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FBG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

文档序号:26169839发布日期:2021-08-06 13:0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FBG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领域中的原位测试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bg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



背景技术:

静力触探是一种重要的原位测试方法,但传统静力触探探头多采用电测式探头,其原理是利用传感器将探头所受阻力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借助电缆传送到记录仪并记录下来,进而实现土类定名、土层界面划分、评定地基土物理与力学性质、提供浅基承载力和预估单桩承载力等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普遍存在防水性能不足,易受电磁干扰,零漂、温漂等问题,此外实际操作过程中多采用电缆线将探头采集的信息传输到地面,由于电信号长距离传递损耗较大将限制勘测深度,这些问题限制了静力触探在诸多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fbg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fbg(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包括锥头、摩擦筒、压力感应梁、导接杆和传力柱,所述压力感应梁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为上部压力感应梁和下部压力感应梁,所述传力柱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为第一传力柱和第二传力柱,所述导接杆、上部压力感应梁、第一传力柱、下部压力感应梁和第二传力柱从上至下依次设在摩擦筒内,所述上部压力感应梁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导接杆、第一传力柱螺纹连接,所述下部压力感应梁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力柱、第二传力柱螺纹连接,在上部压力感应梁、下部压力感应梁上设有光纤光栅,在导接杆、上部压力感应梁、下部压力感应梁、第一传力柱上设有相互导通的通孔,所述光纤光栅连接有通信光纤,所述通信光纤从导接杆的通孔处伸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感应梁为门字梁,所述门字梁包括与导接杆轴心平行的两根竖梁,各竖梁两侧面分别粘贴有光纤光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导接杆与摩擦筒的内壁面配合处设有止水橡胶圈,在传力柱与摩擦筒的内壁面配合处设有止水橡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锥头与摩擦筒的连接处设有止水橡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纤光栅为光纤布拉格光栅。

有益效果:基于fbg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拓宽了静力触探试验的技术手段。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绝缘、防水、耐腐蚀,容易实现远距离信号传输和测量控制等优点,并且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为后续将fbg静力触探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fbg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研究技术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基于fbg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包括锥头1、摩擦筒2、压力感应梁、导接杆3和传力柱,所述压力感应梁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为上部压力感应梁4和下部压力感应梁5,所述传力柱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为第一传力柱6和第二传力柱7,所述导接杆3、上部压力感应梁4、第一传力柱6、下部压力感应梁5和第二传力柱7从上至下依次设在摩擦筒2内,所述上部压力感应梁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导接杆3、第一传力柱6螺纹连接,所述下部压力感应梁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力柱6、第二传力柱7螺纹连接,在上部压力感应梁4、下部压力感应梁5上设有光纤光栅8,在导接杆3、上部压力感应梁4、下部压力感应梁5、第一传力柱6上设有相互导通的通孔,所述光纤光栅8连接有通信光纤9,所述光纤从导接杆3的通孔处伸出,所述压力感应梁为门字梁,所述门字梁包括与导接杆3轴心平行的两根竖梁,各竖梁两侧面分别粘贴有光纤光栅8,所述光纤光栅8为光纤布拉格光栅,在导接杆3与摩擦筒2的内壁面配合处设有止水橡胶圈10,在传力柱与摩擦筒2的内壁面配合处设有止水橡胶圈10,在锥头1与摩擦筒2的连接处设有止水橡胶圈10。

有益效果:基于fbg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拓宽了静力触探试验的技术手段。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绝缘、防水、耐腐蚀,容易实现远距离信号传输和测量控制等优点,并且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为后续将fbg静力触探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奠定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试验方法应用:

包括一种基于fbg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的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具体的实施方案为,首先根据图2所示,是基于fbg的双桥静力触探探头研究技术路线图,前期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查找双桥静力触探最新现状。然后制定新型双桥静力触探探头。光纤布拉格光栅属于最重要的光纤传感元器件之一,利用光纤芯材的光敏特性,它的折射率沿光纤轴向呈固定的周期性调制分布,具有良好的波长选择性。当宽带光进入光纤后,满足特定波长λb的入射光在光栅处被耦合反射,其余波长会全部通过而不受影响。对于外界应变ε与温度变化δt会引起光栅折射率与周期的变化,导致fbg波长λb产生漂移,漂移量δλ与应变和温度变化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s1、将双桥静力触探探头压入土中,分析所受土层的阻力包括:锥尖阻力qc、摩擦阻力fs;

s2、分析下部压力感应梁:

p1=k01ε01,(1);

上式中,p1为贯入阻力,对于下部压力感应梁,只有锥尖阻力,k01为比例系数,ε01为下部门字梁受压下轴向应变;

对于光纤光栅、波长变化率与应变温度变化存在如下关系:

上式中,δλ为光纤波长变化,λ为初始波长,k1为应变比例系数,ε为光纤应变,k2为温度比例系数,δt为温度变化;

s3、在下部压力感应梁从左到右对称粘贴四支光纤光栅f1,f2,f3,f4,光纤光栅的应变分别为ε1,ε2,ε3,ε4,光纤光栅的波长分别记为λ1,λ2,λ3,λ4,不同压力下的波长变化分别为δλ1,δλ2,δλ3,δλ4,则下部光纤光栅测得平均应变ε01为:

其中,k为光纤光栅的应变系数,当选取的光栅波长相近时,应变系数近似相等,计算中温度项被约掉。将式(3)带入式(1),化简得:

p1=ζ1ω1,(4);

上式中,

s4、对于上部压力感应梁,受锥尖阻力和摩擦阻力共同作用;标定过程中摩擦阻力为0;锥尖阻力通过传力柱传入上部光纤光栅;

p2=k02ε02,(7);

上式中,p2为锥尖阻力和摩擦阻力共同作用。k02为比例系数,ε02为下部门字梁受压下轴向应变;

在上部压力感应梁从左到右对称粘贴四支光纤光栅f5,f6,f7,f8,光纤光栅的应变为ε5,ε6,ε7,ε8,波长分别记为λ5,λ6,λ7,λ8,不同压力下的波长变化分别为δλ5,δλ6,δλ7,δλ8,则:

计算中温度项被约掉。其中k为光纤光栅的应变系数,当选取的光栅波长相近时,应变系数近似相等,将式(8)带入式(7),化简得:

p2=ζ2ω2,(9);

上式中,

s5、标定过程可同时测出比例系数ζ1、ζ2,在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中,锥尖阻力qc:

上式中,a1为锥头截面积;

侧摩阻力fs:

上式中,a2为摩擦筒侧面积;

摩阻比rf: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