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折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3012发布日期:2020-05-19 20:2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可收折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具体涉及一种可收折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模板。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桩是用人力挖土、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因其具有施工机具简单、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物无影响、桩身质量可靠、造价较低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常见的施工技术就是由人工向下挖掘土(岩)成圆孔,且每挖1米左右支设模板并浇筑一圈混凝土护壁,如此不断下挖,一直到设计要求的深度。为防止坍孔和保证操作安全,需要在人工挖孔桩的内孔支撑模板等支撑装置,传统人工挖孔桩内支撑模板一般采用木模或钢模支撑,木模支撑体系稳固性低,模板周转利用率低,模板制作费时、废料;而钢模支撑体系模板重量大,转运、拼装不便,拼装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桩孔用模板呈上大下小的锥筒状,进而在使用时,需要调到下面重复使用或脱模后向上升时,需要将模板拆分后,再分别向下后,在桩口内装配后使用,这种使用方式给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耗费作业时间;现阶段采用了钢模板代替木制模板,采用钢模板后,不但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周转性,且可重复利用;以此创新一种使用便捷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模板来满足施工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强度高、且能够在提升的时候收折,在下放后展开并固定的可收折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模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收折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模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锥筒状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由至少两块曲面模板装配而成,两曲面模板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部分重叠,缩小直径,呈圆筒状;在模板本体内设有一用于辅助模板本体收折并能够带动模板本体上升或下降的支架,在模板本体内壁、模板本体的下端周向固定安装有多个限位座;所述支架包括置于模板本体中部的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包括一连接筒和多个周向设置在连接筒上且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一端固定在连接筒外壁,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模板本体内壁;在连接筒内设有一个能够上下移动并定位的提拉杆,在提拉杆的下端周向设有多个左右两端分别与提拉杆和限位座转动式连接的伸缩式横杆;通过向上提动提拉杆可带动伸缩式横杆与提拉杆相接的一端向上提升,并倾斜后带动模板本体的曲面模板下端向内移动,促使两曲面模板转动后,实现收折;通过下压提拉杆可带动伸缩式横杆与提拉杆相接的一端向下移动,同时收缩至最短状态后,呈水平状态,且末端与限位座相抵。这样,膜板由两个曲面模板装配而成,其中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相搭接,由此,在脱模时,可将搭接处接触固定后,同时向内转动两曲面模板,从而使得模板实现收折,直径变小,从而能够很好地脱模。所设置的支架,不但能够起到加固模板的作用,还能够便于操作者带动模板上下移动。另外,支架上的伸缩式横杆两端分别与模板内壁下端和提拉杆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从而在上拉提拉杆后,会带动伸缩式横杆端部上移,并在拉力下伸长后倾斜设置,带动曲面模板转动实现收折,这种收折方式操作简单,且结构较为稳固。在需要对下一节护壁进行施工时,只需下压提拉杆,此时,伸缩式横杆即会在内推的作用力下缩短,且末端在限位座的作用下限位,实现对内模的撑开,使其满足后期护壁模板的需求。该撑开方式也较为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在提拉杆的顶部设有一用于套设拉绳的套圈。这样,当下放位置较深后,可用拉绳拉升或下放支架,同时,将收折后的内模提升到桩孔外的位置进行撑开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筒为一个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锥状筒体,在提拉杆的中部设有一个与连接筒相配合的定位块,当伸缩式横杆呈水平状态时,所述定位块卡在连接筒内而限位。这样,在支撑架中部设置连接筒,并将其设为锥状,既不会影响提拉杆的提拉和下压,又能够与定位块配合后对提拉杆下压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得伸缩式横杆在定位块和限位座的双重定位下,在撑开后呈水平状态,形成对内模下端的支撑。

进一步的,在定位块上端还设有一个与其一体成型的紧固盖,所述紧固盖外沿伸出定位块外并向下折弯,形成锥筒状盖板,所述锥筒状盖板与定位块上端外壁之间形成一个与连接筒上端相配合的锥筒状卡槽。这样,在定位块与连接筒相扣合时,紧固盖能够继续卡在连接筒外,进而与连接筒双重固定,从而加固连接筒与定位块的稳固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式横杆由两个矩管套设而成。这样,采用矩管伸缩,能够与限位座很好的卡合,并与限位座底部贴合后通过限位座底板对伸缩式横杆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座由一块u形卡板和固定在u形卡板下的底板合围而成,在u形卡板内固定有一钢珠,连接在限位座一端的矩管端部设有一个与钢珠相配合的弧形凹部。这样,限位座的u形卡板能够便于伸缩式横杆的转动,而在内固定的钢珠能够与伸缩式横杆端部的弧形凹部相配合,从而实现伸缩式横杆的转动。

进一步的,在每个伸缩式横杆其中个一个矩管面向模板本体上端的一侧设有一个定位杆,在模板本体内壁上、上支撑架与限位座之间设有一个与定位杆相对应的定位块,在定位块上设有一个与定位杆末端相扣合的定位槽。这样,在伸缩式横杆向上提升时,定位杆卡在定位槽内,从而与模板内壁相抵,固定在当前状态下,避免在提升过程中提拉杆不够稳固,出现晃动。

进一步的,在模板本体的内壁还设有多根斜向加强杆。这样,可采用较薄的钢材制作模板,用支架和加强杆对内模加固,从而满足使用需要,该设置能有效减少内模的制作成本,同时,内模越薄,其转动时所需推力越小,转动更为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模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模板下放后撑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模板上提时收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曲面模板1、斜向加强杆11、螺栓2、上支撑架3、连接筒31、支撑横杆32、提拉杆4、套圈41、定位块42、紧固盖43、锥筒状卡槽44、伸缩式横杆5、矩管51、定位杆52、限位座6、u形卡板61、底板62、钢珠63、定位块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收折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模板,它包括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锥筒状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由至少两块曲面模板1装配而成,两曲面模板1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另一侧相搭接(在具体实施时,曲面模板可设置为三块或四块,且相邻端之间解除连接后,能够部分重叠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或移动,缩小模板本体直径,使其部分卷曲);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曲面模板搭接处一侧两次折弯,另一曲面模板的相对侧抵在折弯处,并与折弯处曲面模板的外端面处于同一曲面上,并通过螺栓2和螺母锁紧固定。在模板本体内设有一用于辅助模板本体收折并能够带动模板本体上升或下降的支架,在模板本体内壁、模板本体的下端周向固定安装有多个限位座6;所述支架包括置于模板本体中部的上支撑架3,所述上支撑架3包括一连接筒31和多个周向设置在连接筒31上且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支撑横杆32,所述支撑横杆一端固定在连接筒31外壁,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模板本体内壁;在连接筒31内设有一个能够上下移动并定位的提拉杆4,在提拉杆4的下端周向设有多个左右两端分别与提拉杆4和限位座6转动式连接的伸缩式横杆5;使用时,先解除螺栓2的锁紧,并转动其中一块曲面模板,使两曲面模板的相接端呈交错状后,再通过向上提动提拉杆可带动伸缩式横杆5与提拉杆4相接的一端向上提升,并倾斜后带动模板本体的曲面模板1下端向内移动,促使两曲面模板1转动后,实现收折;通过下压提拉杆4可带动伸缩式横杆5与提拉杆4相接的一端向下移动,同时收缩至最短状态后,呈水平状态,且末端与限位座6相抵。

本实施例中的曲面模板1采用薄钢板制成,钢板厚度为3-5mm。为了进一步的加强曲面模板的强度,在模板本体的内壁还设有多根斜向加强杆11。所述加强杆周向均匀分布,相邻两根加强杆11之间的间距为50-100mm。在两曲面模板相邻处,所设置的加强杆的密度可适度调小间距,加强连接处的强度。

附图中所设置的上支撑架3安装在模板本体中部,设置在中部时,需将其设为伸缩式结构,且收缩后长度的最小长度应小于模板本体上端的半径。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将上支撑架3设置在模板本体的顶端位置,其张开后的直径与模板本体上端的内经一致。这样,模板本体在收折后能够呈圆筒状,不会影响模板本体的上提。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在桩口位置对模板进行提拉,在提拉杆4的顶部设有一用于套设拉绳的套圈41。使用时,在套圈41内固定一根柔性拉绳,即可通过柔性拉绳拉动提拉杆。

如图2所示,连接筒31为一个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锥状筒体,在提拉杆4的中部设有一个与连接筒31相配合的定位块42,当伸缩式横杆5呈水平状态时,所述定位块42卡在连接筒31内而限位。具体的,所述伸缩式横杆5由两个矩管51套设而成。

如图4所示,在定位块42上端还设有一个与其一体成型的紧固盖43,所述紧固盖43的外沿伸出定位块外并向下折弯,形成锥筒状盖板,所述锥筒状盖板与定位块42上端外壁之间形成一个与连接筒31上端相配合的锥筒状卡槽44。

如图5所示,所述限位座6由一块u形卡板61和固定在u形卡板61下的底板62合围而成,在u形卡板内固定有一钢珠63,连接在限位座一端的矩管端部设有一个与钢珠63相配合的弧形凹部(图中未标示)。

进一步的,在每个伸缩式横杆5其中个一个矩管51面向模板本体上端的一侧设有一个定位杆52,在模板本体内壁上、上支撑架3与限位座6之间设有一个与定位杆52相对应的定位块7,在定位块7上设有一个与定位杆末端相扣合的定位槽。采用该结构可确保提拉时模板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确保收折后模板不会异动。

具体实施时,可在矩管51上侧面设置一个三角板来代替定位块和定位杆,所述三角板面向曲面模板1内壁的一侧为斜面,其倾斜角度与模板撑开状态时内壁的倾斜角度一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施工技术而非限制施工技术,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施工技术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项施工技术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