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成型的虹吸式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3858发布日期:2021-10-19 22:2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成型的虹吸式马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成型的虹吸式马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虹吸式马桶的冲水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设置在座圈底的顶部冲水孔,另一部分是设置在便池底部的喷射孔。从水箱流出的冲洗水一部分经由布水孔流到便池内壁,冲刷便池;另一部分则经由喷射孔排出,由于喷射孔与弯管的进污口相对设置,故喷射孔喷出的水可协助便池冲洗水进入排污弯管,有效提升虹吸效果。另外,为了实现喷射孔出水,需要设计一条辅冲水道,其一端连接水箱排水道,另一端连接喷射孔,这种辅冲水道结构成型难度较高,属于单面浆结构。此外,由于这种结构的马桶的冲洗水需要分为两个部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顶部布水孔的出水量,对于便池内壁的冲洗力度小,冲洗效果较差。
3.另一方面,对于设置在顶部冲水孔而言,其包括多个布水小孔式和1~3个旋冲孔式、2个对冲孔式,布水小孔式容易积累污垢,且需要成型后工人一个个手工开孔,工艺复杂;旋冲孔式和对冲孔式则往往存在容易溅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成型的虹吸式马桶,其结构简单,便于成型,且冲洗效果良好。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成型的虹吸式马桶,其包括水箱、便池、座圈和排污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包括设于所述便池顶部并向所述便池外侧凸出的导水槽和用于连接所述导水槽与水箱的排水道,所述座圈靠近所述便池一侧的第一侧壁向所述便池的内部延伸,以使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便池内壁之间形成冲洗水出口,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面低于所述导水槽的底面;
6.所述便池底部不设置喷射孔,所述虹吸式马桶不设置用于连接排水道与所述喷射孔的辅助排水道。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道设于所述座圈后壁的中部,所述排水道的左右侧面各设有一个出水口。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便池包括靠近所述排污弯管的第二侧壁和远离所述排污弯管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包括设于便池顶部的第四侧壁和设于便池底部的第五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为弧形侧壁,所述第五侧壁为平面形侧壁。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五侧壁的一端与所述排污弯管的进水口的底面相切,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切。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五侧壁的倾斜角度为22~30
°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五侧壁的高度:所述排污弯管的管径=(1.2~1.5):1。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五侧壁呈上宽下窄的形状。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侧壁为单面浆结构,其为马桶成型后经割孔形成。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虹吸式马桶为连体式马桶或分体式马桶。
16.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中的虹吸式马桶,取消了便池底部的喷射孔以及连接水箱与喷射孔的辅助排水道,大幅度简化了马桶成型模具,方便了马桶的成型,提升了生产效率。
18.2.本实用新型的虹吸式马桶,采用座圈的第一侧壁与导水槽复合形成冲水结构,这种结构在成型过程中无需使用模具小件,直接在成型后割孔即可;使得在成型开模后,可一次性脱模,减少成型工作量,且简化了模具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19.3.本实用新型的虹吸式马桶,采用座圈的第一侧壁与导水槽复合形成冲水结构,这种冲水结构的冲洗水出口整体贯通,无冲洗死角,冲洗效果良好,可良好避免污垢堆积。同时,由于第一侧壁的底面低于导水槽的下面,使得第一侧壁起到了良好的导水作用,防止冲洗水飞溅。
20.4.本实用新型的虹吸式马桶,在便池远离排污弯管的一侧设置了平面形侧壁,并通过控制其角度与高度,降低了便池对于冲洗水的阻力,提升了冲洗水进入排污弯管时的流速,提升了虹吸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是现有技术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方便成型的虹吸式马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中座圈与便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25.参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成型的虹吸式马桶,其包括便池1、排污弯管2、座圈3和水箱4。其中,座圈3包括导水槽31和排水道32;导水槽31设于便池1的顶部并向便池1外侧凸出,排水道32设于座圈3后部,排水道32将来自水箱4的冲洗水引流到导水槽31中。座圈3靠近便池一侧的第一侧壁33向便池1内部延伸,以使第一侧壁33与便池1内壁之间形成冲洗水出口5,冲洗水从冲洗水口5由导水槽31排出到便池1。这种冲洗水口5整体上贯通,无冲洗死角,可有效避免污垢堆积。具体的,控制第一侧壁33的底面低于导水槽31的底面,即使得第一侧壁33完全覆盖导水槽31,此种结构可有效防止冲洗水飞溅。基于上述实施例的便于成型的虹吸式马桶,在便池1底部不设置喷射孔,虹吸式马桶不设置用于连接排水道与喷射孔的辅助排水道,可有效简化马桶模具结构,便于成型。
26.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排水道32的左右侧壁各设置一个出水口。排水道32设置在座圈3后部的中央,排水道32排出的冲洗水经两个出水口冲出,经导水槽31导流后在便池1
前端汇合,形成对冲效果(参见图2)。
27.具体的,导水槽31整体上呈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所谓水平设置是指导水槽31的底面为平面,所谓倾斜设置是指导水槽31的底面向便池1内部或外部倾斜。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之中,导水槽31采用水平设置的方式,其可确保冲洗水均匀地分布。
28.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之中,便池1包括靠近排污弯管2的第二侧壁11、远离排污弯管2的第三侧壁;第三侧壁包括设于便池1顶部的第四侧壁12和设于便池1底部的的第五侧壁13;其中,第二侧壁11和第四侧壁12均为弧形侧壁,第五侧壁13为平面形侧壁。第五侧壁13的一端与排污弯管2的进水口21的底面相切,另一端与第四侧壁12相切。这种结构的第五侧壁可有效减少冲洗水的阻力,提升了冲洗水进入排污弯管2时的流速,提升了虹吸效果。
29.进一步的,控制第五侧壁的倾斜角度α为22~30
°
,当倾斜角度α>30
°
时,冲洗水会脱离第五侧壁13,削弱虹吸效果;当倾斜角度α<30
°
时,第五侧壁的长度过长,无法有效加速冲洗水。
30.具体的,第五侧壁13呈上宽下窄的形状,以更多地收集并聚拢冲洗水。
31.具体的,第五侧壁13的高度:排污弯管的管径=(1.2~1.5):1。在此范围内,虹吸效果较佳。
32.进一步的,第一侧壁33为单面浆结构,其是在整体成型后通过割孔工艺形成。具体的,将座圈3和便池1冲洗面中部一圈均设置为单面浆空腔结构,成型脱模后,采用特制规具用割坯工具沿印记将空腔部位一圈割开,再将多余部位修刮成光滑面,即得到第一侧壁33。采用上述工艺后,可简化成型模具,使得成型开模时可一次性脱模,无需拆取小件,提升生产效率。
3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马桶为一体常压成型的连体式马桶,其采用常压注浆一次注浆成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马桶可为分体式马桶,其采用高压注浆多次成型后粘接。采用高压分体成型时,可将座圈、便池一体成型,然后与排污弯管粘接,再与外围结构(边围6)粘接,再与水箱粘接;也可将便池、座圈、弯管一体成型,然后依次与外围结构、水箱粘接。
34.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虹吸式马桶,取消了便池底部的喷射孔以及连接水箱与喷射孔的辅助排水道,大幅度简化了马桶成型模具,方便了马桶的成型,提升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的虹吸式马桶采用座圈的第一侧壁与导水槽复合形成冲水结构,这种结构在成型过程中无需使用模具小件,直接在成型后割孔即可;使得在成型开模后,可一次性脱模,减少成型工作量,且简化了模具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虹吸式马桶,在便池远离排污弯管的一侧设置了平面形侧壁,并通过控制其角度与高度,降低了便池对于冲洗水的阻力,提升了冲洗水进入排污弯管时的流速,提升了虹吸效果。
3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