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建造的临时性河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1783发布日期:2021-08-17 13:5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建造的临时性河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系区域场地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建造的临时性河涌。



背景技术:

当施工场地内具有原始水系时,为了便于场地的改造,需要将该原始水系引流至场地外部的人工建造河涌。

在现有技术的人工建造河涌中,往往做为永久性河涌进行使用,建造要求、成本均较高,当需要建造的桥梁以连通河涌两侧时,桥梁一般为钢结构桥梁或者高强度钢筋混泥土桥梁,其建造成本高,拆除麻烦,不便于应用在临时河涌技术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建造的临时性河涌。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建造的临时性河涌,包括基础河道,所述基础河道设置有实土垫层和覆盖在所述实土垫层上的细石混凝土护层,其中,所述基础河道上还设置有临时桥梁,所述临时桥梁包括多根铺设在所述基础河道上的钢筒涵管,所述钢筒涵管的缝隙之间摊铺碎石渣土,且所述钢筒涵管的上部利用碎石渣土摊铺有面层,所述面层上铺垫有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时性河涌,利用实土垫层和细石混凝土护层对基础河道进行有效保护,并在基础河道上设置临时桥梁以连通河涌的两侧场地,便于作业车辆和工作人员的往来;同时,通过钢筒涵管导通河水并起到支撑作用,并利用面层和钢板将车辆的重力分散到整个临时桥梁上,防止局部钢筒涵管受力过大受损变形,施工简便、建造周期短,且便于拆除。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河道的上下游两端的底部设置有利用片石和碎石换填而成的混合垫层,以防止该临时性河涌与原始河涌改道时河水对接驳处产生较大的冲击以破坏细石混凝土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垫层的厚度为0.5m~1.5m。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河道的两侧还设置有排水沟和防护围栏。

进一步地,所述临时桥梁的两侧设置有桥侧防护栏。

进一步地,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的厚度为50mm~150mm。

进一步地,所述面层的厚度为0.5m~1.5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时性河涌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利用实土垫层和细石混凝土护层对基础河道进行有效保护,并在基础河道上设置临时桥梁以连通河涌的两侧场地,便于作业车辆和工作人员的往来;

2)在临时桥梁中,通过钢筒涵管导通河水并起到支撑作用,并利用面层和钢板将车辆的重力分散到整个临时桥梁上,防止局部钢筒涵管受力过大受损变形,施工简便、建造周期短,且便于拆除;

3)通过在基础河道的上下游两端的底部设置混合垫层,以防止该临时性河涌与原始河涌改道时河水对接驳处产生较大的冲击以破坏细石混凝土护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时性河涌应用至场地改造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时性河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时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时河涌两端的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原始河涌;11、河涌上游;12、河涌截除段;13、河涌下游;2、临时性河涌;21、实土垫层;22、细石混凝土护层;221、钢筋网;222、土钉;23、防护围栏;24、排水勾;25、临时桥梁;251、钢筒涵管;252、面层;253、钢板;254、桥侧防护栏;26、混合垫层;3、永久河涌;4、场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建造的临时性河涌2,该临时性河涌2应用于具有原始水系的场地改造中,以便于分阶段、分区域进行组织水系统净化和排放,同时有利于施工组织安排。

在本实施例中,该临时性河涌2包括基础河道(图中未标示),所述基础河道设置有实土垫层21和覆盖在所述实土垫层21上的细石混凝土护层22,以此利用所述实土垫层21和细石混凝土护层22对所述基础河道进行有效保护。

其中,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的厚度为50mm~150mm,并采用c20素混凝土建造而成;较佳的,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的厚度为100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包括有钢筋网221和土钉222,所述土钉222与钢筋网221焊接固定或者通过铁丝捆绑固定。在铺设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时,将所述钢筋网221铺设在所述实土垫层21上,将所述土钉222钉入所述实土垫层21,然后将所述土钉222与钢筋网221相固定连接,然后在所述钢筋网221上摊铺细石混凝土浆,凝固后形成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利用所述钢筋网221和土钉222,以强化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的强度以及在所述实土垫层21上的依附力,防止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破损和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河道的两侧还设置有排水沟24和防护围栏23。所述防护围栏23安装于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上,以便于防护围栏23的安装固定;所述排水沟24贴合于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的边沿,以便于在后挖设所述排水沟24不破坏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

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河道上还设置有临时桥梁25,利用所述临时桥梁25以连通河涌的两侧场地,便于作业车辆和工作人员的往来。

其中,所述临时桥梁25包括多根铺设在所述基础河道上的钢筒涵管251,所述钢筒涵管251的缝隙之间摊铺碎石渣土,且所述钢筒涵管251的上部利用碎石渣土摊铺有面层252,所述面层252上铺垫有钢板253。由此,通过所述钢筒涵管251导通河水并起到支撑作用,并利用所述面层252和钢板253将车辆的重力分散到整个所述临时桥梁25上,防止局部所述钢筒涵管251受力过大受损变形,施工简便、建造周期短,且便于拆除。

其中,所述面层252的厚度为0.5m~1.5m,所述钢板253的厚度为15mm~30mm,所述钢筒涵管251的直径为0.8m~1.5m;较佳的,所述面层252的厚度为1.1m,所述钢板253的厚度为20mm,所述钢筒涵管251的直径为13m。利用较厚的所述面层252以结合钢板253能够更好的分散车辆的重力,保护桥面不易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临时桥梁25的两侧设置有桥侧防护栏254,以防止工作人员过桥时跌落,且能够为作业车辆的驾驶人员提供桥面参考物。

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河道的上下游两端的底部设置有利用片石和碎石换填而成的混合垫层26,以防止该临时性河涌2与原始河涌1改道时河水对接驳处产生较大的冲击以破坏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其中,所述混合垫层26的厚度为0.5m~1.5m。较佳的,所述混合垫层26的厚度为1m。

在本实施例中,该临时性河涌2的具体建造步骤如下:

(1)、挖出所述基础河道,并将所述基础河道的河底、两侧壁及岸边土层压实,形成所述实土垫层21,或者在所述基础河道的河底、两侧壁及岸边换填一层泥土以形成所述实土垫层21;

(2)、在所述基础河道的实土垫层21和两侧壁及岸边铺设所述细石混凝土护层22;

(3)、在所述基础河道的岸边挖设所述排水沟24,并安装所述防护围栏23;

(4)、修建所述临时桥梁25。首先在所述基础河道的某一段上铺设多根所述钢筒涵管251,然后摊铺碎石渣土将钢筒涵管251的缝隙填满、压实,并利用碎石渣土在所述钢筒涵管251上部摊铺出所述面层252,最后在所述面层252上铺垫所述钢板253,并安装所述桥侧防护栏254;

(5)、挖穿该临时性河涌2的两端以连通所述原始河涌1的河涌上游11以及河涌下游13,然后在临时性河涌2与原始河涌1的连接处底部利用片石和碎石换填出所述混合垫层26。

在上述步骤中,所述临时桥梁25的修建顺序不受限制,开始挖有所述基础河道即可。

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临时性河涌2应用至于水系区域场地改造的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原始河涌1河道情况以及场地4情况,进行场地4内临时性河涌2的设计。

在所述步骤1中,根据原始河涌1河道情况以及场地4情况,将原始河涌1分为河涌上游11、河涌截除段12、河涌下游13。其中,所述河涌截除段12位于所述场地4的内部,所述河涌上游11以及河涌下游13均位于所述场地4的外部,所述临时性河涌2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河涌上游11以及河涌下游13。

步骤2,修建临时性河涌2,并将原始河涌1临时性引流至临时性河涌2。

在所述步骤2中,先挖好所述临时性河涌2的中间段,最后再挖穿临时性河涌2的两端以连通所述原始河涌1的河涌上游11以及河涌下游13。

步骤3,对河涌截除段12进行排水、清淤、回填处理,再按照设计图纸对河涌截除段12区域进行桩基础施工作业。

在所述步骤3中,等到退潮水位最低时,将河涌截除段12的两端堵住,然后对截除段内的河水进行抽水,以此来完成排水作业,降低排水工作量,减少排水作业时间。

步骤4,待永久河涌3修建好后,将临时性河涌2引流至永久河涌3。

步骤5,回填或挖除临时性河涌2,完成场地4内部水系区域的整体改造。

在所述步骤5中,同样的,与所述步骤3的排水作业一致原理,等到退潮水位最低时,将临时性河涌2的两端堵住,然后对临时性河涌2内的河水进行抽水,以此来完成排水作业,降低排水工作量,减少排水作业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时性河涌2,利用所述实土垫层21和细石混凝土护层22对所述基础河道进行有效保护,并在所述基础河道上设置临时桥梁25以连通河涌的两侧场地,便于作业车辆和工作人员的往来;在所述临时桥梁25中,通过所述钢筒涵管251导通河水并起到支撑作用,并利用所述面层252和钢板253将车辆的重力分散到整个所述临时桥梁25上,防止局部所述钢筒涵管251受力过大受损变形,施工简便、建造周期短,且便于拆除;通过在所述基础河道的上下游两端的底部设置所述混合垫层26,以防止该临时性河涌2与原始河涌1改道时河水对接驳处产生较大的冲击以破坏细石混凝土护层22。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