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7784发布日期:2020-11-03 23:5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浴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座便器。



背景技术:

座便器也称马桶,是人们经常需要用到的一种卫浴用具。现有的座便器,不够智能,使用完成后需要手动进行冲水,而且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产生的难闻的气体充斥在空气中,给人们带来不良的体验,同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害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和病毒,极易飘散在空气中,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座便器,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座便器,包括座便器主体,所述座便器主体上设置有一污物槽和一盖板,还包括:

气体排出装置,所述气体排出装置用于排出所述污物槽内的气体;

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盖板位置状态的信号;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体排出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电连接;

使用者打开所述盖板使用时,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盖板打开状态的信号,进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体排出装置工作,将所述污物槽内的气体排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智能座便器,设置有气体排出装置、感应装置和控制器,使用者使用时,打开盖板,感应装置感应到盖板打开状态的信号,控制器即控制气体排出装置工作,使用者排便或排尿过程中产生的难闻的气体以及产生的有害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和病毒,就会被排出去,使得这些气体不会弥漫在空气中,给人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避免带来不好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座便器主体还包括一抑臭抑菌存水弯和一排污管;所述抑臭抑菌存水弯和所述排污管依次连接在所述污物槽下端。

设置抑臭抑菌存水弯,并保持抑臭抑菌存水弯有水的状态,可以防止排污管内难闻的气体及一些有害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和病毒流回污物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座便器主体还包括一水箱箱体;所述水箱箱体上设置有冲水接口;所述冲水接口通过一冲水电磁阀和冲水弯管,与所述污物槽上的上沿冲水孔和所述抑臭抑菌存水弯处的主冲水孔连通;所述冲水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设置有冲水电磁阀,并与控制器电连接,当使用者使用完成,合上盖板后,控制器控制该冲水电磁阀打开,水箱箱体内的水冲出,将污物槽内的污物冲至排污管内排走。设置冲水电磁阀,使得无需手动进行冲水,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箱体上还设置有一水箱浮子液位计和补水接口;所述补水接口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水箱浮子液位计用于检测所述水箱箱体内的水量并控制所述补水接口的通断。

水箱箱体内的水经过使用降低到水箱浮子液位计的下限时,水箱浮子液位计自动打开补水接口,开始向水箱箱体内补水,水箱箱体内为满水时,水箱浮子液位计关断水箱补水接口,停止补水,进而保持水箱箱体内液位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排出装置包括:

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污物槽外侧;

若干的吸气孔,若干的所述吸气孔均布设置在所述污物槽上,并连通所述吸气通道和所述污物槽,且其所处的水平面高于所述上沿冲水孔所处的水平面;和

吸气泵,所述吸气泵通过吸气管道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所述吸气泵的气体排出口与所述排污管连通,所述吸气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使用者打开盖板使用时,控制器控制吸气泵工作,污物槽内难闻的的气体及一些有害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和病毒依次经过吸气孔、吸气通道和吸气管道,被吸至排污管内,进而防止难闻的气体和气溶胶细菌和病毒飘出污物槽,弥漫在空气中,带来不良的体验和不好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排出装置还包括一抑臭机构,所述抑臭机构用于防止气体沿着所述气体排出装置流回所述污物槽内。

在气体排出装置不处于工作状态时,设置的抑臭机构,可以防止排污管内难闻的气体及一些有害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和病毒流回污物槽和空气中。

进一步地,所述抑臭机构包括:

一抑臭补水管,所述抑臭补水管与所述水箱箱体连通;

一补水电磁阀,所述补水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抑臭补水管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一三通接口,所述三通接口朝上的的第一接口与所述抑臭补水管连通,所述三通接口倾斜朝上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吸气泵的气体排出口连通;

一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所述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与所述三通接口朝下的第三接口连通,且所述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所在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接口的位置;和

一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与所述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连通,另一端倾斜朝下连通到所述排污管内,且所述排气管所在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接口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泵周边包覆有吸音棉。

设置的吸音棉可以降低吸气泵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为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的外侧面。

使用前,盖板盖在污物槽上,水箱主体外侧面的红外感应器接收不到信号,气体排出装置不工作。使用时,打开盖板,盖板翻转到水箱主体外侧面,水箱主体外侧面的红外感应器接收到来自盖板上反射回来的信号,控制器即控制气体排出装置工作。

使用者打开所述盖板使用时,所述红外感应器接收到来自所述盖板上反射回来的信号,经过数秒的延迟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气泵工作,所述污物槽内的气体被吸至所述排污管内;使用者使用完成,合上所述盖板,经过数秒的延迟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冲水电磁阀打开,所述水箱箱体内的水冲出,将所述污物槽内的污物冲至所述排污管内排走;经过数秒的延迟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气泵停止工作和所述冲水电磁阀闭合,同时控制所述补水电磁阀打开,所述水箱箱体内的水依次流经抑臭补水管、补水电磁阀、三通接口、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和排气管,后流入所述排污管内;经过数秒的延迟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补水电磁阀闭合,所述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内保持存水状态,进而抑制气体流回所述污物槽内。由于三通接口中倾斜朝上的第二接口所在的位置高于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和排气管所在的位置,因而抑臭补水管中的水不会流入吸气泵中,而是在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中溢出并流入排气管和排污管内,且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中始终保持着存水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座便器主体还包括一座板,所述座板和所述盖板依次铰接在所述污物槽的开口上方。

设置有座板,方便使用者坐在上面使用。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阐述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的控制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座便器主体;11、污物槽;12、盖板;13、座板;14、抑臭抑菌存水弯;15、排污管;21、吸气孔;22、吸气泵;23、吸音棉;24、吸气管道;30、红外感应器;40、水箱箱体;41、冲水接口;42、冲水电磁阀;43、水箱浮子液位计;44、补水接口;45、上沿冲水孔;46、主冲水孔;47、冲水弯管;51、抑臭补水管;52、补水电磁阀;53、三通接口;54、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55、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座便器,能够智能自动地排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难闻的气体,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的控制示意图。

一种智能座便器,包括座便器主体10、水箱箱体40、气体排出装置、感应装置和控制器。

所述座便器主体10包括一污物槽11、一座板13和一盖板12;所述污物槽11下端依次连接有一抑臭抑菌存水弯14和一排污管15;所述座板13和所述盖板12依次铰接在所述污物槽11的开口上方。

所述水箱箱体40上设置有一水箱浮子液位计43、冲水接口41和补水接口44;所述冲水接口41通过冲水电磁阀42和冲水弯管47,与所述污物槽11上的上沿冲水孔45和所述抑臭抑菌存水弯14处的主冲水孔46连通;所述补水接口44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水箱浮子液位计43用于检测所述水箱箱体40内的水量并控制所述补水接口44的通断。

所述气体排出装置包括吸气通道、若干的吸气孔21和吸气泵22;所述吸气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污物槽11外侧;若干的所述吸气孔21均布设置在所述污物槽11上,并连通所述吸气通道和所述污物槽11,且其所处的水平面高于所述上沿冲水孔45所处的水平面;所述吸气泵22通过吸气管道24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所述吸气泵22的气体排出口与所述排污管15连通。

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盖板12位置状态的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冲水电磁阀42、所述吸气泵22和所述感应装置电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器还与电源转换模块及ac220v电源电连接。

使用者打开所述盖板12使用时,所述感应装置接收到所述盖板12打开状态的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气泵22工作,所述污物槽11内的气体被吸至所述排污管15内;使用者使用完成后,合上所述盖板12,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盖板12闭合状态的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冲水电磁阀42打开,所述水箱箱体40内的水冲出,将所述污物槽11内的污物冲至所述排污管15内。

具体地,在优选的本实例中,所述感应装置为红外感应器30,所述红外感应器30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40的外侧面。表面平整光滑的所述盖板12打开时,所述盖板12竖起,并与所述水箱箱体40的外侧面平行,所述红外感应器30可接收到来自盖板12上反射回来的信号,如图1所示。

具体地,在优选的本实例中,所述气体排出装置还包括一抑臭机构,所述抑臭机构用于防止气体沿着所述气体排出装置流回所述污物槽11内。在气体排出装置不处于工作状态时,设置的抑臭机构,可以防止排污管15内难闻的气体及一些有害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和病毒流回污物槽11和空气中。

具体地,在优选的本实例中,所述抑臭机构包括:

一抑臭补水管51,所述抑臭补水管51与所述水箱箱体40连通;

一补水电磁阀52,所述补水电磁阀52设置在所述抑臭补水管51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一三通接口53,所述三通接口53朝上的的第一接口与所述抑臭补水管51连通,所述三通接口53倾斜朝上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吸气泵22的气体排出口连通;

一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54,所述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54与所述三通接口53朝下的第三接口连通,且所述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54所在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接口的位置;和

一排气管55,所述排气管55一端与所述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54连通,另一端倾斜朝下连通到所述排污管15内,且所述排气管55所在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接口的位置。

具体地,在优选的本实例中,所述吸气泵22周边包覆有吸音棉23。设置的吸音棉23可以降低吸气泵22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智能座便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者打开所述盖板12使用时,所述盖板12竖起,并与所述水箱箱体40的外侧面平行,所述红外感应器30接收到来自盖板12上反射回来的信号,经过数秒的延迟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气泵22工作,所述污物槽11内的气体依次经过吸气孔21、吸气通道和吸气管道24,被吸至排污管15内。

使用者使用完成,合上所述盖板12,所述红外感应器30接收不到信号,经过数秒的延迟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冲水电磁阀42打开,所述水箱箱体40内的水冲出,将所述污物槽11内的污物冲至所述排污管15内排走。

经过数秒的延迟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气泵22停止工作和所述冲水电磁阀42闭合,同时控制所述补水电磁阀52打开,所述水箱箱体40内的水依次流经抑臭补水管51、补水电磁阀52、三通接口53、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54和排气管55,后流入所述排污管15内。

经过数秒的延迟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补水电磁阀52闭合,所述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54内保持存水状态,进而抑制气体流回所述污物槽11内。由于三通接口53中倾斜朝上的第二接口所在的位置高于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54和排气管55所在的位置,因而抑臭补水管51中的水不会流入吸气泵22中,而是在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54中溢出并流入排气管55和排污管15内,且抑臭抑菌排气存水弯54中始终保持着存水状态,防止排污管15内难闻的气体及一些有害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和病毒流回污物槽11和空气中。

水箱箱体40内的水经过使用降低到水箱浮子液位计43的下限时,水箱浮子液位计43自动打开补水接口44,开始向水箱箱体40内补水,水箱箱体40内为满水时,水箱浮子液位计43关断水箱补水接口44,停止补水,进而保持水箱箱体40内液位的稳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座便器,设置有气体排出装置、抑臭机构、感应装置和控制器,使用者使用时,打开盖板,感应装置感应到盖板被打开,控制器即控制气体排出装置工作,使用者排便或排尿过程中产生的难闻的气体及一些有害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和病毒,例如冠状病毒等能够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病毒,就会被排出去,使得不会弥漫在空气中,给人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避免病毒传播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设置的抑臭机构,在气体排出装置不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防止排污管内难闻的气体及一些有害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和病毒流回污物槽和空气中。使用者使用完成后,合上盖板,控制器即可控制自动冲水,使用很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