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2667发布日期:2021-07-23 14:3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



背景技术:

井盖是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等场所,且随着人们对道路美观性的要求逐渐增高,越来越多的隐形式井盖被开发并投入使用,这样在增加道路美观性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们在道路上驾车以及行走时的舒适性。

然而,传统的隐形井盖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在对井盖进行检修或者打开井盖对井道进行排查时,只能通过专业的挂构件将井盖吊出,这就导致在缺乏专业道具的情况下,基本很难实现井盖的打开,并且传统井盖大多也就是直接放置在地基顶部的面槽内,其本身为松动的,这很容易在外界因素干扰下发生自然蹦起,从而影响了井盖的正常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启方式多样、方便操作、能有效避免自然蹦起的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包括:开设在地基顶部的安装槽、开设在所述安装槽两侧内壁上的嵌槽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本体,所述本体与所述安装槽相适配;两个顶槽,两个所述顶槽均开设在所述本体的顶部;两个挡块一,两个所述挡块一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顶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两个挡块二,两个所述挡块二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顶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两个所述挡块二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挡块一的下方;两个衔接板,两个所述衔接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顶槽内,两个所述衔接板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挡块二相接触;两个钩座,两个所述钩座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衔接板的顶部;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衔接板的底部;两个通槽,两个所述通槽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上;两个梁板,两个所述梁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通槽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两个空心柱,两个所述空心柱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顶槽内,两个所述空心柱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顶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嵌槽内,所述空心柱与所述嵌槽相适配,两个所述空心柱分别与两个所述顶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两个螺杆,两个所述螺杆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梁板上,两个所述螺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空心柱内,两个所述螺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空心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螺纹连接;两个压簧,两个所述压簧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顶槽的底部内壁上,所述压簧的顶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两个通液腔,两个所述通液腔分别与两个所述顶槽相连通。

优选的,相对应的所述挡块一和所述挡块二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贯穿所述衔接板并与所述衔接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螺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挡片,两个所述螺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轮。

优选的,两个所述空心柱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横杆,两个所述横杆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梁板并与对应的所述梁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顶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口,所述空心柱贯穿所述通口并与所述通口的内壁活动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在打开本体时,逆时针转动其中一个转轮,将对应的空心柱带出对应的嵌槽,然后压簧将对应的钩座顶升至本体的上方,随后根据同样的方式将另一个钩座顶出,便可将本体轻松打开,之后关闭本体时,将本体放在安装槽内,往下按压其中一个钩座,随后顺时针转动对应的转轮,使空心柱插入嵌槽内,然后根据同样的方式将另一个空心柱插入对应的嵌槽内即可,通过钩座的设置,能够使本装置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也能被轻松打开,提高了开启方式,并且在日常放置中,通过空心柱与嵌槽之间的限制,使得本体放置的更加稳定,避免了本体自然蹦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地基;2、安装槽;3、嵌槽;4、本体;5、顶槽;6、挡块一;7、挡块二;8、衔接板;9、钩座;10、固定块;11、通槽;12、梁板;13、空心柱;14、螺杆;15、压簧;16、通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包括:开设在地基1顶部的安装槽2、开设在所述安装槽2两侧内壁上的嵌槽3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内的本体4,所述本体4与所述安装槽2相适配;两个顶槽5,两个所述顶槽5均开设在所述本体4的顶部;两个挡块一6,两个所述挡块一6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顶槽5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两个挡块二7,两个所述挡块二7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顶槽5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两个所述挡块二7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挡块一6的下方;两个衔接板8,两个所述衔接板8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顶槽5内,两个所述衔接板8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挡块二7相接触;两个钩座9,两个所述钩座9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衔接板8的顶部;两个固定块10,两个所述固定块10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衔接板8的底部;两个通槽11,两个所述通槽11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固定块10上;两个梁板12,两个所述梁板12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通槽11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两个空心柱13,两个所述空心柱13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顶槽5内,两个所述空心柱13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顶槽5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嵌槽3内,所述空心柱13与所述嵌槽3相适配,两个所述空心柱13分别与两个所述顶槽5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两个螺杆14,两个所述螺杆14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梁板12上,两个所述螺杆14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空心柱13内,两个所述螺杆14分别与两个所述空心柱13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螺纹连接;两个压簧15,两个所述压簧15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顶槽5的底部内壁上,所述压簧15的顶端与所述固定块10固定连接。

所述本体4上开设有两个通液腔16,两个所述通液腔16分别与两个所述顶槽5相连通。

相对应的所述挡块一6和所述挡块二7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贯穿所述衔接板8并与所述衔接板8滑动连接。

两个所述螺杆14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挡片,两个所述螺杆1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轮。

两个所述空心柱1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横杆,两个所述横杆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梁板12并与对应的所述梁板12滑动连接。

两个所述顶槽5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口,所述空心柱13贯穿所述通口并与所述通口的内壁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装置在初始状态下,压簧15为压缩状态;

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将本体4打开时,只需将手指深入其中一个顶槽5内并捏住转轮,然后逆时针转动,通过螺杆14和空心柱13的螺纹关系,便可将对应的空心柱13带出与其对应的嵌槽3并缩入通槽11内,然后压簧15便会释放弹力,将固定块10往上顶起,直到衔接板8接触到对应的挡块一6后,此时对应的钩座9已位于本体4的上方,随后根据同样的方式,使另一个钩座9也上升至本体4的上方,然后便可两人勾住两个钩座9或者利用圆棒等工具将钩座9勾起,便可将本体4轻松打开,随即便可进行相应的维护或者检修工作;

之后关闭本体4时,将本体4放在安装槽2内,并往下按压其中一个钩座9,使得衔接板8接触到挡块二7,然后顺时针转动转轮,使得空心柱13插入嵌槽3内,然后根据同样的方式将另一个空心柱13插入对应的嵌槽3内即可,在日常放置中通过空心柱13与嵌槽3之间的限制,使得本体4放置的更加稳定。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在打开本体4时,逆时针转动其中一个转轮,将对应的空心柱13带出对应的嵌槽3,然后压簧15将对应的钩座9顶升至本体4的上方,随后根据同样的方式将另一个钩座9顶出,便可将本体4轻松打开,之后关闭本体4时,将本体4放在安装槽2内,往下按压其中一个钩座9,随后顺时针转动对应的转轮,使空心柱13插入嵌槽3内,然后根据同样的方式将另一个空心柱13插入对应的嵌槽3内即可,通过钩座9的设置,能够使本装置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也能被轻松打开,提高了开启方式,并且在日常放置中,通过空心柱13与嵌槽3之间的限制,使得本体4放置的更加稳定,避免了本体4自然蹦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