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43205发布日期:2021-06-25 16:5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装配式挡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交通建设领域,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挡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家对公路交通建设的要求与日俱增,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亦需要保障工程质量。挡土墙作为公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部分,挡土墙的质量和稳定性对依墙而建的构筑物及土体起着深远的影响。公路建设中,由于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为避免高填深挖路基、降低边坡高度、加强路基稳定,防治路基病害,防止水流冲刷影响路堤稳定,节约占地、少占农田,保护重要的既有建筑物等,常需要设置路基挡墙,且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大量、广泛使用。

现阶段多数钢筋混凝土工程仍采用传统的现浇施工工艺,施工周期长,人力投入大,耗材多,污染重。而预制装配式挡墙结构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自2016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有关预制装配式挡墙结构的政策,大力倡导发展预制装配式挡墙结构,构建绿色建造工艺。预制装配式挡墙结构以其质量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外形美观等特点,必将成为公路交通行业结构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有必要对预制装配式挡墙结构进行创新和探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挡墙,解决当前现浇式挡墙存在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装配式挡墙,包括基础、不同规格的预制块和多个结构柱;预制块的前后两面向一侧倾斜,上面设有凸起,下面设有凹槽,不同规格的预制块错缝地层层拼装形成向一侧倾斜的墙体,在相邻层之间,下层预制块的凸起伸入上层预制块的凹槽内而卡接;基础设于地基上,与墙体相连以承托墙体;结构柱与基础相连,并沿墙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沿墙体的高度方向贯穿墙体,与结构柱对应的预制块上设有供结构柱穿过的预留孔。

进一步,预制块有五种规格,分别为第一预制块单元、第二预制块单元、第三预制块单元、第四预制块单元和第五预制块单元;第一预制块单元和第二预制块单元拼装形成的一层墙体,与第一预制块单元、第三预制块单元、第四预制块单元、第五预制块单元拼装形成的相邻层墙体交替垒筑;其中,在一层墙体中,预留孔设于第二预制块单元上以供结构柱穿过;在相邻层墙体中,预留孔设于第三预制块单元上以供结构柱穿过,并且,同一层的第四预制块单元和第五预制块单元拼合形成完整预留孔以供相邻结构柱穿过。

进一步,第四预制块单元和第五预制块单元各占半个预留孔。

进一步,处于墙体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预制块为第二预制块单元和相邻层的第三预制块单元。

进一步,第一预制块单元上设有贯穿上下两面的泄流孔。

进一步,凸起和凹槽分别设于预制块的上面和下面的中部,并且在预制块的左右两面之间延伸。

进一步,结构柱包括呈方形排布的多根钢筋和沿钢筋长度方向间隔围设在多根钢筋外周的钢条。

进一步,结构柱等间距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挡墙结构强度,保障挡墙质量,延长挡墙寿命:1)通过不同规格的预制块进行拼装,使预制块之间的缝隙错位;2)增设结构柱,更好地将基础和预制块拼装成的墙体连接起来,同时将墙后的土压力传递到挡墙整体,使挡墙均匀受力;3)预制块的前后两面向一侧倾斜,使拼装后形成的墙体的墙面向土体所在的一侧倾斜,利用墙体的自身重力来抵抗墙后的土压力。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预制块提前制作,相较于现场浇筑墙体,大大缩短工期,降低人力和物资成本,符合绿色建造的理念。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装配式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预制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预制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三预制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四预制块单元和第五预制块单元拼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预制块单元1、第二预制块单元2、第三预制块单元3、第四预制块单元4、第五预制块单元5、结构柱6、凸起7、凹槽8、预留孔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5,为一种预制装配式挡墙,包括基础(未示出)、不同规格的预制块和多个结构柱6;预制块的前后两面向一侧倾斜,上面设有凸起7,下面设有凹槽8,不同规格的预制块错缝地层层拼装形成向一侧倾斜的墙体,在相邻层之间,下层预制块的凸起7伸入上层预制块的凹槽8内而卡接;基础设于地基上,与墙体相连以承托墙体;结构柱6与基础相连,并沿墙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沿墙体的高度方向贯穿墙体,与结构柱6对应的预制块上设有供结构柱6穿过的预留孔9。

具体来说,预制块有五种规格,分别为第一预制块单元1、第二预制块单元2、第三预制块单元3、第四预制块单元4和第五预制块单元5;第一预制块单元1和第二预制块单元2拼装形成的一层墙体,与第一预制块单元1、第三预制块单元3、第四预制块单元4、第五预制块单元5拼装形成的相邻层墙体交替垒筑;其中,在一层墙体中,预留孔9设于第二预制块单元2上以供结构柱6穿过;在相邻层墙体中,预留孔9设于第三预制块单元3上以供结构柱6穿过,并且,同一层的第四预制块单元4和第五预制块单元5各占半个预留孔9,拼合形成完整预留孔9以供相邻结构柱6穿过。处于墙体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预制块为第二预制块单元2和相邻层的第三预制块单元3。

第一预制块单元1上设有贯穿上下两面的泄流孔(未示出),以便雨水及时排出,避免侵蚀墙体。

凸起7和凹槽8分别设于预制块的上面和下面的中部,并且在预制块的左右两面之间延伸。

结构柱6由四根平行且呈方形排布的钢筋构成(未示出),沿钢筋的长度方向(墙体的高度方向)还间隔围设多个将四根钢筋箍紧的钢条,以保证结构柱6整体不变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装配式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前制作预制块:选择交通便利的临建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做好排水系统;在临建场地支好五种不同规格的专用模具,分别使用专用模具浇筑混凝土,制作五种规格的预制块,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并养生,得到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预制块单元1、第二预制块单元2、第三预制块单元3、第四预制块单元4和第五预制块单元5;

s2.现场搭建基础和结构柱6:在预设位置开挖地基,在地基上浇筑混凝土来制作基础,并且在基础上间隔排列多个结构柱6;

s3.现场搭建墙体:使用五种规格的预制块在基础上错缝地层层拼装形成向土体所在一侧倾斜的墙体,结构柱6通过其中部分规格的预制块上的预留孔9而沿墙体的高度方向贯穿墙体。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