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力冲水的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4544发布日期:2021-03-30 20:10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力冲水的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洁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强力冲水的坐便器。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安装了坐便器,坐便器有很多方式,直冲式和虹吸式,但是无论哪种坐便器都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例如,冲水的强度依靠水箱的容量,在有限的水箱体积下,不借助助压设备,无法实现强力冲水。因此,污垢较难冲洗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力冲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坐便容器,所述坐便容器包括纳污口、出污口、冲水口,冲水口设置在纳污口的周围;

增强冲水件,增强冲水件包括入口部、出口部和增强通道,增强通道连通入口部与出口部,入口部的内径大于出口部的内径,入口部连通至冲水口;

水箱,水箱包括上水口和下水口,下水口连通至冲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增强通道内壁包括螺旋凸起,螺旋凸起由入口部延伸至出口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增强冲水件的入口部外径包括第一连接部,冲水口的内径包括第二连接部,增强冲水件与冲水口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凸起,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凹槽,增强冲水件与冲水口通过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一连接凹槽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强力冲水坐便器进一步包括垫圈和盖体,垫圈设置于坐便容器的纳污口与盖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垫圈和盖体可转动地连接至坐便容器的纳污口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盖体中部包括柔韧部,柔韧部可凸出于盖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垫圈与纳污口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盖体与垫圈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盖体边缘设置把手。

通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方案,该强力冲水坐便器可以增加冲水强度,在有限的水箱体积下,不借助助压设备,实现强力冲水。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强力冲水坐便器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强力冲水坐便器出水口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增强冲水件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盖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坐便容器;110-纳污口;120-出污口;130-冲水口;131-第二连接部;200-增强冲水件;210-螺旋凸起;220-入口部;230-出口部;240-第一连接部;300-水箱;310-上水口;320-下水口;400-垫圈;500-盖体;510-柔韧部;520-铰链;53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在本公开的申请文件中,为便于描述坐便器的位置关系,以图示的方位为标准,将坐便器的上下高度方向称为竖向,顶部、底部、上侧和下侧等基于坐便器的竖向确定。将坐便器的水平宽度方向称为横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图1示出了强力冲水坐便器截面示意图。该强力冲水坐便器包括坐便容器100,所述坐便容器100包括纳污口110、出污口120、冲水口130,冲水口130设置在纳污口的周围。另外,在冲水口130上设置有增强冲水件200。

具体地,坐便容器100为坐便器的主体部,其截面如图1所示,上部形成有纳污口110,用于接纳排便,即排便通过纳污口110进入到坐便容器100内。坐便容器的下部形成有出污口120,出污口用于将排便排出坐便容器。

坐便器进一步包括水箱300,水箱用于盛放排污用水,水箱300包括上水口310和下水口320。上水口310用于连接水源,如自来水。下水口320与冲水口130连通,水箱内的水通过下水口流通至冲水口,从冲水口排出的水用于冲刷坐便容器内的排便,以实现排污清洁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冲水口130设置于纳污口110的周围,即冲水口130沿着纳污口110的形状排布。优选地,冲水口130的口部大致朝向坐便容器内,便于冲水口130排放出的排水优先冲刷坐便容器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中,冲水口130处设置有增强冲水件200。如图3为增强冲水件200的截面示意图。增强冲水件200包括位于顶部的入口部220和位于底部的出口部230,以及连通220和230的增强通道。

增强冲水件200的入口部220连接至出水口130处,出水口130排出的排水通过入口部220流经增强通道从出口部230排出。入口部、出口部和增强通道的内径优选为大致成圆形的内径,其中,入口部220的内径大于出口部230的内径。入口部220的内径沿着增强通道逐渐延伸至出口部230的内径。通过入口部大内径变为出口部小内径,能够有效地增强了排水速度,从而增强排水的冲击力,增强排水对坐便容器内壁的冲刷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入口部、出口部和增强通道的内径也可以一致地为方形、椭圆形、非规则形状等,只要入口部内径的截面面积大于出口部内径的截面面积,就可实现较强的排水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增强通道的内壁形成有螺旋凸起210,螺旋凸起210由入口部220延伸至出口部230。螺旋凸起能够进一步扰动排水,改善排水的流速和流动形式,有利于形成流速较大的排水。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增强冲水件的入口部外径包括第一连接部,冲水口的内径包括第二连接部,增强冲水件与冲水口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具体地,冲水口130内设置有环形凹槽131,增强冲水件200的入口部外径上,与环形凹槽1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环形凸起240,环形凸起240卡接至环形凹槽131内实现增强冲水件200与冲水口130的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冲水口130内径形成为从口嘴至口内逐渐增大的第一颈部,增强冲水件200的入口部外径形成为从入口嘴至下部逐渐增大的第二颈部,通过第一颈部与第二颈部之间的挤压力和摩擦力实现增强冲水件200与冲水口130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强力冲水坐便器进一步包括垫圈400和盖体500,垫圈400设置于坐便容器的纳污口110与盖体500之间。垫圈400和盖体500均通过铰链520连接至纳污口110的上部。通过铰链520,垫圈400和盖体500均可相对于纳污口110转动,从而实现对纳污口的遮盖和开放。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盖体500包括位于盖体中心部位的柔韧部510。柔韧部510可以突出于盖体50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在盖体500覆盖纳污口110时,通过柔韧部510,在柔韧部510突出于盖体500的外表面时,可以增大坐便容器内部封闭空间的压力,在柔韧部510突出于盖体500的外表面时,可以减小坐便容器内部封闭空间的压力。通过对坐便容器内部施加变化的压力可以实现对出污口的疏通。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垫圈400与纳污口110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根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盖体500与垫圈400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有利于在疏通出污口时保持坐便容器内部空间的密封性。

根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盖体500边缘设置把手530。通过设置把手530便于打开或关闭盖体5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种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