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4926发布日期:2021-03-26 20:5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领域,涉及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2.市政工程排水井是城市排水系统中起到收集、引流雨水,过滤垃圾的建筑结构。
3.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 103866841 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地面雨水蓄洪渗流装置,实际公开了一种排水井结构,井盖上设有孔径较大的过滤孔,在井盖的下方还设有孔径相对较小的防跌篮。较大的过滤孔用于过滤地表相对较大的垃圾,较小的过滤孔用于过滤较小的垃圾。
4.目前,类似上述的排水井结构主要存在不易于对内部垃圾进行清理的问题。尤其在雨季,降水量较大,井盖及防跌篮中垃圾的蓄存速度加快。井盖处的垃圾位于地表以上,清洁工人可以每天对其进行清理;但防跌篮位于排水井内且位于井盖下方,需要采用特定工具将井盖撬开后方能清理,清理方式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从内部入手,解决清理问题。
6.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包括排水井井底设置的沉泥槽和放置在沉泥槽内的收集盆。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
9.优选的,所述的沉泥槽在排水井井底最少设有两个,且沉泥槽的槽外壁与排水井井底相贴合。
10.优选的,所述沉泥槽的槽内壁为斜面,且沉泥槽上口宽度大于底部宽度,与该斜面接触的收集盆外壁同样为斜面与之配合。
11.优选的,所述收集盆内壁设有凹槽。便于提取装置勾住收集盆。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与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包括两根交叉的杆体,两根杆体交叉的部分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杆体底部设有勾。
13.优选的,所述勾设在杆体底部的外侧。
14.优选的,所述杆体顶部设有环,且两根杆体顶部之间设有弹簧。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无需每日清理,改变以往从井盖方面入手,无法顾全隔绝垃圾与排水及时的问题,从内部改变,增加可提取的收集盆,极大程度收集落入排水井的垃圾,再一次提出;
17.将预制的收集盆放在井底,垃圾直接掉落在收集盆内,简单易用,收集盆与沉泥槽无需其他连接,直接放上即可,安装快捷,取出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收集装置结构图;
19.图2为提取装置结构图;
20.图3为收集装置和提取装置配合图;
21.图中:1沉泥槽;2收集盆;3凹槽;4杆体;5勾;6环;7弹簧;8排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本实施例提供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如图1,包括排水井 8井底设置的沉泥槽1和放置在沉泥槽1内的收集盆2。
24.所述的沉泥槽1在排水井井底设有两个,且沉泥槽1的槽外壁与排水井井底相贴合。
25.本实施例中,沉泥槽1采用混凝土预制槽。
26.两个沉泥槽1的设置,同样使得与沉泥槽1配合的收集盆2设有两个,必然使得收集盆2的直径小于排水井的井口直径,便于收集盆 2的取出。
27.所述沉泥槽1的槽内壁为斜面,且沉泥槽1上口宽度大于底部宽度,与该斜面接触的收集盆2外壁同样为斜面与之配合。
28.该设计使得收集盆2直接可放入沉泥槽1无需外部连接,同时,取出收集盆2时,不会出现卡在沉泥槽1内的情况。
29.所述收集盆2为不锈钢或pp材料制成的盆。
30.所述收集盆2内壁设有凹槽3。便于提取装置勾5住收集盆2。
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与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如图2,包括两根交叉的杆体4,两根杆体4交叉的部分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杆体4底部设有勾5。
32.所述勾5设在杆体4底部的外侧。
33.所述杆体4顶部设有环6,且两根杆体4顶部之间设有弹簧7。
34.如图3,手抓环6,内压弹簧7,杆体4底部外扩,勾5在收集盆2内壁,内压越紧,杆体4底部外扩力越大,越便于提出收集盆2。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