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孔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6862发布日期:2021-03-27 01:0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孔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桩孔排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孔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桩基础是一种承载能力高、适用范围广、历史久远的基础形式。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桩基的类型、工艺、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港口、桥梁等工程中。
3.按成桩方法可将桩基分为非挤土桩和挤土桩,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非挤土桩。干作业钻孔一般采用长螺旋钻进方式,其钻孔流程为:钻孔机就位

钻孔

停止

钻孔机移位

扩孔

终孔检查。钻孔完成后,若遇地下渗水或受降雨影响,桩孔内会残留积水,影响终孔检查甚至降低混凝土浇筑质量。
4.针对桩孔内积水情况,目前多采用排水车进行机械排水,但设备体积庞大,对于一些狭窄部位不宜使用,且需充足的电力供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5.现有技术中也有针对桩孔排水的改进,如专利号:cn201910677281.7,申请日为20190725,名称为:一种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包括空心结构的第一柱筒,第一柱筒底端设置有底板以形成封闭结构,第一柱筒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进水孔,第一柱筒的内壁或外壁套设有第二柱筒,第二柱筒的底端为开口结构,第一柱筒与第二柱筒之间能够在轴向进行相对运动,第二柱筒相对于第一柱筒向下运动时,第二柱筒的底端面能够与第一柱筒的底板上表面相接触以形成密封结构。该专利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尤其适用于电力和机械设备排水受到限制的恶劣情况。上述专利需使用两个柱筒,即第一柱筒与第二柱筒,且两个柱筒均需到达桩孔底部,才能将底部的积水完全抽排出去,这样使得整个装置结构复杂、重量大,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现在提出一种桩孔排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备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和使用。
7.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桩孔排水装置,包括柱筒、脚踏、连接杆、活塞、吸水柱和卡杆,所述柱筒底部连接吸水柱,且吸水柱的直径小于柱筒的直径,柱筒外部设置脚踏,柱筒内部设置活塞,且活塞的外径与柱筒的内径相适配;所述活塞固定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卡杆,所述卡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柱筒的直径。
9.其中设置吸水柱吸取桩孔内的水,吸水柱的直径小于柱筒,能到达到降低重量的目的,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10.其中设置活塞,能够利用压力差将桩孔内的水吸入柱筒内。
11.所述脚踏套接在柱筒上。
12.脚踏能够用于固定柱筒,保证使用的稳定性。
13.所述脚踏通过螺纹与柱筒转动连接。
14.通过该设计能够调整脚踏的位置,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桩孔。
15.所述卡杆通过螺纹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16.当向上拉活塞后,水进入到柱筒中去,然后拧紧卡杆,使得连接杆处于整体固定状态,能够稳定连接杆,避免连接杆往下掉。
17.所述吸水柱的底部设置吸水孔。
18.所述连接杆连接有操作手柄。
1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柱筒和吸水柱的结构设计,使设备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和使用。
21.2、本实用新型在向上拉动连接杆后,通过卡杆对连接杆固定,能够便于操作者将本装置从桩孔内取出,同时保证连接杆不会向下滑动,导致柱筒内的水被挤出。
22.3、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了吸水柱和活塞,能够降低整个装置的重量,使用更加轻松;对比现有技术中使用了第一柱筒和第二柱筒,装置重量大,使用不轻便,费时费力。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脚踏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中:1、柱筒,2、脚踏,3、连接杆,4、活塞,5、吸水柱,6、卡杆,7、吸水孔,8、操作手柄,21、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形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实施例1
29.一种桩孔排水装置,包括柱筒1、脚踏2、连接杆3、活塞4、吸水柱5和卡杆6,所述柱筒1底部连接吸水柱5,且吸水柱5的直径小于柱筒1的直径,柱筒1外部设置脚踏2,柱筒1内部设置活塞4,且活塞4的外径与柱筒1的内径相适配;所述活塞4固定连接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连接卡杆6,所述卡杆6的长度大于所述柱筒1的直径。
30.其中设置吸水柱5吸取桩孔内的水,吸水柱5的直径小于柱筒1,能到达到降低重量的目的,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31.其中设置活塞4,能够利用压力差将桩孔内的水吸入柱筒1内。
32.实施例2
3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脚踏2套接在柱筒1上。
34.脚踏2能够用于固定柱筒1,保证使用的稳定性。
35.所述脚踏2通过螺纹与柱筒1转动连接。
36.如图3所示,所述脚踏2上设置有套筒21,柱筒1上设置有螺纹,脚踏2通过套筒21与
柱筒1转动连接。
37.通过该设计能够调整脚踏2的位置,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桩孔。
38.所述卡杆6通过螺纹与连接杆3转动连接。
39.其中所述卡杆6上设置有螺纹孔,连接杆3上设置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使卡杆6转动连接在连接杆3上。
40.当向上拉活塞4后,水进入到柱筒1中去,然后拧紧卡杆6,使得连接杆3处于整体固定状态,能够稳定连接杆3,避免连接杆3往下掉。
41.所述吸水柱5的底部设置吸水孔7。
42.所述连接杆3连接有操作手柄8。
43.实施时,首先将活塞4调整至柱筒1下部,将吸水柱5放入桩孔水位以下,调节脚踏2位置并踩住脚踏2,然后用力提起连接杆3,带动活塞4向上运动,使桩孔内的水通过吸水柱5上的吸水孔7流向柱筒内,然后调节并固定卡杆6,提起整个装置,在桩孔外将水倒出;重复上述动作2~3次,直至桩孔内的水全部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