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9301发布日期:2021-01-26 19:5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


背景技术:

[0002]
文物保护建筑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建筑发展史上有一定价值并值得保护的建筑。文物保护指的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个过程叫做文物保护。
[0003]
现有技术中,一般结构基础除需满足竖向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抗侧推力、以及冻土深度的要求,因此基础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埋置深度。此种做法在建筑物及构筑物中是非常合理的。但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尤其是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设置的栈道工程中,由于遗址保护要求,栈道基础不能下挖,只能浮搁地面,而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基础均需要下挖一定深度,因此并不能作为文物保护建筑中的结构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基础均需要下挖一定深度,不能作为文物保护建筑中的结构基础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在地面上侧的混凝土基础层、位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层远离地面一侧的安装板,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混凝土基础层一侧的支撑柱;在所述安装板与混凝土基础层之间设置有对安装板进行固定的连接组件。
[0007]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筋、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筋上的螺栓;所述连接筋一端预埋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层内,连接筋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所述螺栓位于安装板远离混凝土基础层一侧的连接筋的杆段上。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筋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柱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连接筋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段、以及垂直所述连接段的承力段,所述承力段位于连接段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层内侧。
[0009]
进一步地,在所述安装板和混凝土基础层之间设置有抗剪力组件。
[0010]
进一步地,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层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柱的下侧开设有抗剪槽;所述抗剪力组件包括插接在所述抗剪槽内的抗剪键、以及浇筑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层和安装板之间的固定层,所述固定层覆盖所述抗剪键,所述抗剪键靠近安装板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为混凝土层,且所述固定层的面积大于所述安装板面积。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基础层厚度为300-350mm。
[0013]
进一步地,在所述安装板和支撑柱之间固定有肋板;所述肋板在所述支撑柱圆周
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肋板垂直所述安装板,且所述肋板垂直所述支撑柱侧面。
[001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15]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浮搁基础,通过在地面上侧浇筑混凝土基础层,在混凝土基础层上侧设置安装板和支撑柱,在文物保护建筑中,避免了下挖地面,同时,通过设置的连接组件和抗剪力组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浮搁基础整体的抵抗弯矩、侧阻力以及抗剪力。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不用开挖及回填、施工方便、不破坏天然地面、可以根据需要整体搬迁、不破坏环境、尤其对文物保护场地来说更加适用。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7]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中混凝土基础层的俯视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的俯视图。
[0021]
图中:1、混凝土基础层;11、抗剪槽;2、安装板;3、支撑柱;31、肋板;4、连接组件;41、连接筋;411、连接段;412、承力段;42、螺栓;5、抗剪力组件;51、抗剪键;52、固定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4]
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预制在地面上侧的混凝土基础层1、位于混凝土基础层1远离地面一侧的安装板2,一体成型于安装板2上且位于远离混凝土基础层1一侧的支撑柱3;在安装板2与混凝土基础层1之间设置有对安装板2进行固定的连接组件4。在施工时,浇筑混凝土基础层1,然后使用连接组件4将安装板2连接在混凝
土基础层1上,形成浮搁基础,该结构不对地面开挖、回填,施工方便,不破坏天然地面,可以根据需要整体搬迁、不破坏环境、尤其对文物保护场地来说更加适用。
[0025]
混凝土基础层1厚度设置为300-350mm。可以根据地耐力及柱脚反力进行调整面积和厚度。
[0026]
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筋41、以及位于连接筋41上的螺栓42。连接筋41的一端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层1内,连接筋41的另一端穿过安装板2,螺栓42连接在连接筋41外侧的自由端上,且螺栓42位于安装板2远离混凝土基础层1一侧的连接筋41的杆段上。由外侧对安装板2进行固定,使得安装板2能够被牢固的固定在混凝土基础层1上。同时,为了防止外侧的螺栓42松动,在螺栓42锁外侧的安装板2之后,可以使用电焊将螺栓42与连接筋41焊接固定。从而保证螺栓42固定安装板2的牢固性。
[0027]
连接筋41在安装板2上且位于支撑柱3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筋41形状呈l形,连接筋41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段411、以及垂直连接段411的承力段412,承力段412位于连接段411的一端且位于混凝土基础层1内侧。且承力段412位于远离安装板2中心的一侧,通过该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支撑柱3的抵抗弯矩及侧阻力,同时,增加该支撑柱3的抗剪力。
[0028]
在安装板2和混凝土基础层1之间设置有抗剪力组件5。在混凝土基础层1上且位于支撑柱3的下侧开设有抗剪槽11;抗剪力组件5包括插接在抗剪槽11内的抗剪键51、以及浇筑在混凝土基础层1和安装板2之间的固定层52,固定层52覆盖所述抗剪键51,抗剪键51靠近安装板2的一侧与安装板2固定连接。固定层52为混凝土层,且固定层52的面积大于安装板2面积。通过设置抗剪槽11,用于对支撑柱3进行固定支撑,同时通过设置在抗剪槽11内侧的抗剪键51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该支撑柱3的抗剪力。
[0029]
在安装板2和支撑柱3之间固定有肋板31;肋板31在支撑柱3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肋板31垂直安装板2,且肋板31垂直支撑柱3侧面。通过设置的肋板31加强支撑柱3和安装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0]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