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窄基坑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57758发布日期:2021-01-15 13: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狭窄基坑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狭窄基坑的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狭窄基坑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电行业的发展,沥青混凝土心墙被广泛应用,沥青混凝土心墙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且防渗效果良好。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需要考虑沥青混合料、过渡料的运输设等。对于狭小的基坑,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施工更加受限于施工时的水、污染、混合料及过渡料的运输、基坑边坡的安全等。

常规的狭窄基坑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方法:采用溜槽、吊罐、人工推车的方法运输沥青混合料及过渡料,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施工速度缓慢,且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严重,沥青混凝土心墙的质量、安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窄基坑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狭窄基坑中施工过程复杂的施工工序,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缩短施工工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狭窄基坑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心墙左右岸设置挡水坎,上下游设置集水坑及挡水梗,上下游位置设置用于堆积过渡料的集料坑;然后采用反铲骑心墙基座并从右岸向左岸铺筑过渡料,沥青混合料采用装载机从左岸向右岸骑过渡料铺筑沥青混合料。

优选的在心墙基座左右岸采用沙袋、砂浆、块石设置挡水坎,挡水坎用于阻挡左右岸边坡的渗水,并采用水泵将积水抽排至左右两侧的集水坑内;左右岸的挡水坎之间设置挡水梗,挡水梗用于连接左右岸的挡水坎,当挡水坎有渗水时,将挡水坎的渗水引排至集水坑内。

优选的所述挡水坎高1.2m,长7.5m,挡水坎分别位于左右岸处;集水坑的宽度为1m,深度为0.8m。

优选的所述挡水梗的高度小于挡水坎的高度,挡水梗在上下游位置处各设置一个,挡水梗的高度为0.1m。

优选的基坑边坡铺设土工布。

优选的所述心墙基座上下游合适的位置设置上端面高度低于沥青混凝土心墙上端面高度的集料坑,集料坑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上游和下游,同时将外来水及基坑渗水抽排至基坑外部;集料坑回填采用碎石回填,随着心墙高度的上升,两个集料坑交替进行回填,集料坑始终低于沥青混凝土心墙。

优选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第一层施工是回填沥青混凝土心墙基座“u”型槽,“u”型槽外设置挡水梗,用于保证外来水不流入“u”型槽内。

优选的所述u”型槽中部设置铜止水。

优选的所述集料坑用于过渡料的堆积,集料坑设置于心墙基座下游侧较宽的位置处,过渡料由下游边坡采用反铲甩至集料坑;过渡料铺筑时采用反铲通过跨心墙栈桥骑心墙上然后由左岸向右岸采用倒退法铺筑,过渡料铺筑时已铺筑完成的沥青混凝土心墙采用帆布进行覆盖;过渡料铺筑完成后,沥青混凝土心墙采用装载机端料通过跨心墙栈桥,骑过渡料从左岸往右岸铺筑;依此方式将狭窄部分的沥青混凝土采用机械进行施工至满足摊铺机施工部位。

优选的在右岸修筑一条右岸下基坑施工便道;沥青混凝土由右岸下基坑施工便道运输至基坑。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有效的解决施工工序复杂等问题,保证了施工质量、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工期,满足了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施工工期要求,实现狭窄区域沥青混凝土摊铺的机械化施工;采用挡水坎、挡水梗、泵坑,有效的解决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干地施工的问题;基坑边坡铺设土工布,有效的解决了下雨汇水造成的沥青混凝土结合面污染及边坡滚石的问题;同时设置过渡料集料坑,实现了狭窄基坑沥青混凝土心墙机械化施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铺筑过渡料铺筑沥青混合料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心墙基座施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左右岸设置挡水坎施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反铲运输铺筑过渡料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装载机运输铺筑过沥青混合料施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装载机运输铺筑过沥青混合料后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集水坑1、挡水坎2、挡水梗3、“u”型槽4、铜止水5、集料坑6、右岸下基坑施工便道7、反铲8、装载机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的一种狭窄基坑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心墙左右岸设置挡水坎2,上下游设置集水坑1及挡水梗3,上下游位置设置用于堆积过渡料的集料坑6;然后采用反铲8骑心墙基座并从右岸向左岸铺筑过渡料,优选的反铲8选用液压反铲,沥青混合料采用装载机9从左岸向右岸骑过渡料铺筑沥青混合料;

1)在心墙基座左右岸采用沙袋、砂浆、块石设置挡水坎2,挡水坎2高1.2m,长7.5m,挡水坎2分别位于左右岸处;挡水坎2用于阻挡左右岸边坡的渗水,并采用水泵将积水抽排至左右两侧的集水坑1内;集水坑1的宽度为1m,深度为0.8m,左右岸的挡水坎2之间设置高度较低的挡水梗3,挡水梗3用于连接左右岸的挡水坎2,挡水梗3的高度小于挡水坎2的高度,挡水梗3在上下游位置处各设置一个,挡水梗3的高度为0.1m;当挡水坎2有渗水时,将挡水坎2的渗水引排至集水坑1内。优选的基坑边坡铺设土工布,有效的解决了下雨汇水造成的沥青混凝土结合面污染及边坡滚石的问题;在心墙基座上下游设置挡水梗3配合边坡铺设土工布,防止外来水进入及泥沙污染沥青混凝土心墙结合面。

2)心墙基座上下游合适的位置设置上端面高度低于沥青混凝土心墙上端面高度的集料坑6,集料坑6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上游和下游,同时将外来水及基坑渗水抽排至基坑外部;集料坑6回填采用碎石回填,随着心墙高度的上升,两个集料坑6交替进行回填,集料坑6始终低于沥青混凝土心墙。

3)沥青混凝土心墙第一层施工是回填沥青混凝土心墙基座“u”型槽4,“u”型槽4外设置挡水梗3,用于保证外来水不流入“u”型槽4内;优选的“u”型槽4中部设置铜止水5;

4)集料坑6用于过渡料的堆积,设置用于堆积过渡料的集料坑6,实现了狭窄基坑沥青混凝土心墙机械化施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集料坑6设置于心墙基座下游侧较宽的位置处,过渡料由下游边坡采用反铲8甩至集料坑;在右岸修筑一条右岸下基坑施工便道7;沥青混凝土由右岸下基坑施工便道7运输至基坑;过渡料铺筑时采用反铲8通过跨心墙栈桥10骑心墙上然后由左岸向右岸采用倒退法铺筑,过渡料铺筑时已铺筑完成的沥青混凝土心墙采用帆布进行覆盖;过渡料铺筑完成后,沥青混凝土心墙采用装载机端料通过跨心墙栈桥10,骑过渡料从左岸往右岸铺筑;依此方式将狭窄部分的沥青混凝土采用机械进行施工至满足摊铺机施工部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