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坡体治理方法及其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2.在水利水电工程边坡中经常能遇到滑坡体。滑坡体的稳定与否直接关乎工程的生死存亡。坡形缓、覆盖厚度小的滑坡体治理措施相对比较成熟,可采用开挖、减缓坡比、坡顶卸载坡底加载等主动支护方式,必要时加上抗滑桩、锚索等防治手段。但对于覆盖厚度大、坡度陡、交通不便的滑坡体,治理难度大。假如单纯采用抗滑桩等锚固措施治理的话,抗滑桩的深度有限,无法固定于稳定岩土中;而单纯采用开挖等方式的话,需要附近有大型渣场,因此通常采用新建道路、局部卸载、抗滑桩等综合措施,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针对覆盖厚度大滑坡体的治理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体治理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滑坡体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s1、将滑坡体覆盖层厚度在预设值以下的区域划分为第一区,覆盖层厚度在预设值以上的区域划分为第二区;所述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30
‑
50m(埋头桩的长度常规尺寸一般为30
‑
50m);
6.s2、将坡脚河道的容渣量与第一区的土石方开挖量进行比较,若第一区的土石方开挖量大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则增加埋设在第一区的埋头抗拔桩的数量和/或长度,直至第一区的土石方开挖量小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
7.对第二区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若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断安全等级为一级;若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断安全等级为二级;若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断安全等级为三级;若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断安全等级为四级;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1
‑
0.2,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3
‑
0.5,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6
‑
0.8。
8.上述方法对于盖层厚度较小的第一区采取埋设埋头抗拔桩的方式进行治理,对于盖层厚度较大的第二区则采取监控预警的方式进行治理,从而优化了传统的滑坡体治理方案,充分利用坡脚河道的容渣量,节省了工程量和投资;采用预警与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解决了深厚覆盖层下的滑坡体的稳定问题,提高了工程的可靠度。本发明中的滑坡体为坡脚处有河流的滑
坡体,所述坡脚河道的容渣量即为该河流的河道的容渣量。本发明中对第二区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第二区的滑动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使用申请号为cn201210126583.3的中发明专利“一种滑坡下滑量参数遥感快速勘测方法”中所公开的方法来实现。
9.优选地,所述s1和s2之间还包括获取坡脚河道的容渣量和第一区的土石方开挖量的步骤以及获取第二区的图像数据的步骤。
10.优选地,当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发出绿色警报;当安全等级为二级时,发出黄色警报;当安全等级为三级时,发出橙色警报;当安全等级为四级时,发出红色警报。
11.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滑坡体预警系统,包括:
12.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将滑坡体上覆盖层厚度在预设值以上的区域划分为第二区;所述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30
‑
50m;
13.处理单元,用于对第二区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第二区的滑动量;
14.判断单元,用于当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安全等级为一级;当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判断安全等级为二级;当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判断安全等级为三级;当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判断安全等级为四级;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1
‑
0.2,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3
‑
0.5,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6
‑
0.8。
15.上述系统可对盖层厚度较大的第二区则采取监控预警的方式进行治理,从而优化了传统的滑坡体治理方案,充分利用坡脚河道的容渣量,节省了工程量和投资,降低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解决了深厚覆盖层下的滑坡体的稳定问题,提高了工程的可靠度。本发明中的滑坡体为坡脚处有河流的滑坡体,所述坡脚河道的容渣量即为该河流的坡脚河道的容渣量。本发明中对第二区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第二区的滑动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使用申请号为cn201210126583.3的中发明专利“一种滑坡下滑量参数遥感快速勘测方法”中所公开的方法来实现。
16.优选地,还包括用于获取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数据获取单元和用于获取第二区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获取单元。
17.优选地,还包括报警单元,用于当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发出绿色警报;当安全等级为二级时,发出黄色警报;当安全等级为三级时,发出橙色警报;当安全等级为四级时,发出红色警报。
18.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对于盖层厚度较小的第一区采取埋设埋头抗拔桩的方式进行治理,对于盖层厚度较大的第二区则采取监控预警的方式进行治理,从而优化了传统的滑坡体治理方案,充分利用坡脚河道的容渣量,节省了工程量和投资,避免了资源浪费;采用预警与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解决了深厚覆盖层下的滑坡体的稳定问题,提高了工程的可靠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滑坡体治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滑坡体预警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2.实施例1
23.如图1所示,一种滑坡体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4.s1、将滑坡体覆盖层厚度在预设值以下的区域划分为第一区,覆盖层厚度在预设值以上的区域划分为第二区;
25.s2、获取坡脚河道的容渣量和第一区的土石方开挖量,将坡脚河道的容渣量与第一区的土石方开挖量进行比较,若第一区的土石方开挖量大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则增加埋设在第一区的埋头抗拔桩的数量和/或长度,直至第一区的土石方开挖量小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
26.获取第二区的图像数据,对第二区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第二区的滑动量;若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a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断安全等级为一级,并发出绿色警报;若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a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断安全等级为二级,并发出黄色警报;若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a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断安全等级为三级,并发出橙色警报;若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a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断安全等级为四级,并发出红色警报。
2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值为40m,第一预设阈值为0.1,第二预设阈值为0.3,第三预设阈值为0.7。
28.实施例2
29.如图2所示,一种滑坡体预警系统,包括:
30.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将滑坡体上覆盖层厚度在预设值以上的区域划分为第二区;
31.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坡脚河道的容渣量;
32.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区的图像数据;
33.处理单元,用于对第二区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第二区的滑动量;
34.判断单元,用于当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安全等级为一级;当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判断安全等级为二级;当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判断安全等级为三级;当第二区的滑动量与坡脚河道的容渣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判断安全等级为四级。
35.报警单元,用于当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发出绿色警报,此时安全;当安全等级为二级时,发出黄色警报,应引起重视,实时监控现场情况;当安全等级为三级时,发出橙色警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醒当地政府做好准备;当安全等级为四级时,发出红色警报,应紧急疏散周围的群众,以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3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阈值为0.1,第二预设阈值为0.3,第三预设阈值为0.7。
37.具体地,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为设置在滑坡体四周的激光摄像头,设置数量大于3个。
38.具体地,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及数据获取单元采集到的数据先传送至云端服务器,通过云端服务器将数据传送至客户端(处理单元),在客户端可以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传送至云端服务器(判断单元)。云端服务器则根据判断结果发送不同的信号至报警单元。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