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72996发布日期:2020-05-19 20:28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项目施工时,为了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设置大量的支护桩进行支挡加固防护;目前支护桩的施工工艺流程是:桩位测量放线、间隔设置沉淀池和泥浆池、钻机钻孔、成孔及清孔、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这类施工工艺中造浆是在单独设置的沉淀池和泥浆池中实现,沉淀池和泥浆池之间通过沟渠连通,泥浆池与桩孔的上部通过沟渠连通,将制作好的泥浆引入桩孔内,泥浆池同时与多个桩孔连通,沟渠的数量众多且错落分布;施工过程中,泥浆池和沉淀池的数量是若干个,每个沉淀池和泥浆池都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进行开挖,工程建设周期变长,支护桩的施工成本上升;每个沉淀池和泥浆池只能用于一定数量的桩孔,使用后,沉淀池和泥浆池不再使用,沉淀池和泥浆池底部以及相应的沟渠中凝结了大量的泥浆,浪费了大量泥浆,泥浆池和沉淀池、引浆渠均需要回填,造成支护桩的造价直线上升;除此之外,造孔完成后的大量泥浆,需要从沉淀池和泥浆池中清理出来,再送到专业的处理工厂,避免污染环境,清理和处理成本高昂,因沉淀池和泥浆池的数量繁多,只能清理大部分的泥浆,依然对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进行支护桩施工时,大量开挖沉淀池和泥浆池,导致泥浆的浪费量直线上升,后期沉淀池和泥浆池的清理和处理成本高昂,最终成桩造孔的施工成本增加,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通过取消沉淀池和泥浆池,利用冠梁区进行造浆,避免沉淀池和泥浆池的后期处理,减少成桩造孔的造价成本、提高泥浆的利用率、减少工程的施工周期。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针对现有护壁桩施工工艺中大量开挖沉淀池和泥浆池以及沉淀池和泥浆池使用后的清理回填,施工周期大幅增加,沉淀池和泥浆池的挖掘成本和清理成本、泥浆的浪费量极大、回填渠池的成本,导致了护壁桩的造价成本大幅增加,且施工过程对环境存在污染;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取消沉淀池和泥浆池、引浆渠的挖掘,利用后期支护用的冠梁进行造浆,冠梁是护壁桩建造完成后才建造的,冠梁是建设在护壁桩顶部,将若干护壁桩连接起来,冠梁的建造过程中需要挖掘凹槽,然后通过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因此,本发明将冠梁建造用的凹槽工作提前至护壁桩建造前,护壁桩位于冠梁的凹槽内,利用冠梁的凹槽以及钻头与桩孔之间的间隙同时进行造浆,边造孔边造浆,桩孔内造浆量不足,冠梁区内的泥浆流动至桩孔内;本发明利用冠梁区造浆施工工艺进行护壁桩的建造,相比单独开挖沉淀池和泥浆池需要的占地空间过多,为了泥浆的流动需要挖掘过多的沟渠,浪费大量的泥浆,浪费的泥浆对环境污染极大,后期处理成本高昂,且不能完全清理,本发明不仅提前挖掘冠梁建造用的凹槽,节省沉淀池和泥浆池的占地,能够从根源上减少泥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回填沟池的工作量,减少护壁桩的施工成本、提高泥浆的利用率、缩短施工周期。具体步骤如下:

s1:根据待挖掘桩位的数量和桩长,确定冠梁区的挖掘长度,然后现场测量放样,一个冠梁区负责一端的护壁桩的造浆;

s2:将若干个冠梁区分段,同时开挖冠梁区;分段的冠梁区可以相向和背向挖掘,传统的护壁桩建造工艺中,造浆需要单独设置沉淀池和泥浆池,沉淀池和泥浆池以及桩孔之间通过若干个沟渠连通,挖掘一对沉淀池和泥浆池所耗费的造价成本和施工周期远远超出挖掘一个冠梁区的造价成本和施工周期,沉淀池和泥浆池清理后还要进行填埋,即沉淀池和泥浆池是一次性使用的,而冠梁本身是建设造在护壁桩顶部,且冠梁后期是需要建造的,采用冠梁区和造孔时的空隙进行造浆,护壁桩的建设成本减少、工程的施工周期减少,施工周期的减少意味着施工进度的快速推进,以及减少了沉淀池和泥浆池的安全围挡。

s3:冠梁区内采用水和黏土进行造浆;

s4:现场测量,定位桩孔的位置;

s5:通过钻机进行造孔动作,同时利用钻头与桩孔之间的空隙进行造浆,钻机不断掘进,同时桩孔内造浆,直至桩孔成型,钻孔深度到达预定深度后,拆除钻机,清理桩孔内的泥浆,完成护壁桩造孔作业;成孔作业过程中,泥浆的造浆过程不只是在冠梁区内进行,造浆是在冠梁区和桩孔内同时进行的,泥浆在冠梁区内自由流动,不需要设置沟渠,提高泥浆的利用率;冠梁区内的泥浆使用过后,对冠梁区内的泥浆清理后,后期可以直接在冠梁区的基础上进行冠梁施工,不会增加冠梁整体的施工周期,不存在沉淀池和泥浆池使用后,需要将沉淀池和泥浆池的底部进行清理,导致污染环境,泥浆的利用率低以及沉淀池和泥浆池的回填。

s6:将钢筋笼放置在桩孔内;

s7:浇筑水下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采用旋挖机进行造孔时,旋挖机的掘进速度缓慢,便于泥浆在桩孔内造浆。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成桩挖孔工艺中,挖掘大量的沉淀池和泥浆池进行造浆,沉淀池和泥浆池在使用后,需进行清理和填埋,导致护壁桩的建造成本和施工周期变长;本发明通过冠梁区和造孔过程中桩孔的空隙同时进行造浆,从根本上取消沉淀池和泥浆池以及挖掘过多的沟渠带来的相关问题,挖掘冠梁区的施工周期和成本本包含在护壁桩的建造成本内,因此极大的减少了护壁桩的造价成本和施工周期。

2、本发明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传统的沉淀池和泥浆池进行造浆后,大量的泥浆被浪费,本申请护壁桩成型后,清理后的冠梁区可直接进行冠梁的建造,减少泥浆的浪费量,提高泥浆的利用率,减少护壁桩的建设成本;通过冠梁区造浆,减少了泥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后期处理成本的开支;挖掘过多的沉淀池和泥浆池需要占据现场的空间,在使用过程中,而这些设施本身又会因为防护不到位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采用冠梁区,减少了危险源,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3、现有技术中,冠梁是护壁桩建造完成后才建造的,而本申请将冠梁建造局部前置,冠梁建造前置不会增加冠梁建造的整体工作量,同时对前期护壁桩建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冠梁可以减少护壁桩的建造成本、缩短护壁桩的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冠梁区与泥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造孔过程的造孔空隙造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冠梁区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冠梁与护壁桩示意图。

附图标记及对应零部件名称:1-冠梁,2-护壁桩,3-冠梁区,4-造孔的空隙,5-地面线,6-泥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待挖掘桩位的数量和桩长,确定冠梁区的挖掘长度,然后现场测量放样,挖去冠梁区的表层土。

s2:将若干个冠梁区分段,同时开挖冠梁区,若干个冠梁区分成几段,几段冠梁区同时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s3:冠梁区内采用水和黏土进行造浆,以及造孔过程中,利用钻头与桩孔之间的间隙进行造浆,由于护壁桩位于冠梁区内,泥浆能够自动流入桩孔内。

s4:现场测量,定位桩孔的位置。

s5:采用旋挖机进行造孔动作,同时将冠梁区内的泥浆能够自动流入桩孔内,钻机不断掘进,同时桩孔内造浆,直至桩孔成型,钻孔深度到达预定深度后,拆除钻机,清理桩孔内的泥浆,完成护壁桩造孔作业,冠梁区内的泥浆可以自由流动,取消沟渠,提高泥浆的利用率。

s6:将钢筋笼放置在桩孔内,钢筋笼放置到位后,将注浆导管放置在钢筋笼内。

s7:浇筑水下混凝土,采用导管法浇筑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原位指的是利用护壁桩桩位和冠梁区同时造浆,冠梁和护壁桩是垂直连接,本实施例不需要挖掘沟渠,进行泥浆的引流,泥浆可直接流入桩孔。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