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1075发布日期:2020-12-08 13:4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预制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



背景技术:

电梯井是安装电梯的井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现有的中高层以及底层建筑,对于电梯的需求日趋增大,在电梯井道底部进行安装电梯时,需要在电梯井道的底部安装支撑架,但传统的支撑件大多是采用在现场进行浇铸而成,不仅施工效率较慢,影响施工的效率,而且在浇筑时也存在增加工作量的问题,不便于使用,现在市场上也存在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将预制件安装在井道的底部,虽然较大的提高了施工的进度,但在对预制件进行安装时,存在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问题,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于对预制件进行安装和进行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包括井道底坑、下预制体和连接件,所述井道底坑的内部上表面浇筑固定安装有底坑底板,所述底坑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预埋钢筋,所述预埋钢筋的上端与所述连接件相焊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下预制体的下端相固定连接,所述下预制体的下端固定开设有通水孔,所述下预制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预制体,所述上预制体的上端四周均匀开设有吊装孔,所述上预制体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盘,所述上预制体的中间位置均匀开设有减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预制体与所述上预制体均匀中空的矩形结构,且所述下预制体的宽度大于所述上预制体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埋钢筋为凸型结构,且所述减重孔为三角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开设有缺口,所述预埋钢筋焊接在所述缺口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预制体的下表面均匀竖直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预制体的中间位置横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且所述连接件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所述连接件的上端横向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部插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均为方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杆的两端插接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且所述固定杆两端的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下预制体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连接件,在进行安装时,只需要将连接件焊接在底坑底板上的预埋钢筋上,通过固定杆使得下预制体与连接件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方便安装,无需在下预制体上进行焊接,方便使用,且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拆卸时,仅需要将固定杆拆下,即可使得下预制体与连接件相互脱离,便于拆卸,且通过设有吊装孔,在安装时,方便进行吊装,在上预制体上均匀设有减重孔,降低本实用新型的重量,进而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的正剖视图。

图2为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中下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中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道底坑、2-下预制体、3-连接件、4-底坑底板、5-预埋钢筋、6-通水孔、7-上预制体、8-吊装孔、9-连接盘、10-减重孔、11-缺口、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固定孔、15-固定杆、16-螺纹杆、17-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预制件,包括井道底坑1、下预制体2和连接件3,井道底坑1的内部上表面浇筑固定安装有底坑底板4,底坑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预埋钢筋5,预埋钢筋5为凸型结构,预埋钢筋5的上端与连接件3相焊接,连接件3的下端开设有缺口11,预埋钢筋5焊接在缺口11的内部,连接件3与下预制体2的下端相固定连接,下预制体2的下端固定开设有通水孔6,下预制体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预制体7,下预制体2与上预制体7均匀中空的矩形结构,且下预制体2的宽度大于上预制体7的宽度,上预制体7的上端四周均匀开设有吊装孔8,上预制体7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盘9,上预制体7的中间位置均匀开设有减重孔10,减重孔10为三角形结构;

下预制体2的下表面均匀竖直开设有第一通孔12,下预制体2的中间位置横向开设有第二通孔13,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13相连通,且连接件3插接在第一通孔12的内部,连接件3的上端横向开设有固定孔14,固定孔14与第二通孔13相连通,且固定孔14与第二通孔13均为方形结构,固定孔14的内部插接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7,固定杆15的两端插接在第二通孔13的内部,且固定杆15两端的螺纹杆16贯穿第二通孔13延伸至下预制体2的两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连接件3上的固定孔14和固定杆15均为方形结构,当连接件3插接在下预制体2上的第一通孔12内部时,使得第二通孔13与固定孔14相连通,将固定杆15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13,并穿过固定孔14,从第二通孔13的另一侧穿出,且通过固定螺母17连接在螺纹杆16上,进而使得固定杆15被固定安装在第一通孔12和固定孔14的内部,避免固定杆15脱离,且避免固定杆15转动,进而使得连接件3与下预制体2相固定连接,且连接件3与预埋钢筋5为焊接,进而使得下预制体2与地坑底板之间通过连接件3相固定连接,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连接件3逐个焊接在井道底坑1底部的底坑底板4上,且底坑底板4上固定安装有预埋钢筋5,在连接件3的下端设有缺口11,进而便于使得连接件3与预埋钢筋5相焊接,且增加焊接接触面,增加焊接的牢固度,当连接件3焊接在预埋钢筋5上后,使用外部吊机,使得外部吊机与上预制体7上的吊装孔8相连接,使得连接件3插接在下预制体2下表面的第一通孔12的内部,且下预制体2上横向设有第二通孔13,当连接件3插接在第一通孔12的内部时,连接件3上的固定孔14与第二通孔13相连接,将固定杆15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13,且使得固定杆15穿过固定孔14,并延伸至第二通孔13的另一侧,将固定螺母17螺纹连接在固定杆15两端的螺纹杆16上,使得固定杆15被固定安装在第二通孔13和固定孔14的内部,且第二通孔13、固定孔14和固定杆15均为方形结构,进而避免固定杆15在固定孔14的内部转动,增加连接的牢固性,且在上预制件上均匀设有减重孔10,进而降低本实用新型的重量,方便安装,且在下预制体2上设有通水孔6,避免在下预制内部产生积水,增加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当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拆卸时,将固定螺母17从螺纹杆16上拧下,使得固定杆15从第二通孔13和固定孔14的内部拔出,进而便于使得本实用新型通过吊装孔8进行吊出,然后在对连接件3进行拆卸,方便拆卸,便于使用。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