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驳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9298发布日期:2021-08-13 16:2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驳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湖泊、河道等水体的生态驳岸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水利工程中的驳岸结构大都采用直立式挡墙护岸形式,这类驳岸仅考虑了工程的安全性,缺少生态性和景观性。由于现今城区段河道周边的土地资源紧张、征地拆迁难度较大,城市河道改造过程中容易出现“千河一貌”的生硬景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已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如何在保证河道护岸结构稳定、安全、可靠的同时又兼备较强的生态景观功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安全性和美观性的生态驳岸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驳岸结构,包括两根边桩,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根边桩之间的迎水面插板桩和迎土面插板桩,四个桩之间形成中空的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将所述空腔划分为处于下方的水生区和处于上方的陆生区,所述迎水面插板桩在所述水生区和陆生区的对应位置处分别开有供植物向外生长的连通部,所述迎土面插板桩在所述水生区和陆生区的对应位置处分别开有多个渗水口。

优选地,所述边桩上开有与所述迎水面插板桩和迎土面插板桩端部相配合的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连通部为设在所述水生区对应位置处的多个开槽,以及设在所述陆生区对应位置处的多个开口。

优选地,所述隔水板的排水坡度为3‰。

优选地,驳岸结构外水体的常水位位于所述隔水板下方。

优选地,所述隔水板的四周设有封缝孔,所述封缝孔内设有止水材料。

优选地,所述陆生区内设有土壤层、过滤装置和挡土装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土壤层和迎土面插板桩之间的土工布。

优选地,所述挡土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挡土板和密封板,所述挡土板与土壤层相接触,所述密封板与迎水面插板桩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驳岸结构简单,作为一种单元结构,可实现施工模块化组合,实施方便,适合在周边土地资源紧张、征地拆迁难度较大的河道、湖泊等水体护岸进行设置,通过边桩、插板桩等部件形成一道生态驳岸,大幅提高了人工护岸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又兼备较强的生态景观功能,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驳岸结构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态驳岸结构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态驳岸结构的剖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边桩2限位槽

3迎水面插板桩4迎土面插板桩

5开口6开槽

7渗水口8隔水板

9封缝孔10土工布

11土壤层12挡土板

13密封板14空腔

141水生区142陆生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驳岸结构,该结构包括两根边桩1,以及设置在两根边桩1之间的迎水面插板桩3和迎土面插板桩4,四个桩之间形成中空的空腔14,空腔14用于种植植物,提升结构整体的美观性。具体地,两根边桩1上均开有与迎水面插板桩3和迎土面插板桩4端部相配合的限位槽2。限位槽2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半圆形、四边形等其它多边形,插板桩也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直线型、弧形、波浪形等其他形状。为保证迎水面插板桩3、迎土面插板桩4与限位槽2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还需在连接处用混凝土进行浇灌,从而增强驳岸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每根边桩1上设有两个限位槽2,即每根边桩1可与两个迎水面插板桩3和迎土面插板桩4相连接。边桩1、迎水面插板桩3和迎土面插板桩4组成一个基本单元,沿河岸岸线相互拼接形成生态景观组合护岸。

如图1-3所示,空腔14中设有隔水板8,隔水板8将空腔14划分为处于下方的水生区141和处于上方的陆生区142,迎水面插板桩3在水生区141和陆生区142的对应位置处分别开有供植物向外生长的连通部,迎土面插板桩4在水生区141和陆生区142的对应位置处分别开有多个渗水口7。在具体实施中,连通部为设在水生区141对应位置处的多个开槽6,以及设在陆生区142对应位置处的多个开口5。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可以分别通过开槽6和开口5向驳岸结构外侧生长,增添驳岸结构的美观度和生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水生区141和陆生区142内均设有土壤层11,在陆生区142内还设有过滤装置和挡土装置。其中,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土壤层11和迎土面插板桩4之间的土工布10,土工布10可以有效地截流土颗粒、细沙等,起到良好的过滤作用。挡土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挡土板12和密封板13,挡土板12与土壤层11相接触,密封板13与迎水面插板桩3相接触。隔水板8的排水坡度为3‰,向迎土面插板桩4倾斜,使得排水可以通过渗水口7流出。隔水板8的四周设有封缝孔9,封缝孔9内设有止水材料,止水材料可以为遇水后产生2-3倍膨胀变形的橡胶棒,其能够充满接缝处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彻底防止渗漏,进一步增强陆生区142的密封性。

两根边桩1均采用混凝土材料制成,保证结构强度;迎水面插板桩3、迎土面插板桩4、隔水板8、挡土板12和密封板13均采用高分子塑料材料制成,高分子塑料材料具有材质轻,强度高,止水性能好,抗腐蚀,耐候性强,使用寿命长,可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可有效满足本实用新型的需求。土工布10采用合成纤维材料制成。

前述生态驳岸结构的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人员采用跳打的施工法打入两根边桩1,在两根边桩1之间插入迎水面插板桩3和迎土面插板桩4,然后在边桩1和迎水面插板桩3、迎土面插板桩4的连接处中浇灌混凝土,完成两根边桩1与迎水面插板桩3、迎土面插板桩4的安装;

s2、在迎水面插板桩3与迎土面插板桩4之间的土壤层11回填土壤至密实,回填高度不低于驳岸外水体的常水位线,在土壤层11上敷设隔水板8;

s3、在隔水板8上部安装过滤装置和挡土装置:在迎水面插板桩3内侧依次敷设密封板13和挡土板12,在迎土面插板桩4内侧敷设土工布10;

s4、待过滤装置和挡土装置施工完毕后,在挡土板12和土工布10之间的土壤层11继续回填满土壤至密实。

本实用新型的驳岸结构作为一种“三段板”式的单元结构,可沿河岸岸线相互拼接形成驳岸。其中,“三段板”指的是插板桩涉及位于河底线以下、水体中及水面以上的三个部分。因不低于驳岸外水体的常水位线的隔水板的作用,将两块插板桩之间的土壤层分成了适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生长的土质,位于隔水板上部的陆生区可供陆生植物生长,同时攀爬类植物可从开口内长出,增加驳岸生态绿化效果,且隔水板上缘的迎土面插板桩侧壁上设有渗水口,有利于上部土壤的排水;隔水板下部的水生区可供水生植物从开槽内生长,提升水体净化效果,同时隔水板下部的迎土面插板桩侧壁上亦设有渗水口,保证了地下水体与河道的水体进行正常交换,进一步使得驳岸集兼具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景观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中,施工人员在施工时采用跳打的施工法,弱化了边桩之间的挤土效应,而边桩与两块插板桩之间的定位精度高,生态驳岸的挡水挡土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驳岸结构简单,作为一种单元结构,可实现施工模块化组合,实施方便,适合在周边土地资源紧张、征地拆迁难度较大的河道、湖泊等水体护岸进行设置,通过边桩、插板桩等部件形成一道生态驳岸,大幅提高了人工护岸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又兼备较强的生态景观功能,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