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65489发布日期:2020-12-04 13:5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水利水电防护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工程边坡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治理和加固技术相对复杂,工程实践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现有的边坡防护工程包括混凝土结构固定、增强排水,增大绿化。通过不同种方式来避免边坡水土流失。

现检索到一篇专利公告号为cn20181067200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边坡防护结构,所述混凝土架体包括防护边框、网格架,其中,防护边框构成多个口字型结构,防护边框内设有流通槽,流通槽通过边坡底部的管道与沉淀池连通,网格架位于口字型结构内的边坡表面,网格架内的空间内种植植被;所述管道系统包括阵列分布的横管、竖管,横管、竖管均埋设在边坡内且与边坡平行,横管、竖管间隔并通过多根连接管连通,连接管伸出边坡外与喷头连接;横管之间通过第一支杆与总管连通,竖管之间通过第二支杆与总管连通,总管通过泵体与沉淀池连接;所述边坡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一端伸入到边坡内、中间段与横管、竖管贯通,另一端伸出边坡表面。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网格架与防护边框之间的安装大都采用焊接的固定方式,存在不便于安装网格架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安装防护框、驱动框以及固定框,本申请提供一种边坡防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坡体、管道系统以及于所述坡体四侧的框体,所述框体包括对立设置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所述左侧壁以及所述右侧壁分别可拆设置有多个固定框以及多个驱动框;所述固定框与对应的所述驱动框之间可拆设置有多个防护框,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框为可拆设置;所述坡体于所述防护框空腔内设置有种植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管道系统安装于坡体内,管道系统用于灌溉植被,首先在坡体的四侧固定设置有框体,先将多个防护框进行固定安装,多个防护框进行排列安装后,调节固定框以及驱动框的位置,进而对固定框与左侧壁固定安装,驱动框与右侧壁固定安装,此时,在防护框、驱动框、固定框的作用下,实现对坡体进行防护固定的效果;同时在防护框围设的空间内种植植物,形成植被层,进一步确保坡体的稳固效果。

优选的,所述防护框一侧壁以及所述驱动框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防护框的另一侧壁以及所述固定框均设置有用于所述凸块插接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着竖直方向以及朝向所述凸块的一端均为开口设置。

优选的,所述凸块以及所述凹槽内壁的水平截面均设置为“t”字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凸块沿着竖直方向插接于凹槽内,相邻两个防护框之间相互远离的水平运动被限制,完成固定相邻两个防护框的目的,同时完成驱动框与相邻防护框、固定框与相邻防护框之间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防护框以及所述固定框于所述凹槽开口设置有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端部转动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固定柱转动的位置位于所述卡接块端部,所述卡接块设置为“l”状,所述卡接块远离于所述固定柱的一端与所述凸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卡接块绕着固定柱端部转动,卡接块转动至与凸块上表面抵接,限制凸块沿着竖直方向朝向远离凹槽方向的运动,此时,防护框与驱动框、防护框与相邻防护框以及防护框与固定框之间固定稳固。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卡接块设置有用于所述转块转动的转槽,所述转块以及所述转槽内壁竖直截面设置为“t”字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块朝向远离转槽外的运动被限制,转块在转槽内转动,实现卡接块绕着固定柱转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左侧壁设置有用于所述固定杆插接的固定孔,所述驱动框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右侧壁设置有用于所述驱动杆插接的驱动孔,所述驱动杆以及所述固定杆之间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固定孔开口处到所述驱动孔开口处之间的距离,所述驱动杆以及所述固定杆之间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固定孔端部内壁到所述驱动孔端部内壁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杆插接于驱动孔内,固定杆插接于固定孔内,驱动固定杆运动至与固定孔内壁抵接的位置,同时调节驱动杆位于驱动杆内的距离,直至驱动框上的凸块插接于相邻防护框上的凹槽内,与固定框相邻的防护框上的凸块插接于固定框上的凹槽内,此时,实现驱动框、固定框以及多个防护框之间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杆周向外壁设置有用于所述限位块滑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靠近于所述固定框的一端为开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杆插接于固定孔内时,限位块在限位槽内运动,限位块与限位槽内壁抵接,限制固定杆只能沿着固定孔内的轴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管道系统包括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接的水泵以及与所述水泵输出端连接的主管以及多个用于灌溉植被层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出所述植被层的一端连接有喷头,所述主管与多个出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泵的作用下,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到主管内,主管将水源分配给多个出水管,在喷头的作用下,实现对植被层的灌溉效果。

优选的,所述坡体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进水管、所述主管以及所述出水管的沟槽,所述进水管、所述主管以及所述出水管外均罩设有钢筋笼,所述沟槽避免设置有铁丝滤网,所述坡体于所述沟槽内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上方覆盖有用于种植的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用于防止进水管、主管以及出水管受到损伤,起到防护的效果,同时碎石层用于填充沟槽,起到增强沟槽对进水管、主管以及出水管支撑的效果,铁丝滤网用于防止沟槽壁面发生水土流失的目的,延长进水管、主管以及出水管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边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铺设管道;挖沟槽,在沟槽避免设置铁丝网;将进水管、主管以及出水管罩设钢筋笼;

s2、坡面整理;碎石层填充于钢筋笼外,在碎石层外铺设土层,出水管以及喷头位于土层外;

s3、施工准备;砌设框体,将相邻防护框通过凸块以及凹槽连接在一起;

s4、安装工作;驱动杆插接于驱动孔内,固定杆插接于固定孔内,同时调整驱动框以及固定框位置,将防护框与固定框、防护框与相应驱动框连接在一起;

s5、种植植物,在防护框空腔位置种植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坡体上挖掘纵横交错的沟槽,将铁丝滤网放置在沟槽内壁外,将罩设有钢筋笼的进水管、主管以及出水管放置于沟槽内,出水管开口处安装喷头,将碎石层覆盖在钢筋笼周围,在碎石层的表面覆盖土层;通过凸块以及凹槽的配合作用,同时将固定杆插接于固定孔内,驱动杆插接于驱动孔内,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动,固定杆与固定孔端部内壁抵接,调节驱动框的位置,直至确保防护框与相邻防护框、驱动框与防护框以及防护框与固定框之间完成安装效果;在防护框范围内的土层种植形成种植层,确保对坡体的防护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凸块以及凹槽的配合作用,同时将固定杆插接于固定孔内,驱动杆插接于驱动孔内,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动,固定杆与固定孔端部内壁抵接,调节驱动框的位置,直至确保防护框与相邻防护框、驱动框与防护框以及防护框与固定框之间完成安装效果;

2.在坡体上挖掘纵横交错的沟槽,将铁丝滤网放置在沟槽内壁外,将罩设有钢筋笼的进水管、主管以及出水管放置于沟槽内,出水管开口处安装喷头,将碎石层覆盖在钢筋笼周围,在碎石层的表面覆盖用于种植的土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沟槽、钢筋笼、铁丝滤网、碎石层以及土层的示意图;

图4是a处的放大图;

图5是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坡体;2、框体;3、左侧壁;4、右侧壁;5、固定框;6、驱动框;7、防护框;8、种植层;9、凸块;10、凹槽;11、固定柱;12、卡接块;13、转块;14、转槽;15、固定杆;16、固定孔;17、驱动杆;18、驱动孔;19、限位块;20、限位槽;21、进水管;22、水泵;23、主管;24、出水管;25、喷头;26、沟槽;27、钢筋笼;28、铁丝滤网;29、碎石层;30、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包括坡体1、管道系统以及于坡体1四侧的框体2,为了便于对坡体1进行防护固定的效果,框体2设置为口字型,框体2由混凝土制成,框体2包括对立设置的左侧壁3以及右侧壁4,左侧壁3以及右侧壁4分别可拆设置有多个固定框5以及多个驱动框6,固定框5与对应的驱动框6之间可拆设置有多个防护框7,相邻防护框7为可拆设置。

参照图2和图5,防护框7的一侧壁以及驱动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凸块9,防护框7的另一侧壁以及固定框5均设置有用于凸块9插接的凹槽10,凸块9以及凹槽10分别位于防护框7对立的两侧壁上,将防护框7放置在框体2范围内的坡体1上,凹槽10沿着竖直方向以及朝向凸块9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将防护框7上的凸块9插接于相邻防护框7的凹槽10内,凸块9以及凹槽10内壁的水平截面均设为“t”字型,此时,相邻两个防护框7之间相互远离的水平运动被限制,完成固定相邻两个防护框7的目的。

参照图2和图4,为了实现固定框5以及驱动框6分别与左侧壁3以及右侧壁4之间的固定效果,固定框5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左侧壁3设置有用于固定杆15插接的固定孔16,驱动框6固定连接有驱动杆17,右侧壁4设置有用于驱动杆17插接的驱动孔18,驱动杆17以及固定杆15之间最大距离大于固定孔16开口处到驱动孔18开口处之间的距离,驱动杆17以及固定杆15之间最大距离小于固定孔16端部内壁到驱动孔18端部内壁之间的距离;固定孔16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固定杆15周向外壁设置有用于限位块19滑动的限位槽20,限位槽20靠近于固定框5的一端为开口设置,限位块19在限位槽20内运动,实现对固定框5与左侧壁3之间的固定稳固效果。

将驱动杆17插接于驱动孔18内,固定杆15插接于固定孔16内,驱动固定杆15运动至与固定孔16内壁抵接的位置,同时调节驱动杆17位于驱动杆17内的距离,直至驱动框6上的凸块9插接于相邻防护框7上的凹槽10内,与固定框5相邻的防护框7上的凸块9插接于固定框5上的凹槽10内,此时,实现驱动框6、固定框5以及多个防护框7之间的固定效果,实现便于安装防护框7、驱动框6以及固定框5的效果。

参照图2和图5,为了进一步限制凸块9在凹槽10内的运动,防护框7以及固定框5于凹槽10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1,固定柱11端部转动连接有卡接块12,卡接块12与固定柱11转动的位置位于卡接块12端部,固定柱11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块13,卡接块12设置有用于转块13转动的转槽14,转块13以及转槽14内壁竖直截面设置为“t”字型,转块13朝向远离转槽14开口处的方向运动,转块13在转槽14内转动,实现卡接块12绕着固定柱11顶端转动的效果。

卡接块12设置为“l”状,卡接块12远离固定柱11的一端与卡接块12抵接,卡接块12远离于固定柱11的一端与卡接块12抵接;驱动卡接块12绕着固定柱11端部转动,卡接块12转动至与凸块9上表面抵接,限制凸块9沿着竖直方向朝向远离凹槽10方向的运动,此时,防护框7与驱动框6、防护框7与相邻防护框7以及防护框7与固定框5之间固定稳固。

参照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确保坡体1稳固的效果,坡体1于防护框7空腔内设置有种植层8,管道系统包括进水管21、与进水管21连接的水泵22以及与水泵22输出端连接的主管23以及多个用于灌溉植被层的出水管24,出水管24穿出植被层的一端连接有喷头25,主管23与多个出水管24连通,多个出水管24沿着主管23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在水泵22的作用下,水源通过进水管21进入到主管23内,主管23将水源分配给多个出水管24,在喷头25的作用下,实现对植被层的灌溉效果。

坡体1设置有用于放置进水管21、主管23以及出水管24的沟槽26,进水管21、主管23以及出水管24外均罩设有钢筋笼27,沟槽26壁面设置有铁丝滤网28,坡体1与沟槽26内设置有碎石层29,钢筋笼27用于防止进水管21、主管23以及出水管24受到损伤,起到防护的效果,同时碎石层29用于填充沟槽26,起到增强沟槽26对进水管21、主管23以及出水管24支撑的效果,铁丝滤网28用于防止沟槽26壁面发生水土流失的目的,延长进水管21、主管23以及出水管24的使用寿命,确保对种植层8灌溉工作的正常进行。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坡体1上挖掘纵横交错的沟槽26,将铁丝滤网28放置在沟槽26内壁外,将罩设有钢筋笼27的进水管21、主管23以及出水管24放置于沟槽26内,出水管24开口处安装喷头25,将碎石层29覆盖在钢筋笼27周围,在碎石层29的表面覆盖土层30;通过凸块9以及凹槽10的配合作用,同时将固定杆15插接于固定孔16内,驱动杆17插接于驱动孔18内,限位块19在限位槽20内滑动,固定杆15与固定孔16端部内壁抵接,调节驱动框6的位置,直至确保防护框7与相邻防护框7、驱动框6与防护框7以及防护框7与固定框5之间完成安装效果,此时,防护框7将喷头25罩设住;在防护框7范围内的土层30种植形成种植层8,确保对坡体1的防护效果。

实施例二

参见图6,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边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铺设管道;挖沟槽26,在沟槽26壁面设置铁丝网;将进水管21、主管23以及出水管24罩设钢筋笼27,将罩设有钢筋笼27的进水管21、主管23以及出水管24放置在沟槽26内;

s2、坡面整理;碎石层29填充于钢筋笼27外,在碎石层29外铺设土层30,出水管24以及喷头25位于土层30外,便于喷头25进行灌溉;

s3、施工准备;砌设框体2,将相邻防护框7通过凸块9以及凹槽10连接在一起;

s4、安装工作;驱动杆17插接于驱动孔18内,固定杆15插接于固定孔16内,限位块19在限位槽20内滑动,同时调整驱动框6以及固定框5位置,将防护框7与固定框5、防护框7与相应驱动框6连接在一起,驱动转块13在转槽14内转动,卡接块12转动至与凸块9上表面抵接的位置,完成安装防护框7与相邻防护框7、驱动框6与防护框7以及防护框7与固定框5的工作;

s5、种植植物,在防护框7空腔位置种植植物形成植被层,同时通过喷头25对植被层进行灌溉。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