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面漂浮垃圾的高效处理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5130发布日期:2020-10-17 02:3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中面漂浮垃圾的高效处理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中垃圾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水中垃圾垃圾处理站。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加,江河湖泊等地聚集了各种大量的固体漂浮物垃圾及悬浮垃圾,严重影响、破坏了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现阶段常见的手段是通过人工打捞的来清理水域环境内的垃圾;但目前人工打捞的垃圾通常是针对水上漂浮的固体漂浮物垃圾;例如,现有技术中有“cn201620682978.5”依靠网捞垃圾,其工作效率慢;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550689”,该申请案的清理船是针对水上漂浮的固体漂浮物垃圾,对于悬浮在水域内的水体悬浮垃圾难以有效的清理;另外在收集水中垃圾过程中,垃圾的含水量往往很多,垃圾整体较重,不便转移;因此在水体垃圾处理过程中,大多需要做水分离,不然垃圾的含水量往往很多,垃圾整体较重,不便转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中面漂浮垃圾的高效处理站,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是多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中面漂浮垃圾的高效处理站,包括平台、收集装置、滤水压缩装置、集储槽;

所述收集装置安装在平台上;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前端设置第一入口,所述第一腔室下方设置泵口,泵口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所述第一腔室后方设置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腔室内置滤水部,所述第一入口与滤水部连通,泵口位于滤水部外,所述滤水部将入口和泵口分隔;

第二腔室前方设置第二入口,第二腔室下方设置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第一出口对接;所述第二腔室内置活塞,活塞从对接处向后滑动、通过真空吸力使第一腔室内垃圾从第一出口经第二入口进入第二腔室、从第二出口流出第二腔室进入滤水压缩装置;

所述滤水压缩装置从上向下依次包括离心组件、挡板组件、压推组件、底座;

离心组件对垃圾再次脱水,垃圾经过挡板组件进入压推组件、再经过压推组件缩小体积进入集储槽。

本发明包括初步的收集装置,在通过水泵对水面或是水中垃圾(浮体)的收集过程中,完成初步的水分离;垃圾的收集和水分离在同一腔室完成,活塞位于两腔室的相接处,在水泵抽取含水垃圾时与第一腔室形成密封,随着垃圾充满第一腔室,活塞处逐渐形成真空,当活塞后退时候,将垃圾“抽”至第二腔室内,从第二出口下落,完成收集。通过活塞和水泵的配合,不断实现垃圾的抽吸、收集、转运;

转运收集的垃圾从第二出口落入滤水压缩装置,其中经过离心组件实现二次水分离,再次降低垃圾的含水量,减轻重量;然后经过挡板组件进入压缩体积的压推组件,在压推组件中实现体积缩小之后被推出进入集储槽统一集中处理垃圾。

经过本水中面漂浮垃圾的高效处理站处理的垃圾,在重量、体积上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处理装置可以集中处理更多的垃圾。

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运行维护简单,使用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组件包括离心腔、轨道、滤网(圆柱形的滤网)、离心电机、皮带;所述轨道固定在离心腔内,滤网安装在轨道上,离心电机位于离心腔外通过皮带带动滤网在轨道上、离心腔内做离心运动,离心腔侧壁上设置出水口。

滤网在旋转的过程中使内部的垃圾做离心运动,进一步的将多余的水分甩出,对于水分顺着出水口出水。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挡板电机、主动连杆、从动连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

第一挡板以第一转轴为轴转动、第二挡板以第二转轴为轴转动;

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设置为齿轮,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一挡板上;

所述从动连杆的一端设置为齿轮,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二挡板上;

主动连杆的齿轮安装在挡板电机主轴上,主动连杆和从动连杆的齿轮相啮合,挡板电机转动,让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水平对开。

一个电机可以使得两个挡板水平推开,在推开的过程中垃圾自重力下落,挡板组件既作为离心组件的底,同时作为压推组件的顶,整体降低结构复杂性。

进一步的:所述压推组件包括压推腔、压缩气缸、压板、推出气缸、推板、门;

所述推压腔有底无盖,在推压腔的侧壁上设置开口,在开口处铰接有门,所述门为自动复位门;

所述压板由压缩气缸从下向上推压垃圾使其体积缩小;

所述推板与门相对,所述推板由推出气缸从后向前推垃圾从门将垃圾推出推压腔。

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气缸完成压推的动作,简单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推板为u形,u形推板内切于推压腔。

进一步的:还包括前置滤水装置;其包括前置腔、前置离心叶片、前置电机。所述前置腔上设置前置入口、前置出口、前置出水口,所述前置入口与第二出口对接;前置出口与离心组件对接;所述前置出水口设置在前置入口和前置出口之间;所述前置出水口上设置网片。所述前置离心叶片为网面叶片与实体叶片交替排列设置;所述前置离心叶片安装在前置腔内,由前置电机驱动在前置腔内转动;所述离心叶片带动其内垃圾做离心运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为辊子传送带,辊子形成的表面从滤水压缩装置向集储槽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腔上装有振动器。为避免垃圾与滤网筒贴合过紧,无法靠重力下落,因此本装置中间设有一配合使用的振动器,帮助垃圾顺利掉入下一环节。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为可在水上移动或固定的浮体。例如可移动的船,或是水上的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的一侧设置集储槽,集储槽的另一侧设置孔板,孔板下方设置斜面,孔板与斜面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集储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滤水部为空心柱,在所述空心柱的两端设置凸出于空心柱表面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使空心柱与第一腔室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空心柱安装在第一腔室内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布满网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入口螺旋连接一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具有喇叭形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口下方接有斗形口。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通过气缸带动在第二腔室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为碗状橡胶头,所述碗状开口与第一出口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为气动隔膜泵。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在水面垃圾清理过程中,可以做到分离垃圾中的水分,减轻垃圾本身的重量;同时压缩垃圾的体积,可以增加垃圾的收集量;可以同时清除水面或是水体悬浮垃圾。

整体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并且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水泵部分省略、水管部分省略);

图5是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图5的局部剖视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滤水部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前置滤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图9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滤水压缩装置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离心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压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平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第一腔室1,第一入口101,水管102,进水口103,泵口104,水泵105,第一出口106,滤水部107,定位环1071,网孔1072;

第二腔室2,第二入口201,第二出口202,活塞203,气缸204,斗形口205;

离心组件3,离心腔301、轨道302、滤网303、离心电机304、皮带305,振动器306;

挡板组件4,第一挡板401、第二挡板402、挡板电机403、主动连杆404、从动连杆405、第一转轴406、第二转轴407;

压推组件5,压推腔501、压缩气缸502、压板503、推出气缸504、推板505、门506;

前置滤水装置6,前置腔601、前置离心叶片602、前置电机603;前置入口6011、前置出口6012、前置出水口6013,网面叶片6021,实体叶片6022,网片604;转运装置7;

平台8,集储槽801,孔板802,斜面803;底座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17所示,一种水中面漂浮垃圾的高效处理站,包括平台8、收集装置、滤水压缩装置、集储槽;

所述收集装置安装在平台上;在这里为了可以大范围的清理水面或是水下的垃圾,选用船作为可移动的平台。

如图16、图17所示,所述平台8的一侧设置集储槽801,集储槽的另一侧设置孔板802,孔板下方设置斜面803,孔板与斜面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集储槽连通。

船身底板为网状,避免因船身积水而导致的船身锈蚀等现象的发生,同时d板处留有空隙,使工作中意外溅出的水沿斜坡流到垃圾收集处,方便清理及干燥船身。

如图3—图8所示。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包括第一腔室1,所述第一腔室前端设置第一入口101,所述第一入口螺旋连接一水管102。所述水管102具有喇叭形进水口103。

所述第一腔室下方设置泵口104,泵口104通过管路与水泵105连接;所述水泵105为气动双隔膜泵。

所述第一腔室1后方设置第一出口106;所述第一腔室内置滤水部107,所述滤水部为空心柱,在所述空心柱的两端设置凸出于空心柱表面的定位环1071,所述定位环1071使空心柱与第一腔室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空心柱在安装在第一腔室内时、至少下三分之一布满网孔1072。

所述第一入口与滤水部连通(这里是空心柱内部),泵口位于滤水部外(空心柱外),所述滤水部将入口和泵口分隔;含水垃圾进入空心柱时水通过网孔进入泵口,实现了垃圾与水的分离,同时也避免了垃圾进入泵体对泵体的损害;这样在水泵抽水的同时实现了垃圾与水的分离。

第二腔室前方设置第二入口201,第二腔室下方设置第二出口202,所述第二入口与第一出口对接;所述第二腔室内置活塞203,所述活塞为碗状橡胶头,所述碗状开口与第一出口相对。

所述活塞通过气缸204带动在第二腔室内滑动;活塞从对接处向后滑动、通过真空吸力使第一腔室内垃圾从第一出口106经第二入口进入第二腔室、从第二出口流出第二腔室2进入滤水压缩装置。所述第二出口202下方接有斗形口205。

活塞的运动实现了垃圾从第一腔室进入第二腔室,进而重力下落至收集箱(或其他垃圾集中处理装置);整体结构运行稳定,可靠。

本装置结构简单,构思巧妙,运行稳定,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任意安装。

如图12所述滤水压缩装置从上向下依次包括离心组件3、挡板组件4、压推组件5、底座9。

离心组件对垃圾再次脱水,垃圾经过挡板组件进入压推组件、再经过压推组件缩小体积进入集储槽。

如图13所示,所述离心组件3包括离心腔301、轨道302、滤网303、离心电机304、皮带305;所述轨道固定在离心腔内,滤网安装在轨道上,离心电机位于离心腔外通过皮带带动滤网在轨道上、离心腔内做离心运动,离心腔侧壁上设置出水口。所述离心腔上装有振动器306。

离心腔与皮带配合设置第一槽,离心腔与轨道配合设置第二槽;离心腔在轨道302(轨道和离心腔之间是滚珠,相当于滚珠轴承)上旋转,旋转顺滑、可靠。

为避免垃圾与甩干筒贴合过紧,无法靠重力下落,因此本装置中间设有一配合使用的振动器。

如图14所示,所述挡板组件4包括第一挡板401、第二挡板402、挡板电机403、主动连杆404、从动连杆405、第一转轴406、第二转轴407;第一挡板以第一转轴为轴转动、第二挡板以第二转轴为轴转动;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设置为齿轮,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一挡板上;所述从动连杆的一端设置为齿轮,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二挡板上;主动连杆的齿轮安装在挡板电机主轴上,主动连杆和从动连杆的齿轮相啮合,挡板电机转动,让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水平对开。

挡板租几件打开,垃圾离心腔下落,挡板组件结构简单,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有效的保证开启迅速到位。

如图15所示,所述压推组件5包括压推腔501、压缩气缸502、压板503、推出气缸504、推板505、门506。

所述推压腔501有底无盖,在推压腔的侧壁上设置开口,在开口处铰接有门506,所述门为自动复位门(例如在轴腔处设置扭簧,由于是本领域常见的结构,不做详细赘述);所述压板由压缩气缸从下向上推压垃圾使其体积缩小;所述推板505与门506相对,所述推板505由推出气缸504从后向前推垃圾从门506将垃圾推出推压腔501。

进一步的:所述推板505为u形,u形推板内切于推压腔501。这样推板505可以将推压腔内的所有垃圾完全推出,避免粘在推压腔壁上。

另外如图9-图11所示,还包括前置滤水装置6;其包括前置腔601、前置离心叶片602、前置电机603。

所述前置腔601上设置前置入口6011、前置出口6012、前置出水口6013,所述前置入口与第二出口对接;前置出口与离心组件对接;所述前置出水口设置在前置入口和前置出口之间;所述前置出水口上设置网片;所述前置离心叶片为网面叶片6021与实体叶片6022交替排列设置;所述前置离心叶片安装在前置腔内,由前置电机驱动在前置腔内转动;所述离心叶片带动其内垃圾做离心运动。

增加的前置滤水腔,可以在垃圾进入离心组件进行滤水时,先去除一部分水。在本装置中,通过叶片旋转而离心滤水,叶片的宽度与前置腔厚度相同以保证相切性,同时叶片的边缘与前置腔的侧壁相切;在旋转过程中垃圾始终处于相邻两叶片之间,其中叶片是网面叶片和实体叶片交替设置,保证离心过程中垃圾的出水始终是通过网面叶片流出,保证除水的方向性。

为了避免垃圾进从前置出水口落入排水管道,在前置出水口6013上设置网片,保证垃圾中能从前置出口6012甩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运装置7,所述转运装置为辊子传送带,辊子形成的表面从滤水压缩装置向集储槽倾斜。

为了提高整体运行空间,这里增加一个辊子传送带,以提高垃圾转运效率,节省人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