘的厚度为5mm,上翼缘以及下翼的宽为50mm。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件7以及次支撑件8为方管或者是圆管。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件9为山型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腹板上的通孔孔距为250mm~40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板1以及第二u型板2采用钢、铝合金、高分子塑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件5为中埋式止水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板1以及第一u型板1的宽度为止水件5的宽度a的一半与变形缝宽度c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板1以及第一u型板1的高度为混凝土的厚度b与背贴式止水板高度之差的一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