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5014发布日期:2020-10-17 00:4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力坝,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力坝作为最常用的挡水坝型广泛用于全球水利水电工程,由于重力坝基础面大,坝基扬压力在坝体荷载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为了降低坝基扬压力,通常要在坝基设置防渗排水系统。常规的排水系统即在坝体内设置排水廊道,在廊道内向坝基岩体打排水孔。廊道内设置抽排系统,将排水孔排向廊道的水抽排至大坝下游。坝体内设置廊道及在廊道内进行排水孔施工对于大坝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均为不利。因此,有必要研究多种坝基排水系统以适应各种不同条件的重力坝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廉的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包括重力坝本体和扬压排水系统,位于所述重力坝本体下方的坝基内的扬压渗水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排出所述的坝基,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布置在所述重力坝本体下方的坝基内,所述扬压排水系统的顶面靠近所述重力坝本体的底面,位于坝基内的扬压渗水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自动的排泄至所述重力坝本体下游侧的河道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包括多条沿水流方向延伸的出水口均位于所述重力坝本体下游外侧的排水沟,各条所述的排水沟沿所述重力坝本体长度方向相互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的坝基内,并且各条所述排水沟的顶面靠近但不超过所述重力坝本体的底面。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各条所述的排水沟中还布置在排水支撑体,所述排水支撑体的项面与所述排水沟的上口面齐平。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排水支撑体为由土工布包裹碎石构成的透水体。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还包括多条导水沟,各条所述的导水沟垂直于水流方向的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的排水沟之间,并将相应的排水沟连通。

进一步的是,沿水流方向,在相邻两条所述的排水沟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条所述的导水沟,各条所述排水沟的上游侧端口通过同一条所述的导水沟连接为一个整体。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各条所述的导水沟中也设置有透水体。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排水沟和所述的导水沟在各自的横截面内的投影均呈上大下小的梯形,包裹碎石的土工布沿所述梯形的各条边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
通过将扬压排水系统从现在的重力坝体内与坝基内相结合的结构改为直接全部布置到所述重力坝本体下方的坝基内,而且使所述扬压排水系统的顶面靠近所述重力坝本体的底面,然后使位于坝基内的扬压渗水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自动的排泄至所述重力坝本体下游侧的河道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在重力坝本体内修建以排水廊道为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扬压排水系统,从而既简化了现有扬压排水系统的结构,降低建造成,而且由于坝基内的扬压渗水是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自动的排泄到重力坝本体下游侧的河道内的,所以还能满足坝基排水降压的要求。同时由于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位于重力坝本体下方的坝基内,没有水流冲刷的风险所以还经久耐用,而且由于其位于重力坝下方坝基内的特点还能方便施工和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实用新型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涉及到的透水体的剖视示意。

图中标记为:重力坝本体1、扬压排水系统2、坝基3、出水口4、排水沟5、排水支撑体6、导水沟7、土工布8、碎石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廉的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所述的重力坝包括重力坝本体1和扬压排水系统2,位于所述重力坝本体1下方的坝基3内的扬压渗水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排出所述的坝基3,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布置在所述重力坝本体1下方的坝基3内,所述扬压排水系统2的顶面靠近所述重力坝本体1的底面,位于坝基3内的扬压渗水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自动的排泄至所述重力坝本体1下游侧的河道内。本申请通过将扬压排水系统2从现在的重力坝本体1内与坝基3内相结合的结构改为直接全部布置到所述重力坝本体1下方的坝基3内,而且使所述扬压排水系统2的顶面靠近所述重力坝本体1的底面,然后使位于坝基3内的扬压渗水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自动的排泄至所述重力坝本体1下游侧的河道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在重力坝本体1内修建以排水廊道为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扬压排水系统2,从而既简化了现有扬压排水系统2的结构,降低建造成,而且由于坝基3内的扬压渗水是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自动的排泄到重力坝本体1下游侧的河道内的,所以还能满足坝基3排水降压的要求。同时由于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位于重力坝本体1下方的坝基3内,没有水流冲刷的风险所以还经久耐用,而且由于其位于重力坝本体1下方坝基3内的特点还能方便施工和降低工程造价。

上述实施方式中,结合现有坝基的组成特点以及建造特点,为了方便建造施工,简化施工工艺流程,进而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还能起到不低于甚至现有扬压排水系统的排水功能,并保证其长期的有效,本申请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包括多条沿水流方向延伸的出水口4均位于所述重力坝本体1下游外侧的排水沟5,各条所述的排水沟5沿所述重力坝本体1长度方向相互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的坝基3内,并且各条所述排水沟5的顶面靠近但不超过所述重力坝本体1的底面。此时,在各条所述的排水沟5中还布置在排水支撑体6,所述排水支撑体6的项面与所述排水沟5的上口面齐平。所述的排水支撑体6优选为由土工布8包裹碎石9构成的透水体。此时的透水体既起到建造过程对坝体混凝土或其它建坝材料的过程支撑,后续又能很好的起到排泄扬压渗水的作用。

当然,为了提高排泄扬压渗水的能力,以绝对保证重力坝本体的运行安全,本申请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还包括多条导水沟7,各条所述的导水沟7垂直于水流方向的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的排水沟5之间,并将相应的排水沟5连通。此进,优选的方式为沿水流方向,在相邻两条所述的排水沟5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条所述的导水沟7,各条所述排水沟5的上游侧端口通过同一条所述的导水沟7连接为一个整体。当然,在各条所述的导水沟7中也设置有透水体。再结合建造特点,为了方便修建,所述的排水沟5和所述的导水沟7在各自的横截面内的投影均呈上大下小的梯形,包裹碎石9的土工布8沿所述梯形的各条边延伸。



技术特征:

1.一种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包括重力坝本体(1)和扬压排水系统(2),位于所述重力坝本体(1)下方的坝基(3)内的扬压渗水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排出所述的坝基(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布置在所述重力坝本体(1)下方的坝基(3)内,所述扬压排水系统(2)的顶面靠近所述重力坝本体(1)的底面,位于坝基(3)内的扬压渗水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自动的排泄至所述重力坝本体(1)下游侧的河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包括多条沿水流方向延伸的出水口(4)均位于所述重力坝本体(1)下游外侧的排水沟(5),各条所述的排水沟(5)沿所述重力坝本体(1)长度方向相互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的坝基(3)内,并且各条所述排水沟(5)的顶面靠近但不超过所述重力坝本体(1)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其特征在于:在各条所述的排水沟(5)中还布置在排水支撑体(6),所述排水支撑体(6)的项面与所述排水沟(5)的上口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支撑体(6)为由土工布(8)包裹碎石(9)构成的透水体。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2)还包括多条导水沟(7),各条所述的导水沟(7)垂直于水流方向的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的排水沟(5)之间,并将相应的排水沟(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沿水流方向,在相邻两条所述的排水沟(5)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条所述的导水沟(7),各条所述排水沟(5)的上游侧端口通过同一条所述的导水沟(7)连接为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其特征在于:在各条所述的导水沟(7)中也设置有透水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沟(5)和所述的导水沟(7)在各自的横截面内的投影均呈上大下小的梯形,包裹碎石(9)的土工布(8)沿所述梯形的各条边延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力坝,尤其是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廉的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所述的重力坝包括重力坝本体和扬压排水系统,位于所述重力坝本体下方的坝基内的扬压渗水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排出所述的坝基,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布置在所述重力坝本体下方的坝基内,所述扬压排水系统的顶面靠近所述重力坝本体的底面,位于坝基内的扬压渗水通过所述的扬压排水系统自动的排泄至所述重力坝本体下游侧的河道内。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丹;罗贞华;王小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6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