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孔灌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7090发布日期:2020-11-13 12:4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钎孔灌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地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钎孔灌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时,需要对地基上的钎孔进行灌实操作,一般的大多采用工人用铁锹铲起砂子填充钎孔,依靠砂子自重填塞钎孔。但是每个工人的工作能力以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填塞至钎孔内砂子的密实度无法精确保证,也就是会出现地基土存在孔洞、稀疏等现象。而且直接利用铁锹向钎孔灌砂操作也极为不便,钎孔的直径有限,若铁锹相对于钎孔较大,则铁锹铲起的砂子中会有一部分砂子遗漏至钎孔外侧,影响施工效率。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钎孔灌砂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钎孔灌砂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向钎孔灌砂时因操作不便,不仅导致地基土存在孔洞而密实度较差,而且导致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钎孔灌砂装置,包括灌砂件和捣砂件;

所述灌砂件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自所述第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二端的通孔,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端的尺寸,所述第二端用于插入钎孔内;所述捣砂件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并插入钎孔内,且所述捣砂件能够在所述通孔内相对所述灌砂件沿所述捣砂件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灌砂件的第二端连接有出砂管,所述出砂管沿远离所述灌砂件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出砂管与所述通孔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钎孔灌砂装置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连接于所述灌砂件,用于支撑所述灌砂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铰接于所述灌砂件,所述支撑座能够支撑在地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安装耳,所述安装耳固设于所述灌砂件的外侧壁,所述安装耳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延伸端,所述延伸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绕所述安装孔的轴线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呈u字型,且所述支撑座的开口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延伸端;

所述安装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耳间隔排布并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开口两侧,所述延伸端与同侧的所述安装耳铰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通孔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呈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尺寸逐渐减小的漏斗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呈圆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捣砂件采用光杆,且所述捣砂件的端部呈半球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钎孔灌砂装置,包括灌砂件和捣砂件,灌砂件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自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的通孔,第二端用于伸入钎孔内,第一端则位于钎孔外侧,工人利用铁锹向第一端添加砂子,砂子能够沿通孔流经第二端,而后流入钎孔内。而且因为通孔位于第一端的尺寸大于通孔位于第二端的尺寸,也就是说通孔位于第一端的尺寸是大于钎孔的尺寸,进而便于工人向灌砂件内添加砂子,提高操作便利性,减少遗漏的砂子量。同时,在向灌砂件内添加砂子时,穿过通孔的捣砂件能够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以疏散灌砂件内的砂子并压实填塞至钎孔内的砂子,进而提高填塞密实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钎孔灌砂装置中无捣砂件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钎孔灌砂装置中无捣砂件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钎孔灌砂装置的示意图。

图标:10-灌砂件;11-第一端;12-第二端;13-通孔;20-捣砂件;30-出砂管;40-支撑组件;41-支撑座;42-安装耳;411-延伸端;42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钎孔灌砂装置,包括灌砂件10和捣砂件20;灌砂件10具有第一端11、第二端12以及自第一端11贯穿至第二端12的通孔13,且通孔13位于第一端11的尺寸大于通孔13位于第二端12的尺寸,第二端12用于插入钎孔内;捣砂件20的一端能够穿过通孔13并插入钎孔内,且捣砂件20能够在通孔13内相对灌砂件10沿捣砂件20的长度方向移动。

具体的,灌砂件10用于安装在钎孔的孔口处,用于将铁锹铲起的砂子导流至钎孔内;捣砂件20穿过灌砂件10伸入钎孔内,当用铁锹灌砂时,捣砂件20能够沿钎孔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将灌入钎孔内的砂子压实。

以钎孔沿竖直方向延伸为例,位于灌砂件10的通孔13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便于位于通孔13内的砂子能够利用自重流向钎孔内。灌砂件10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通孔13能够将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连通。当通孔13沿竖直方向时,第一端11位于第二端12的上方。当灌砂件10安装在钎孔时,第二端12能够插入钎孔内,第一端11位于钎孔外侧,即凸出于钎孔所在的地面。正是因为通孔13位于第一端11的尺寸大于通孔13位于第二端12的尺寸,也就是说通孔13各处的直径是不同的,位于第二端12处的直径较小,便于插入钎孔内,位于第一端11处的直径较大,便于凸出于钎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直接用铁锹向钎孔内填塞砂子而言,因为钎孔直径较小,往往导致铁锹铲起的砂子部分遗漏在钎孔外侧。而在本实施例中,当工人利用铁锹向灌砂件10的第一端11填砂子时,因为第一端11的尺寸较大,故而便于铁锹能够伸入通孔13内,以将铁锹铲起的所有砂子能够灌入灌砂件10的通孔13内,进而沿通孔13流向钎孔内,提高灌砂操作效率,减少遗漏的砂子量。

同时,捣砂件20的一端穿过通孔13插入钎孔内,当利用铁锹向灌砂件10的通孔13内填塞砂子时,工人能够手持捣砂件20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以便于将流入通孔13内的砂子疏散,便于砂子流向钎孔内。而且,捣砂件20沿竖直方向的移动时也就是相当于在相对钎孔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将流入钎孔内的砂子压实,进而提高钎孔内砂子的填塞密实度。

需要说明的是,正是因为捣砂件20在移动时能够疏通灌砂件10的通孔13,故而捣砂件20与通孔13的孔壁之间存在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流砂通道,以便于通孔13内的砂子能够流入钎孔内。

需要补充的是,捣砂件20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不仅能够通过人工实现,也可以通过电动、气动实现,例如利用丝杆与螺母配合使用,捣砂件20远离钎孔的一端与螺母固接,电机驱动丝杆转动,螺母与丝杆螺纹旋接,并能够沿丝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丝杆的长度沿竖直方向延伸。无论采用哪一种驱动方式,其只要能够实现捣砂件20沿竖直方向移动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通孔13呈自第一端11至第二端12尺寸逐渐减小的漏斗状。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灌砂件10上的通孔13呈漏斗状,第一端11即为呈漏斗状的通孔13的大端,第二端12即为呈漏斗状的通孔13的小端,大端便于铁锹向通孔13内添加砂子,小端便于插入钎孔内,通孔13的孔壁自第一端11向第二端12向靠近通孔13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用于砂子的导流。其中,灌砂件10呈与通孔13相适应的漏斗状,当灌砂件10的第二端12插入钎孔时,钎孔的边缘能够抵接在灌砂件10的外侧壁上,进而确保灌砂件10能够相对钎孔固定,提高灌砂件10使用时的稳定性,确保灌砂件10在灌砂的过程中不会倾倒。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通孔13的横截面呈圆形,即确保通孔13的孔壁光滑,当砂子沿通孔13的孔壁流至钎孔时,正是因为孔壁光滑,故而在孔壁上不会存在导致砂子积累以致通孔13堵塞的部位。

请继续参考图3,优选的,捣砂件20采用光杆,且捣砂件20的端部呈半球状。

具体的,当捣砂件20采用光杆时,捣砂件20的外侧壁光滑度较高,无凹槽等结构,故而当通过捣砂件20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夯实钎孔内的砂子时,砂子也不会堆积在捣砂件20上,减小对填塞钎孔所用砂子的浪费。同时,正是因为捣砂件20的端部呈半球状,进一步确保砂子不会堆积在捣砂件20上。

当然,捣砂件20也可以采用螺纹杆,虽然在捣砂件20的外侧壁设置有螺旋纹路,但是其只要确保捣砂件20能够将灌入钎孔内的砂子压实即可。

其中,在剪裁捣砂件20时能够采用无齿锯,进而确保捣砂件20的切割面光滑无毛刺,以免于后期加工。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灌砂件10的第二端12连接有出砂管30,出砂管30沿远离灌砂件10的第一端11的方向延伸,出砂管30与通孔13连通。

具体的,当灌砂件10安装在钎孔时,第二端12连接有出砂管30,且出砂管30的长度朝向远离第一端11的方向延伸,即与钎孔的延伸方向同向,沿竖直方向延伸,通孔13内的砂子能够沿出砂管30流向钎孔内。出砂管30的横截面呈圆形,即出砂管30呈圆柱体状,确保砂子与出砂管30的内管壁接触时,不会堆积在出砂管30的内管壁而导致出砂管30堵塞。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钎孔灌砂装置还包括支撑组件40,支撑组件40连接于灌砂件10,用于支撑灌砂件10。也就是说通过支撑组件40的设置,提高安装于钎孔的灌砂件10的稳定性,支撑组件40的底部能够支撑在地面上。因此,灌砂件10安装在钎孔时具有两个支撑力:第一个支撑力来自于钎孔的边缘与灌砂件10外侧壁的抵接,确保灌砂件10稳定;第二个支撑力来自于支撑组件40支撑在地面后对灌砂件10的支撑,进一步提高灌砂件10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支撑组件40包括支撑座41,支撑座41铰接于灌砂件10,支撑座41能够支撑在地面,以支撑灌砂件10。当灌砂件10安装于钎孔时,能够调整支撑座41相对灌砂件10的夹角大小,以进一步支撑灌砂件10。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在实际使用时,支撑组件40还包括安装耳42,安装耳42固设于灌砂件10的外侧壁,安装耳42设置有安装孔421,支撑座41设置有延伸端411,延伸端411穿过安装孔421并绕安装孔421的轴线转动。

具体的,安装耳42的一侧固设在灌砂件10上,安装耳42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安装孔421,以便于支撑座41上的延伸端411穿过安装孔421,延伸端411能够在安装孔421内沿安装孔421的周向转动,进而带动支撑座41同步转动,以实现对支撑座41相对灌砂件10之间夹角的调整。同时,支撑座41的设置还便于工人手持,即能够手扶在支撑座41上搬运灌砂件10。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支撑座41呈u字型,且支撑座41的开口两侧分别连接有延伸端411;安装耳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耳42间隔排布并位于支撑座41的开口两侧,延伸端411与同侧的安装耳42铰接。

具体的,支撑座41呈u字型,延伸端411包括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第一延伸端固接于支撑座41的开口左侧,第二延伸端固接于支撑座41的开口右侧,且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朝向远离开口的方向背向延伸。安装耳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耳42间隔排布,并分别设置在支撑座41的开口两侧,第一延伸端铰接于位于支撑座41的开口左侧的安装耳42,第二延伸端铰接于位于支撑座41的开口右侧的安装耳42,进而确保支撑座41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平稳性。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支撑组件40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支撑组件40沿通孔13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4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支撑组件40沿通孔13的轴向间隔均布,即两组支撑组件40相对设置于灌砂件10沿通孔13径向的两侧,进而提高对灌砂件10的支撑性。

需要补充的是,支撑组件40的数量也可以为三组、四组甚至更多组。当支撑组件40的数量为三组时,三组支撑组件40中任意相邻的两组支撑组件40间隔120度设置。当支撑组件40的数量为四组时,四组支撑组件40中任意相邻的两组支撑组件40间隔90度设置。无论支撑组件40设置有几组,其只要能够实现对灌砂件10的稳定支撑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