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浇筑检查井的模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4427发布日期:2020-10-30 21:4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浇筑检查井的模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浇筑检查井的模板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检查井的施工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相当麻烦和点多面广的工作,它直接影响道路、人行道和绿化的施工质量和美观。施工时是需要多人配合作业方可完成的,其施工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所占安全风险较高,施工进度又难以加快。现有检查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高低不平、混凝土下料不均匀、混凝土浪费、易发生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等现象,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08618452u)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检查井模板,包括中空的内模以及中空的外模,内模同轴设置在外模内,且外模顶部高于内模顶部,内模顶部连接有封堵内模中空部位的顶盖,且顶盖外径小于外模内径。在内模顶部增设顶盖,将检查井中空部位封堵起来,将混凝土对着顶盖中心部位进行浇注,混凝土沿着顶盖顶部均匀滑落至检查井井壁内。

但是,以上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内模与外模的尺寸不易把握,因此,在安装内模和外模时无法控制井壁厚度,造成井壁厚度不足或者井壁各个部位厚度不一致的质量问题;2、上述方案中的内模和外模是通过混凝土进行固定,在顶盖上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流向检查井井壁内时并不均匀,这样就容易导致井壁各处的混凝土厚度不足,不能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检查井井壁厚度一致的用于浇筑检查井的模板的固定结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浇筑检查井的模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两个竖向正对设置的模板,两个模板之间均布有多排的内撑条,所述内撑条呈长条状,所述内撑条两端分别与两个模板的内侧面相连,所述内撑条上表面设置呈弧面,所述内撑条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支板,所述支板的上表面呈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面,所述支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内撑条的下表面平行或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同一水平面且相邻两个内撑条侧面上的支板相正对,且相邻两个内撑条的支板之间形成供混凝土浇筑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内撑条将两个模板进行衔接,同时,通过内撑条的长度限定其两个模板间的间距,在向两个模板内灌入混凝土时,其混凝土会有部分先接触内撑条上的弧面,该混凝土会随着内撑条的弧面向两侧滑行,并随后滑落在倾斜面的支板上,再通过相邻两个内撑条上的支板形成的通孔滑入位于该内撑条下方的井壁内,而有部分会直接通过通孔滑落至井壁内,当位于该内撑条下方的井壁内的混凝土逐渐达到内撑条下表面时,其支板与内撑条相配合,保证混凝土能够填充位于该内撑条下方的通孔,这样,通过一定长度的内撑条以及与支板的配合,保证井壁内的混凝土均匀,同时也保证井壁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多排的内撑条上下正对排列。这样就能够保证混凝土顺着垂直线的通孔向下灌入井壁内。

进一步,所述两个模板之间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沿内撑条长度方向贯穿内撑条,所述丝杆两侧分别设置有螺纹端,所述两个模板上开设有供螺纹端穿过的通孔,所述丝杆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端上的螺母固定在模板上。这样设计,使得丝杆对内撑条起到支撑的作用,加强内撑条与模板之间的稳固性。

进一步,所述内撑条两端分别设置有插入模板的尖钉,所述尖钉横向设置,且所述尖钉首端位于所述内撑条内部,所述尖钉末端呈爪型,并尖钉末端伸入所述模板内。通过尖钉首端位于内撑条内部,使得尖钉与内撑条呈一体结构,同时,尖钉末端呈爪型并伸入模板内,这样,通过尖钉末端的爪型能够使得内撑条与模板稳固连接,也方便拆卸。

进一步,所述内撑条由混凝土浇筑形成长条状。由于内撑条占据井壁部分空间,因此,采用混凝土浇筑能够满足其井壁的耐久性。

进一步,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这样设计,能够保证混凝土随着倾斜面向下滑动,使得混凝土进入到井壁内。

进一步,所述尖钉末端为1.5cm。保证其尖钉与模板的连接的稳定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制作混凝土内撑条时,内撑条通过尖钉或丝杆的连接方式与模板稳固连接,保证其内撑条的稳固性,避免在井壁浇筑时,其内撑条被混凝土冲掉,而在内撑条两端设置支板是将混凝土通过通孔引流至井壁内,保证井壁内混凝土的均匀,同时通过一定长度的内撑条,限制了其井壁的厚度一致性,同时,本实用新型施工中有较高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工作原理简单,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检查井的模板的固定结构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检查井的模板的固定结构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用于浇筑检查井的模板的固定结构实施例2的内撑条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检查井的模板的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内撑条1、尖钉2、模板3、丝杆4、螺母5、支板6、通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4,一种用于浇筑检查井的模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两个竖向正对设置的模板3,两个模板3之间均布有多排的内撑条1,内撑条1呈长条状,内撑条1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模板3的内侧面相连,内撑条1上表面设置呈弧面,内撑条1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支板6(即两个支板6位于内撑条前后两侧),支板6的上表面呈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面,支板6的下表面与内撑条1的下表面平行或处于同一水平面,同一水平面且相邻两个内撑条1侧面上的支板6相正对,参见图5,相邻两个内撑条1的支板6之间形成供混凝土浇筑的通孔7。

通过内撑条1将两个模板3进行衔接,同时,通过内撑条1的长度限定其两个模板3间的间距,在向两个模板3内灌入混凝土时,其混凝土会有部分先接触内撑条1上的弧面,该混凝土会随着内撑条1的弧面向两侧滑行,并随后滑落在倾斜面的支板6上,其中,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能够保证混凝土随着倾斜面向下滑动,使得混凝土进入到井壁内。

再通过相邻两个内撑条1上的支板6之间形成的通孔7滑入位于该内撑条1下方的井壁内,而有部分会直接通过通孔7滑落至井壁内,当位于该内撑条1下方的井壁内的混凝土逐渐达到内撑条1下表面时,通过一定长度的内撑条1以及与支板6的配合,保证井壁内的混凝土均匀,同时也保证井壁的厚度。

另外,内撑条1由混凝土浇筑形成长条状,由于内撑条1占据井壁部分空间,因此,采用混凝土浇筑能够满足其井壁的耐久性。

其中,两个模板3之间设置有丝杆4,丝杆4沿内撑条1长度方向贯穿内撑条1,丝杆4两侧分别设置有螺纹端,两个模板3上开设有供螺纹端穿过的通孔,丝杆4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端上的螺母5固定在模板3上。这样设计,使得丝杆4对内撑条1起到支撑的作用,加强内撑条1与模板3之间的稳固性。

在完成浇筑后,需要对模板3进行拆除,先将模板3上的螺母5取下,再将模板3从丝杆4上取下来,并将部分带有螺纹端的丝杆4切断,切断的端面与浇筑成型的井壁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实施例2,参见图2和图3,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内撑条1两端分别设置有插入模板3的尖钉2,尖钉2横向设置,且尖钉2首端位于内撑条1内部,尖钉2末端呈爪型,并尖钉2末端伸入模板3内。通过尖钉2首端位于内撑条1内部,使得尖钉2与内撑条1呈一体结构,同时,尖钉2末端呈爪型并伸入模板3内,这样,通过尖钉2末端的爪型能够使得内撑条1与模板3稳固连接,也方便拆卸,同时,尖钉2末端为1.5cm,保证其尖钉2与模板3的连接的稳定性。

在完成浇筑后,需要对模板3进行拆除,先将模板3从尖钉2上拔出,并将伸出模板3外的尖钉2部分切断,切断的端面与浇筑成型的井壁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综上,采用制作混凝土内撑条1时,内撑条1通过尖钉2或丝杆4的连接方式与模板3稳固连接,保证其内撑条1的稳固性,避免在井壁浇筑时,其内撑条1被混凝土冲掉,而在内撑条1两端设置支板6是将混凝土通过通孔7引流至井壁内,保证井壁内混凝土的均匀,同时通过一定长度的内撑条1,限制了其井壁的厚度一致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