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利疏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4243发布日期:2021-07-27 13:5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利疏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疏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利疏通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时常常需要挖掘河道、沟道等,水利疏通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河道和沟道中的淤泥十分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而目前的水利疏通装置,大多适用于河道,装置体积较大,自身比较笨重,在较为狭窄的沟道上使用移动较为不便,目前在沟道上,大多数采用人工方式清理淤泥,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移动,方便将污泥吸起,操作简单的水利工程用的水利疏通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利疏通装置,所述水利工程用的水利疏通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外壳外壁左侧上方固定有污泥泵,所述外壳内壁左侧上方插接有贯穿其外壁的入泥管,所述入泥管与污泥泵相接且相通,所述污泥泵左侧固定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与污泥泵相通,所述外壳内部上方左侧设有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呈左高右低状,所述第一滤板左端位于入泥管下方,所述外壳内部中部左侧设有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的前后面和第二滤板前后面与外壳内壁前后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内均嵌入有过滤网,所述第一滤板内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滤板内过滤网的孔径,所述外壳内表面底部中间靠右侧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左侧中上方与第二滤板外壁右侧接触,所述推板上端与第一滤板底面右端接触,所述推板右侧中上方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部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左端与推板右侧接触,所述复位弹簧右端与外壳内壁右侧接触,所述连接杆右端贯穿出外壳外壁右侧,所述连接杆右端固定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右侧上方固定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外壳外壁后面固定有推手。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四角均转动连接有轮子。

优选的,所述外壳左侧下方插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排水管,所述外壳右侧下方插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外部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拉手外壁套接固定有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污泥管下端固定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所述污泥管下方设有吸盘,所述吸盘内壁上端开有内螺纹,所述螺纹管拧入吸盘内使得所述污泥管与吸盘螺纹连接,所述吸盘与螺纹管相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当使用者需要对沟道进行水利疏通时,只要将污泥泵通电,通过吸盘将污泥吸入外壳内部,再经过两次过滤后,污泥中较为清澈的水分通过排水管排出回到沟渠,污泥则通过第一滤板的斜度落入到推板右侧,再经由排污管排出,污泥吸取较为方便,操作较为简单;

当使用者想要移动水利疏通装置吸取其他地方的污泥的时候,由于外壳下固定有底板,外壳外壁后面固定有推手,且底板底部四角均转动连接有轮子,所以使用者推动推手,外壳便随着推手移动,底板底部的轮子也随着转动,轮子很好的减弱了外壳前进的阻力,移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推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外壳101、底板102、轮子103、推手104、污泥泵105、污泥管106、排污管107、排水管108、螺纹管109、吸盘110、第一滤板111、第二滤板112、推板113、连接杆114、连接盘115、拉手116、防滑套117、入泥管118、阀门119、复位弹簧1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是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利疏通装置,所述水利工程用的水利疏通装置包括:

外壳101,所述外壳101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102,所述外壳101外壁左侧上方固定有污泥泵105,所述外壳101内壁左侧上方插接有贯穿其外壁的入泥管118,所述入泥管118与污泥泵105相接且相通,所述污泥泵105左侧固定有污泥管106,所述污泥管106与污泥泵105相通,所述外壳101内部上方左侧设有第一滤板111,所述第一滤板111呈左高右低状,所述第一滤板111左端位于入泥管118下方,所述外壳101内部中部左侧设有第二滤板112,所述第一滤板111的前后面和第二滤板112前后面与外壳101内壁前后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板111和第二滤板112内均嵌入有过滤网,所述第一滤板111内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滤板112内过滤网的孔径,所述外壳101内表面底部中间靠右侧滑动连接有推板113,所述推板113左侧中上方与第二滤板112外壁右侧接触,所述推板113上端与第一滤板111底面右端接触,所述推板113右侧中上方固定有连接杆114,所述连接杆114外部设有复位弹簧120,所述复位弹簧120左端与推板113右侧接触,所述复位弹簧120右端与外壳101内壁右侧接触,所述连接杆114右端贯穿出外壳101外壁右侧,所述连接杆114右端固定有连接盘115,所述连接盘115右侧上方固定有拉手116,所述外壳101左侧下方插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排水管108,所述外壳101右侧下方插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排污管107,所述排污管107外部安装有阀门119,所述拉手116外壁套接固定有防滑套117,所述污泥管106下端固定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109,所述污泥管106下方设有吸盘110,所述吸盘110内壁上端开有内螺纹,所述螺纹管109拧入吸盘110内使得所述污泥管106与吸盘110螺纹连接,所述吸盘110与螺纹管109相通;

实施例一,当使用者需要对沟道进行水利疏通时,只要将污泥泵105通电,再将吸盘110放置在沟道中的淤泥上方,由于吸盘110与污泥管106相通,且污泥管106与污泥泵105相通,且污泥管106与外壳101上的入泥管118相通,污泥泵105便通过吸盘110将淤泥吸入外壳101中,由于吸盘110吸入的污泥中含有一定的水分,被吸入的污泥通过第一滤板111的过滤,污泥便停留在第一滤板111的上方,污泥中多余的水分便透过第一滤板111继续往外壳101底部下落,由于第一滤板111呈左高右低状,污泥便顺着第一滤板111慢慢下落到推板113右侧,而污泥中多余的水分受到重力的作用通过第二滤板112再次进行过滤,除去其中含有的悬浮杂质,将外壳101左侧下方插接的排水管108对准沟道,第二次过滤后的水分便可以通过排水管108排出,回到沟道,当推板113右侧的污泥集满,使用者需要将里面的污泥排出时,只需要将排污管107上的阀门119打开,使排污管107开启,污泥便可以顺着排污管107排出,若使用者想加快污泥排出的速度,只需要向右拉动拉手116,由于拉手116与连接盘115固定连接,连接盘115左侧与连接杆114固定连接,连接杆114左端与推板113固定连接,所以向右拉动拉手116,推板113也会随着拉手116向右移动,挤压复位弹簧120,同时对污泥进行挤压,加快污泥排出排污管107的速度,拉手116外壁贴合的防滑套117可以很好的增加手与拉手116之间的摩擦力,很好的避免了拉动拉手116时手打滑的情况,污泥放出后松开拉手116,复位弹簧120带着推板113复位,污泥吸取较为方便,操作较为简单;

所述外壳101外壁后面固定有推手104,所述底板102底部四角均转动连接有轮子103;

实施例二,当使用者想要移动水利疏通装置吸取其他地方的污泥的时候,由于外壳101下固定有底板102,外壳101外壁后面固定有推手104,且底板102底部四角均转动连接有轮子103,所以使用者推动推手104,外壳101便随着推手104移动,底板102底部的轮子103也随着转动,轮子103很好的减弱了外壳101前进的阻力,移动较为方便。

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